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毛澤東與兩位鄰居的情誼

劉建強

2016年07月26日07:5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湘潮》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1959年6月,毛澤東回到故鄉韶山,與鄉親們親切交談

毛澤東從故鄉韶山走出去后,投身革命,戎馬倥傯,南征北戰,成為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新中國成立后,他對家鄉和父老鄉親充滿了思念之情,僅20世紀50年代,他寫給親朋故舊和父老鄉親的信就達100余封。這些書信就像一條無形的紐帶,把領袖和鄉親緊緊連結在一起,鄉親們的一切都縈系在毛澤東這位韶山赤子心頭,每封信都飽含了他對故土的一片摯愛深情。

在南岸這個自然村落裡,有三四個屋場。毛澤東家的下首屋場,住的是一位鄒姓人家。主人鄒春培胸中頗有文墨,在家開設蒙館。毛澤東8歲上學,啟蒙老師便是鄒春培。

鄒春培有個兒子,名叫鄒普勛,小名亨二,綽號皮蛋。與毛澤東年齡相仿。他和毛澤東既是鄰居,又是同窗,自小就十分要好。田邊放牛,結伴而行。上山打柴,相約而去。採到刺莓,採到栗子,他們從來都是共同分享。當然,他們也打過架,那是為著好玩,極少有當真的時候。

童年時代的生活場景,往往伴隨著人的一生。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庄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那濃重的韶山口音,在天安門廣場上空久久回蕩。通過電波,傳遍五洲四海,讓整個世界都震撼了。就在這之后的一兩天,毛澤東的九弟毛澤連從韶山來看他。兄弟倆在一起拉家常時,毛澤東問毛澤連:

“澤連,有個皮蛋,你曉得嗎?”

毛澤連比毛澤東整整小20歲,不知毛澤東的童年好友綽號叫皮蛋。他還以為當了主席的三哥想吃皮蛋,北京城裡沒得買,要鄉間兄弟送一些來,說:“皮蛋?我娘每年都做的,三哥您要麼?我讓家裡送些來!”

毛澤東知道他聽混了,哈哈大笑道:“不是吃的皮蛋啊。是下邊屋場的鄒普勛亨二哥嘛!”毛澤連這才恍然大悟。

毛澤東又問:“他身體還好嗎?”毛澤連如實說:“不好。經常病病懨懨。”

毛澤東極為關切:“家庭生活呢?還過得去麼?”

“也不好。”毛澤連說,“鄒普勛是個老實人,勞力不強,又不會做生意,賺不到錢!”

毛澤東擔心地問:“你這次來北京他曉得嗎?”

“解放軍同志來接我,我就動身了。沒有去告訴他。”

“唉!”毛澤東嘆息了一聲,“下一次要接他來北京住一住。如果有病,就去看看醫生。幾十年沒見過面了,怪想念他哩!”

毛澤連回家后,給鄒普勛捎來了毛澤東的問候,還說毛澤東歡迎他方便的時候,去北京作客。鄒普勛感慨萬分,毛澤東仍然是這樣重感情!他立即給毛澤東去信表示感謝,同時也介紹了家鄉和個人的生活情況。他說,他也想念毛澤東,但由於自己患病一年多,手邊又比較窘迫,暫時不能去看他。

毛澤東很為老友擔憂,於1950年5月15日給毛宇居寫信,請他對鄒普勛“酌為接濟若干,容后由弟歸還”。

毛澤東同時還寫信給鄒普勛:

普勛兄:

五月七日來信收到,感激你的好意。貴體漸愈,甚慰。

尚望好生保養。你家裡人口多少,生活困難至何種程度,你自己還能勞動否,便時尚望告我。此祝

健康!

毛澤東

一九五〇年五月十五日

1952年8月,毛澤東再次捎信,邀鄒普勛去北京敘舊。鄒普勛一直到9月中旬才動身,與李漱清同行,到了長沙又與毛澤東在第一師范讀書時的校長張干、歷史教員羅元鯤結伴,於9月21日到京。9月26日上午,毛澤東派人把他們4位接進中南海。客人一到,毛澤東聞訊出門迎接。他與師友們一一握手問好,隨即請他們進客廳就座,並把李敏、李訥喊出來,介紹說:“你們平時講,你們的老師怎麼怎麼的好。這是我的老師。我的老師也很好!”他接著又詼諧地說,“我的老師,你們要喊太老師嘍!”他的話把大家逗笑了,開頭的那種拘謹氣氛頓時消除了。毛澤東生性風趣幽默,他拍拍鄒普勛的肩,又對張干等幾位老先生說:

“您們一定不知道,我的這位童年伙伴有個綽號,叫‘皮蛋’。皮蛋外表上不怎麼好看,吃起來味道很不錯。他就是這麼個人,農家孩子老實巴交,心裡頭可好哩!”

毛澤東也是奔60歲的人了,又身居高位,還叫他朋友小時候的綽號,幾位老先生都笑得前仰后合。

見面的氣氛於是更加熱烈了。

在京期間,鄒普勛等一行游覽了北京的名勝古跡。毛澤東又專門派人領鄒普勛去檢查身體,回來時,送他葡萄酒6瓶,蘋果18公斤,人民幣200萬元(舊幣),另有鹿茸精一瓶。毛澤東告訴他服法:每次飯前20分鐘服用,每次20滴,每日服2次。毛澤東說:“這種東西我從來都不用。你身體虛,正需要它!”

毛澤東情真意切,鄒普勛十分感激。離京返鄉前,毛澤東再一次問他還有沒有要辦的事。鄒普勛忽然想起,家鄉有個叫唐煦存的小青年,和他是忘年交。鄉裡人出了遠門,回鄉都得給親戚朋友帶一點禮物。唐煦存愛學習,鄒普勛便在書店給他買了一本《社會發展簡史》。鄒普勛拿出這本書來,說:

“潤之,主席,請你在這本書上寫個字!”

接著,鄒普勛把這本書要送給誰,為什麼送,講給毛澤東聽。毛澤東笑道:

“你自己也會寫字。干嘛要我寫呀!”

在旁的李漱清打趣道:“普勛的意思,要借你的筆寫一寫。他回去送禮,就金貴啰!”

對於好友的要求。毛澤東推辭不得,便拿起筆,在書的扉頁上,寫了兩行字:

鄒普勛贈給唐煦存,囑毛澤東書。

鄒普勛回家后,毛澤東不久又給他來信:“你的病宜靜養,不宜勞作,望加注意。”

1954年冬,鄒普勛和幾位鄉親相約去北京為毛澤東祝壽。毛澤東說:“亨二哥你還年長我一歲,讓你來為我祝壽,講不通。再說,我歷來不做壽。老朋友見了面,就談天講古吧!”

1959年6月26日,毛澤東回鄉后的第一個早晨,為父母掃墓下山時,路過鄒普勛家。他想進去看望老朋友,公社書記毛繼生卻說:“亨二阿公去年去世了!”毛澤東一愣,喃喃說道:“他才67歲,還可以多活幾年啊!”這時,鄒普勛的兩個兒子,鄒長衛和鄒長紅正在路邊,忙上前來和毛澤東見面,他們說了許多話。回到招待所,毛澤東和毛繼生研究宴請名單時,毛澤東特意囑咐:“亨二哥不在了,把他的兩個兒子都請來吧!”

沒有見到鄒普勛,毛澤東便進了另一戶人家。

這戶鄰居姓李。當家人叫李南華。當年,毛家有15畝水田,毛澤東的父親毛順生既要經商,又要種田,忙不過來,便租給李南華家兩畝,自己種13畝,但農忙時仍然需要雇工。李南華精通農事技術,為人忠厚,到了農忙季節,毛順生就雇李南華來干農活。

毛澤東去湘鄉東山學堂上學之前,有幾年時間輟學在家。農家孩子需要參加田間勞動。這樣,李南華既是他的勞動伙伴,又是教他農活技術的師傅。他們相處得很融洽。

李南華家生活很困難,常常無米下鍋。毛澤東就和母親商量,給他送些米過去。同時,這也引起他的深思:為什麼李南華一年到頭辛辛苦苦,反而吃不飽飯呢?不就因為他家沒有地嗎?他那麼會種地,為什麼會沒有地呢?……也許就從這個時候起,毛澤東的心裡就播下了研究中國社會的痼疾、尋找療救方法的種子!

李南華比毛澤東年長20歲,排行第二。毛澤東稱他為二叔,李南華親切地叫毛澤東“潤之”。他們的友誼如同一曲悅耳動聽的鄉村牧歌。

有一年,天旱少雨,收成不好。李南華租種毛家的田,幾乎隻有一半的收成。李南華找到毛順生,希望能減一部分租。毛順生勉強同意減一點,但不肯多減。第二天,毛順生因事外出,叫兒子去李家催租。毛澤東出於無奈,去李家坐了一會,但一字未提交租的事,回來對母親說:“二叔家裡很困難,田裡又干壞了,哪有谷子來交租呢?我看不要他交算了!”母親心地善良,知道李南華的難處,就同意了。母子倆來了個“瞞天過海”,悄悄地把谷倉打開,毛澤東爬進去,把裡邊的谷子扒起一個高高的谷堆。用視覺上的誤差,去騙精明的當家人毛順生。

傍晚,毛順生從外面回來,問兒子:“李家的租谷交了沒有?”毛澤東說:“交了,都收進了谷倉!”

毛順生忙去看谷倉,倉裡的谷子好像堆高了許多。他抓了一把谷子看了看成色。丟一粒到嘴裡,“咯”的一聲咬碎。對於谷米,毛順生可是老行家啦!他說:“嗯,成色不錯,也還飽滿!”

李南華很感激毛澤東,但內心總是惴惴不安。

1911年春,毛澤東離開東山學堂到長沙讀書,以后又從事革命活動,不常回家。只是每年都回來過春節,每次他都要去看望李南華。

1920年前后,毛澤東的父母相繼去世。為了鄉誼,也為了對毛澤東的友好感情予以回報,在安葬毛澤東的父母方面,李南華自始至終都竭盡所能地幫助,使毛澤東很感動。

1921年春節,毛澤東又一次回鄉與家人團聚。那時,父母已不在,由毛澤民當家。由於連續的喪事開支,家裡元氣大損。年關開支十分緊張,毛澤東又沒有帶錢回鄉。為解燃眉之急,毛澤東決定去找湘鄉一位朋友借一點錢。他寫了一封信,找到李南華,請他代跑一趟。

傍晚,李南華從毛澤東的朋友處回來,果然借來50塊銀元。但這時,毛澤東聽說李南華家過年連肉都沒有,便從借來的錢中勻出20元給李南華。李南華死活不要。毛澤東說:“我們家有了這30元,也就將就著能過年了。聽說二叔家連過年肉都沒有,你有幾個小孩,他們早就盼過年哩,不要使他們失望吧!”

李南華十分感動,但說:“那我就立個借據給你!”

毛澤東說:“二叔,你寫借據,這就見外了!”

20塊銀元,在當時是個很大的數目,李南華說:“將來……我一定還你!”

毛澤東說:“錢財如糞土,情誼重千斤。我們兩家對門對戶,有難處,要互相幫助。這錢你先花著,別講還不還的事!”

這樣,李南華不僅買回了過年肉,還買回了糧食,順利地度過了春荒。毛澤東的雪中送炭,多少年之后,李南華還常常叨念。

1925年,毛澤東回鄉開展農民運動,李南華深知毛澤東在干著一件神聖的工作,他也報名加入農會。而且,由於和毛澤東對門對戶,他更多了一份警覺。一有陌生人進村,他即上前招呼。發現有形跡可疑的人,他馬上想方設法給上屋場的毛澤東發出信號,實際上成了毛澤東的義務警衛人員。

后來,一旦國民黨反動派來韶山清鄉,抄毛澤東的家,李南華總是大膽前去,勸阻他們不要隨意破壞毛澤東家的房屋。

物換星移,世事滄桑。32年后毛澤東再度來到李南華家時,李南華早已離別人世。毛澤東不免黯然神傷。這時,屋裡一個中年人起身迎候他。當毛澤東知道他是李南華的兒子李文貴時,握著他的手,感慨地說:“你就是李南華李二叔的兒子啊!我是來看望你們的,可惜二叔不在了!”

李文貴的妻子搬了一把椅子請毛澤東坐。毛澤東坐下后,詳細詢問了李南華去世的情況,又問:

“你有一位叔叔,還有姑媽,他們都還在嗎?”

李文貴說:“也都不在了!”

毛澤東又一聲嘆息,說:“自然規律,老的總是會去世,沒辦法啊!”直到工作人員再次催他,他才依依不舍地告別李文貴一家……

頻道精選


40集歷史文獻紀錄片《信仰的力量》在線熱播(歡迎點擊觀看)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各界代表精彩點評《信仰的力量》

毛澤東眼裡的“毛澤東”

誰是中央紅軍長征中犧牲的職務最高將領?

毛澤東的父母如何深遠影響他的一生

大別山走出的哪位紅軍戰士成為優秀外交家

毛澤東一生中如何慨然面對生死問題

土地革命時期重慶走出哪十位紅軍高級將領

(責編:楊文全、謝磊)
相關專題
· 毛澤東紀念館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