羊夏
如果一個戎裝已久、肩挂將星的軍人,多年以后又被授予大校軍銜,會作何感想?1958年2月,解放軍南京軍事學院大禮堂內春意盎然,時任國防部副部長、軍事學院院長的廖漢生中將和政委鐘期光上將,代表國防部部長彭德懷元帥,向100余位原國民黨軍官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曾經是國民黨軍中將的王志遠,被授予此次最高的大校軍銜。身著解放軍五五式軍禮服,王志遠激動不已,回顧自己的革命歷程心潮起伏。
一
王志遠,本名王振聲,1907年出生於河北省灤縣倴城王官寨(今河北省灤南縣)。在民國年間走出王官寨的王氏族人中,最為顯赫的當屬第三路軍總指揮韓復榘的軍需處長王向榮。王向榮本名振興,字曉航,官印向榮,正是王志遠的哥哥。王向榮的顯赫與聲名,沒有成為王志遠走向富貴的捷徑,卻使一個進步青年獲得了與革命相遇的機緣。
1924年,王志遠進入北京育德中學就讀。育德中學是馮玉祥任第十六混成旅旅長時創辦的官佐子弟學校,學習與生活完全採取軍事管理的方式,學生一律身著軍裝,頭戴軍帽,每天除去課堂學習,還要站崗放哨,操隊列,練射擊。王志遠在這裡結識了早兩年入校的彭修道。這位影響他一生的學長,就是后來赫赫有名的紅軍和新四軍將領彭雪楓。彭雪楓的族叔彭禹廷在馮玉祥身邊供職,成就了彭王二人的管鮑之誼。50多年后,在南京東井亭部隊干休所離職休養的王志遠,常向人講起這段往事。他說彭雪楓不僅學習成績優秀,而且少年老成,親切朴實,深得同學們的擁戴,因而被推選為學生自治會主席。王志遠也因為個子高大,好打抱不平,被同學們推選為副主席。
王志遠與彭雪楓相識之初,還都只是熱血愛國的進步青年。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后,彭雪楓帶領育德中學的同學參加北京國民大會,抗議帝國主義的暴行。就在這個時候,彭雪楓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王志遠對此並不知曉,他隻知道這個學長有思想、有抱負,是我輩的榜樣和精神依靠。在彭雪楓的提議下,彭雪楓、王志遠、路庭訓、郭武林、趙蓬如、趙子眾、吳青海、王耀德8名同學,以換帖的方式結為金蘭之交,表示無論何時何地都會親如手足,攜手奮斗。1926年9月,由於馮玉祥的國民軍與直奉軍閥作戰失利,育德中學在北京無法存在,王志遠、彭雪楓和幾個要好的同學轉到教會開辦的匯文中學就讀。彭雪楓也在這時由共青團員轉為共產黨員,並且擔任匯文中學的支部書記。他發起組織育德同學會和匯文學藝讀書會,作為黨的外圍組織,團結進步青年。王志遠也成為進步組織的骨干,出任匯文學藝讀書會會長,帶領同學積極參加彭雪楓發起的進步學生運動。他和郭武林、趙蓬如出面,組織全校罷課,抗議反動校長和學生會壓制進步學潮,迫使校方改組學生自治會。為了把宣傳標語貼到大街小巷,他們生出許多奇思妙想:讓兩位同學騎著自行車,在崇文門站崗的警察附近相撞,然后大吵大鬧,把警察吸引過來,其他同學則趁機把“打倒反動軍閥”“打倒帝國主義”的標語貼到城門上。王志遠后來回憶說,那是隆冬季節,冰天雪地,我們都是夜間出去,爬樹翻牆。當我們貼完標語回到學校時,每個人都凍得滿臉通紅,鼻孔下面挂著小冰珠,但我們心裡都是熱乎乎的,帶著勝利的喜悅。
在匯文中學,學生中的階級陣營分明,學校也對他們區別對待:家裡有錢有勢的學生住在寢室設施好的西樓,伙食標准是7塊錢﹔而窮學生隻能住在設施簡陋的北樓,伙食標准隻有4塊多錢。在這裡,王志遠與彭雪楓是室友,親切地尊稱他為“彭君”。最初,王志遠連伙食費也付不起,常常靠借錢度日,因此十分痛恨不平等的社會和反動腐敗的政府。彭雪楓抓住各種時機,對王志遠這樣的進步同學進行階級教育,灌輸革命思想,鼓勵他們投身到改造社會的運動中去。在彭雪楓的召集下,同學們閱讀傳播社會主義思想的圖書和《向導》《中國青年》等進步刊物,思考社會與人生。每到周末晚上,讀書會成員就在一起交流學習心得,評論社會時局。與彭雪楓朝夕相處,王志遠不僅得到他的格外關心,耳濡目染的影響更加深遠。王志遠晚年評價自己這段經歷時說:“這為我后來幾十年跟著黨革命到今天,打下了初步的思想基礎。”匯文中學的進步學生運動引起軍閥政府的注意,彭雪楓隻好轉學到今是中學,但很快又被軍警盯上。王志遠得知后,匆忙向哥哥借了35塊錢,送彭雪楓離開了北京。兩人分別后,彭雪楓輾轉到了山東,在國民黨軍隊中從事兵運工作。
王志遠身體強壯,是體育運動的愛好者,尤其擅長田徑和足球,在運動會上常為匯文中學贏得榮譽,因此學校每個月發給他20元的津貼。王志遠就用這些錢來補貼彭雪楓和其他一些窮學生的伙食費。中學畢業后,王志遠考入北平民國大學。1932年畢業后,他抱著救國富民的強烈願望,自籌經費赴德國步兵專科學校學習。
二
1936年6月,王志遠學成回國。他直接來到山東濟南,希望能找到彭雪楓,找到共產黨,投入到挽救民族危難的事業中。此時,他的哥哥王向榮任山東省政府委員、財政廳廳長,是省主席韓復榘的親信。由於哥哥的關系,來到山東的王志遠被任命為省政府顧問、第三路軍總部少將高級參謀。王向榮自然不會明白王志遠的心思,更不可能知道弟弟在回國之前,悄悄去蘇聯參觀訪問了3個月。就是這短短的3個月,王志遠看到了在西方世界從未見過的東西,耳目一新,眼界頓開。
王志遠來到山東時,彭雪楓因共產黨員的身份暴露,已離開多年。彭雪楓在中央蘇區和長征路上身經百戰,成為著名的紅軍將領,此時正在陝北紅軍大學高級指揮科學習。正當王志遠為無法聯系上彭雪楓而感到沮喪和失望之際,又一個神奇的人物走進了他的生活。
王志遠在濟南上任后,就住在財政廳的院子裡,第三路軍中當年的育德同學紛紛前來看望。王志遠私下同他們談起在蘇聯的觀感,流露出尋找彭雪楓、尋找救國道路的迫切願望。其中有一個名叫陳佔雲的同學,是第三路軍二十師重炮團二營營長,他向王志遠介紹了二十師六十旅的書記長。陳佔雲說,這個書記長可不一般,待人和氣卻不低下,滿腹知識卻不張揚。他的軍銜只是准尉,在“國軍”連軍官也算不上,可他身邊聚集了不少校官尉官,士兵沒有不說他好的。看到王志遠有些疑惑,陳佔雲笑著解釋說:“這個人叫朱晦生,陝西朝邑人,他在這裡沒有什麼后台背景。我們與他從相識到成為朋友,全靠一樣東西——書。”他介紹道,朱晦生把追求上進的青年組織起來,成立了一個“勤業減費會”,要革除舊習俗,推廣新風尚。很快這個組織就演變成讀書會,成員也擴展到師部和其他旅團。王志遠聽罷,急切希望能見一見陳佔雲口中的這個奇人。
王志遠與朱晦生的第一次見面,就成為他們之間12年友誼的開始,一見如故的兩個人幾乎無話不談。王志遠在心中暗暗認定,眼前這個不起眼的准尉就是他要找的共產黨。的確,朱晦生是共產黨員,但卻是一個失去組織關系的黨員。大革命失敗后,他潛入國民黨軍隊,身邊沒有組織,也沒有同志。王志遠的到來,為朱晦生的工作開辟了新的領域。王志遠回憶說:“我們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組織。即由我出面,由晦生同志實際領導,在原育德同學會部分成員的基礎上成立了‘志宏堅拔’,作為爭取團結愛國進步軍官的組織,廣泛吸收第三路軍的中下級軍官為會員。”“志宏堅拔”的意思是抗日之志堅不可拔,政治主張為“非抗日無以圖存,非聯共無以抗日”。參照當年跟著彭雪楓投身進步學潮的經歷,王志遠建議以金蘭換帖的形式把大家凝聚在一起,編成小組,繳納會費,保証了組織的嚴密。以育德同學為骨干的組織成員,很快發展到第三路軍各師和直屬機關,以及地方政府部門的職員中,總數多達六七十人,包括團營連各級軍官。每隔一段時間,大家就在王志遠的辦公室或者寓所聚會,通報情況,交流思想,安排下一步的學習與活動。
西安事變后,彭雪楓被中共中央派往太原,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1937年5月,彭雪楓以中央代表的身份,巡視北平、天津。在北平,他從育德同學那裡得知,國民黨第三路軍內部有這樣一個秘密團體,並且組織嚴密,主張明確,便立刻趕赴濟南,與王志遠再次重逢。在彭雪楓的指導下,“志宏堅拔”改名為知行學會,將“非聯共無以抗日”的宗旨改為“非擁共無以抗日”。雖一字之差,旗幟更加鮮明。王志遠后來講起這段經歷,充滿激情,也透出幾分傷感。他說:“這就是我投身革命最初的過程,可以說雪楓和晦生就是我走上革命道路的向導,遺憾的是他們都沒能看到新中國的誕生。”
彭雪楓走后不久,他的助手張震也從太原來到濟南,受到王志遠的盛情接待。王志遠將張震留宿在自己的家裡,還安排了一名老管家專門料理他的生活起居。張震與知行學會的骨干見了面,向大家介紹了紅軍即將改編為八路軍的消息。大家頓感振奮鼓舞。朱晦生、王志遠向張震請教,怎樣做好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怎樣組織發動群眾。張震一一回答了大家的問題。此時,韓復榘在濟南開辦了一個軍事干部教練養成所,王志遠被任命為教育長,朱晦生任辦公室主任,實際掌握了授課與訓練工作,為救亡運動和敵后戰爭准備了力量。知行學會還曾邀請張震為受訓學員做一次演講,由於身負聯絡共產黨組織在山東的秘密使命,張震委婉推辭了。張震離開濟南前夕,王志遠托他給毛澤東帶去一些水果和香煙,表示敬意。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日軍很快侵入山東。王志遠和知行學會的會員,一方面向第三路軍上層施加影響,促進官兵堅持抵抗,一方面派遣骨干會員奔赴抗日前線。
三
抗戰初期,國民黨第三路軍改編為第三集團軍,韓復榘由總指揮變成了總司令,但不久便被蔣介石以戰場失責的罪名處決。1938年秋,第三集團軍總部進駐鄭州,中將總司令是當年的二十師師長、朱晦生的上司孫桐萱。繼任二十師師長的周遵時不久前也被發展成為知行學會的會員。經王志遠、周遵時舉薦,已是中校的朱晦生當上總司令的機要秘書。不久他又晉升為上校,成為總司令身邊的“紅人”。朱晦生利用這個身份,努力促進孫桐萱部廣大官兵積極抗戰,同時想方設法為共產黨開創抗日根據地提供各種便利。
第三集團軍所屬的二十、二十二、八十一師,駐防鄭州以東至淮河以北的黃河和黃泛區沿線。這是相持階段抗日戰場的最前線,國統區與淪陷區隔河相對,淪陷區與敵后根據地犬牙交錯,國民黨軍、共產黨的軍隊,日軍、偽軍以及各種雜牌武裝多如牛毛。這種復雜的局面和地形,也為知行學會開展抗日活動提供了機會。知行學會成員不僅英勇參戰,也是軍事行動的積極推動者。1939年3月,按照集團軍總部的部署,周遵時指揮部隊夜渡黃河,襲擊開封,給日軍以沉重打擊,在國內產生很大影響。
黃泛區以東活躍著彭雪楓領導的游擊支隊,也就是后來的新四軍第四師。與國民黨正規軍比起來,新四軍的裝備給養十分匱乏,連過冬的棉衣也沒有著落。彭雪楓先后派民運部長方中鐸和聯絡部長劉貫一,到鄭州向孫桐萱求助。方中鐸也是育德校友,在學校時與王志遠十分要好。劉貫一在彭雪楓部負責統戰工作,朱晦生恢復組織關系后直接與他聯系。孫桐萱以個人名義捐贈了5000元現款。朱晦生和王志遠則號召知行學會成員多做貢獻。王志遠帶頭捐出4000元,其他會員也捐出現款、縫紉機、棉布、藥品和槍支彈藥等。
后來,由於會員的一次不謹慎,知行學會的秘密被孫桐萱得知,孫桐萱報請軍委會把王志遠調離第三集團軍,強令是知行學會成員的軍官退役,周遵時則申明退出知行學會。由於朱晦生不是育德校友,也未在知行學會中任職,沒有受到牽連。知行學會被迫停止活動。王志遠請朱晦生向彭雪楓轉達他想到根據地去工作的願望。朱晦生帶回上級的指示,讓他做長遠打算,繼續留在“國軍”對工作更加有利。
王志遠雖然官至少將,但一直呆在機關﹔朱晦生雖已升為上校,但他不是軍官,而是軍佐。按照國民政府的軍制,軍官直接指揮部隊,軍佐則輔佐軍官管理部隊。王志遠和朱晦生一直在爭取到作戰部隊去任職,以期有朝一日能直接掌握一支隊伍。1940年,王志遠以他留學德國的招牌,獲准到陪都重慶的中央訓練團學習。訓練團隸屬於國民黨中央訓練委員會,蔣介石親自擔任團長,陳誠為教育長,王志遠被任命為第一大隊第一中隊中隊長。朱晦生利用隨孫桐萱到重慶出差的機會,多次和王志遠碰面。王志遠向朱晦生匯報說:“蔣介石讓戴笠負責中訓團的警衛,這個特務頭子時常到南溫泉我們的駐地。他幾次來看我,還請我到他家。”朱晦生告訴他:“表面上應付一下,完成鍍金的任務之后,設法爭取派出去任職。”
學習結束后,王志遠被任命為第五十五軍副軍長,兼任汴蘭師管區司令。師管區是掌管兵役和國民軍訓的機構,王志遠的屬地是鄭州以南和整個豫東淪陷區,這一地區與第三集團軍的游擊區域重疊。王志遠一上任,就把分散在各個部隊的知行學會骨干成員王凌霄、高宜之、高仰源、路庭訓等人調來,分別擔任補充團長、軍需主任、軍法處長,為支持敵后抗戰盡其所能。隨著豫中會戰的失利,河南中部各縣多數淪陷,1944年6月,汴蘭師管區也被撤銷。王志遠進入陸軍大學甲級將官班第二期學習,與六十八軍軍長劉汝珍為同學。將官班結業后,王志遠被任命為六十八軍副軍長,成為劉汝珍的搭檔。
抗戰勝利初期,六十八軍軍部駐在開封附近,王志遠把家眷安置在城內西小閣72號。1946年內戰爆發,六十八軍移防冀魯豫交界的菏澤一帶。由於家眷沒有隨軍部遷移,王志遠時常在開封與菏澤之間往返。
1946年6月,中共中央華中分局建立汴鄭工作委員會,在鄭州至徐州間的隴海鐵路沿線開展秘密工作。汴鄭工委不久改由晉冀魯豫中央局領導,劉鴻文任書記,朱晦生和林恆任委員,分別負責軍運、民運工作,軍運工作的主要對象是國民黨六十八軍。林恆以王志遠女兒王大地家庭教師的身份公開出入西小閣72號,王大地很快也成為汴鄭工委發展的共產黨員。
四
國民黨六十八軍隸屬於第四綏靖區,轄八十一師、一一九師和一四三師,主要擔任冀魯豫地區的守備和綏靖任務。他們的主要對手為劉伯承、鄧小平指揮的晉冀魯豫野戰軍。其中,八十一師原屬第三集團軍,高中級官佐多與王志遠熟悉。王志遠深諳國民黨軍隊的派系特點,他向汴鄭工委詳細匯報了六十八軍的情況以及軍長劉汝珍和第四綏靖區司令劉汝明兄弟的歷史。在階級立場上,二劉並不甘心替蔣介石賣命。每當與劉鄧大軍正面交鋒時,二劉總是把保存實力放在第一位,所以雖屢戰屢敗卻不致全軍覆沒。根據王志遠的分析,汴鄭工委認為二劉和他們的隊伍有團結爭取或者瓦解的可能。王志遠還提供了一些信息,劉汝珍也是育德校友,妻子王興洲早年思想左傾。王志遠之所以到六十八軍任職,是劉汝珍出面要來的,因為他根基不深,不會對劉氏兄弟構成威脅。王志遠表示,自己可以利用這些便利條件開展工作。
汴鄭工委據此派朱晦生赴解放區向劉鄧首長匯報。很快,朱晦生就帶著劉鄧的指示,以及劉伯承寫給劉汝珍的親筆信,來到菏澤的六十八軍軍部。
看了劉伯承的來信,劉汝珍先是表示願意與共產黨保持聯系,然后詢問朱晦生住在哪裡。朱晦生回答說住在王副軍長家,以前給他當過多年的秘書。這個回答是和王志遠預先商量好的,因為如果完全回避王志遠,反倒容易引起劉汝珍的猜疑,說開了也能為王志遠以后做工作留個由頭。果然,劉汝珍在與王志遠一起吃飯時,主動問道:“朱晦生你認識嗎?”王志遠的回答與朱晦生一樣,並且介紹說這個人很好,能力強,有正義感。聽到劉汝珍說朱晦生帶來了劉伯承的信,王志遠做出十分驚訝的樣子,然后探詢他有何打算。劉汝珍回答:“交個朋友也好。你和朱晦生熟,有機會多和他談談。”雖說這是劉汝珍的權宜之計,也為朱晦生和王志遠的工作打開了方便之門,汴鄭工委對二劉的爭取逐步深入。
1947年夏季,劉鄧大軍渡過黃河,發起魯西南戰役,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蔣介石企圖以水代兵,密令六十八軍炸毀黃河大堤。劉鄧首長獲悉情報,立即要求汴鄭工委負責人立刻親赴菏澤,阻止劉汝珍執行蔣介石的命令。
在菏澤天主教堂劉汝珍的軍部辦公室,一場對決在這裡進行。一方是劉汝珍和王志遠,一方是劉鴻文和汴鄭工委的政治交通員葉超,看似二比二的陣容,實際是三比一。面對劉鴻文的義正詞嚴,劉汝珍權衡利弊,接受了共產黨的要求。為了方便繼續聯絡,雙方商定葉超化名周繼武,留在六十八軍軍部任職。由於雜牌軍中也被安插有國民黨特務,劉汝珍耍了個滑頭,提出必須由王志遠作保。王志遠叫秘書編造了一份履歷表,制作了各種証件,劉汝珍才批准“周繼武”上尉副官的任命。后來的情況表明,劉汝珍執行了共產黨提出的要求,一是沒有破壞黃河大堤,二是在劉鄧大軍跨越隴海鐵路時沒有盡力阻攔。另外,王志遠還多次陪同劉鴻文,在菏澤、考城、開封面見劉汝珍,做他的爭取工作。由於劉汝珍一直持觀望態度,王志遠配合黨組織重點對他的舊部八十一師開展工作,並且在師團官佐中取得一定成效。
1948年6月,華東野戰軍的陳士榘、唐亮兵團第一次解放開封。王志遠恰巧留在城中,遂秘密與豫皖蘇區黨委城工部副部長曹志真見面。他提出了一項建議和一個請求:建議將劉汝明、劉汝珍在開封的眷屬扣留,促使二劉起義﹔請求組織上准予他到解放區工作。第二天,王志遠得到陳唐首長的指示:開封城暫不長期佔領,二劉家屬不扣留﹔你的身份沒有暴露,繼續堅持下去,留下一筆錢作為活動經費。於是,王志遠換上便衣,出開封東門走了一天一夜,與六十八軍增援部隊相遇。這時解放軍已經撤離開封,王志遠又隨隊伍返回城中。很快開封有了王志遠“通共”的傳聞,蔣介石即命河南警務處長楊蔚徹查,楊蔚將此事告知劉汝珍。二劉深恐與共產黨私下聯絡的事情泄露,將楊蔚搪塞過去,但對王志遠更加提防起來。淮海戰役初期,第四綏靖區的番號改為第八兵團,司令官仍是劉汝明。按照華野司令員陳毅的指示,王志遠和葉超在六十八軍軍部駐地安徽固鎮,同劉汝珍談判率部起義事宜。劉汝珍不僅毫無誠意,還以籌措武器裝備的名義,派人把王志遠送到上海,使他遠離部隊。
1949年4月渡江戰役前夕,葉超來江南找到王志遠,傳達二野首長關於加緊爭取二劉的指示。王志遠和葉超開著一輛吉普車,趕往安徽旌德六十八軍駐地。沿途經過第八兵團所屬的五十五軍、九十六軍駐地時,他們搜集了兵力部署的情報,由葉超送往江北。兩個人在旌德分手時,葉超叮囑王志遠,一旦發動起義,以“五角紅星白底旗”交叉搖動,作為向解放軍發出的聯絡信號。
渡江戰役發起后,二劉的隊伍迅速潰退,六十八軍撤到江西境內。由於已經有了之前的工作基礎,王志遠通過各級指揮官控制了八十一師全部以及一一九師、一四三師的一部分。這時從第八兵團傳來消息,劉汝珍的家眷已經飛往台灣。王志遠立即與參謀長杜允中商議,認定由劉汝珍帶領起義已毫無可能,唯一的辦法是自己組織行動。他們以軍部的名義指揮軍直機關和八十一師到弋陽集中,也爭取其他各部向這裡靠攏。5月2日,劉汝珍、王志遠和杜允中同乘一輛轎車前往弋陽,途經八十一師駐地。趁著師長葛開祥勸說劉汝珍不要再向南跑的機會,王志遠向副師長劉青浦了解了官兵的情緒,堅定了起義信心。他悄悄告訴劉青浦,軍部今晚到弋陽,八十一師明天早晨也要趕到,就在弋陽行動。
5月3日一早,陰雨多日的天氣開始轉晴。王志遠、杜允中、葛開祥、劉青浦相聚弋陽,統一了就地起義的意見,決定由葛開祥向劉汝珍攤牌。葛開祥開門見山地對劉汝珍說:“軍座,你講過多少次要領著大家起義,直到現在也沒見行動。蔣介石對咱們西北軍千方百計要消滅,還能跟他去台灣嗎?現在是你下決心的時候了!”葛開祥勸了快半個小時,劉汝珍始終一言不發。最后,葛開祥氣憤地說:“我們八十一師決心已定,絕不再走了!”劉汝珍見大勢已去,飯也顧不上吃,匆忙上了小轎車,帶著幾個處長和兩卡車衛兵向南而去。
弋陽城外的信江南岸飄起十余面白底紅星旗幟,向著對岸解放軍陣地不停地搖動。國民黨六十八軍軍直及八十一師等部官兵7196人,向人民解放軍投誠。接受投誠的是第二野戰軍四兵團十三軍。十三軍軍長周希漢當天來到弋陽,與王志遠、葛開祥共進晚餐。跟隨五兵團行動的葉超得知王志遠已經舉事,第二天即趕到弋陽,向十三軍首長匯報了爭取六十八軍的整個過程。
根據劉鄧首長的指示,王志遠率領40名將校軍官赴南京二野高級研究班學習,而后任華東軍政大學教員研究班主任。1950年南京軍事學院成立,王志遠先后任教導團參謀長、隊列體育教授會副主任、隊列技術教研室主任。1958年2月,南京軍事學院為159名“非黨教員”頒授軍銜,王志遠被授予人民解放軍大校軍銜。所謂“非黨教員”,泛指曾在國民黨軍隊中任職,起義、投誠后加入解放軍的教職員。這個稱謂對王志遠來說並不嚴謹,因為他時已參加革命20多年,並於1951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58年、1964年,王志遠連任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第二、第三屆代表,1963年離職休養(正軍職),1988年被授予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9年在南京逝世。
頻道精選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