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經中央宣傳部批准,中宣部學習出版社會同中央黨史研究室宣教局、人民網、廣東廣播電視台等單位2016年7月20日在京召開大型歷史文獻紀錄片《信仰的力量》研討會, 邀請有關部門負責人和專家學者、工人、農民、學生等各界代表,共同研討該片的思想內涵、價值導向、藝術風格、現實意義。大家認為,該片全景式地反映了1921年至今中國共產黨建立、成長、壯大,從革命黨發展到執政黨的歷史過程,揭示了共產黨人力量的源泉來自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有助於進一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愛國報國情懷,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代表發言更多>>


仲呈祥(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

仲呈祥:為觀眾提供精神正能量

    這部紀錄片的創意,集中在表現95年來中國共產黨杰出代表們的信仰。創作這部片子,也是整個創作團隊在學習、領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增強文化自信重要指示的一次良好的實踐。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信仰,堅守自己的理想信仰就是文化的核心。文化就是人的一種精神狀態,精神狀態有了,這個信仰就能夠堅守,自己民族的優秀文化也能夠堅守。

    這部紀錄片在調控當下電視文化生態中發揮出積極作用。現在不要過分地強調收視率、點擊率,因為那不是我們的目標。馬克思說,任何精神生產在生產自身的同時,也在生產你的信仰。恩格斯給拉薩爾的信中說:我評價你們用最高的標准,集美學和歷史兩個標准。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講了兩個標准:政治標准與藝術標准。我們不是說不要考慮觀賞性,而是說觀賞性只是一個美學范疇。藝術性的應有之義是靠自己本身的歷史品位和美學品位,把觀眾感染到你的高度上來,也就是增強說吸引力、感染力,是有指向性的。

代表發言更多>>


張勝友(中國作家協會原書記處書記)

張勝友:歷史文獻紀錄片創作要形象化、藝術化

    我們開辟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逐漸發展成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科技現代化和國防現代化之外,我們還應該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讓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讓中國變成真正的現代化強國,佔據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黨需要不斷回顧歷史、堅定信念,做到不忘初心。95年來,中國共產黨有過挫折、走過彎路,卻仍在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不斷前行,依靠的就是信仰的力量。從這個角度看,該片的構思非常精准。

    這部紀錄片的表現手法頗為巧妙,講述了一百余名黨的優秀兒女、英雄人物的個體經歷,以故事談理念,用具象反映抽象,符合普通觀眾的接受習慣。用生動而形象的電視語言和敘事方法講述黨史,有利於社會大眾、尤其是年輕人了解“我們的黨從何處來,要向何處去”的問題,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總體而言,這部文獻片角度准確,具備思想理論高度,自始至終結構連貫、鏗鏘有力,是一部優秀的歷史文獻片。

代表發言更多>>


任貴祥(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宣教局局長)

任貴祥:激發黨員信仰力量 激活民族精神資源

    《信仰的力量》是向黨的95周年華誕的珍貴獻禮,與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高度契合。習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以“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八個字貫通全文,強調了對理想信念的堅持。在這之前還指出:“我們共產黨人的根本,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信念,對黨和人民的忠誠。”

    這部紀錄片展現了一個個黨員故事,在這些黨員身上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這個群體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時代背景下的偉大精神,這種精神概括起來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開放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中國共產黨靠自己的精神和作風把人民凝聚起來,一起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目標去奮斗,共產主義信仰召喚的不僅僅是共產黨人的力量,還動員了千千萬萬人民群眾的偉力。

代表發言更多>>


董俊山(學習出版社社長)

董俊山:傳播主流文化價值是我們的使命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叫共產黨,就是因為從成立之日起我們黨就把共產主義確立為遠大理想。我們黨之所以能夠經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奮起,歸根到底是因為我們黨有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總書記的講話深刻揭示了信仰的磅礡力量。

    紀錄片《信仰的力量》以人物故事為載體,從共產黨人的成長軌跡、思想高度、人生感悟等方面入手,全面展現在1921年到2016年整整95年的時間裡,從血雨腥風、戰火紛飛的革命時期到意氣風發、激情燃燒的建設時期,再到波瀾壯闊、生機勃勃的改革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對信仰矢志不渝的追求和中華民族苦難輝煌的歷程。

代表發言更多>>


彭玉龍(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和百科研究部研究員)

彭玉龍:理想信念是一個民族生命的動力

    理想信念是一個人、一個政黨乃至一個民族生命的動力,是生命力旺盛的源泉,在無影無形間集聚著強大的力量。共產主義信仰是永不枯竭的力量之源,共產主義旗幟為苦難中的中華兒女指明了方向。文獻紀錄片《信仰的力量》帶我們重溫黨的光輝歷程,回顧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為著民族復興接力奮斗,使我們深切體驗到信仰的力量,從中獲得強大的精神動力,更加堅定我們的信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這部紀錄片兼具政論片、紀錄片之長,將展現歷史、刻畫人物、闡述理論融為一體,以人帶史、以事論理,主題鮮明突出,故事真實感人,表現手法新穎,思想性、藝術性很強。弘揚主旋律,匯聚正能量,樹立新風尚,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精神力量,是一部對廣大黨員干部以及全國人民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優秀教育片,是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宣傳教育的優秀電視片。

代表發言更多>>


邢衛國(新華社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副總編輯、CNC中文台長)

邢衛國:一部宏偉博大的“歷史長詩”

    《信仰的力量》一是制作考究,結構嚴謹,磅礡大氣,實現了藝術性和思想性的統一。講述的是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故事,通過客觀紀實、白描等手法,抒發出故事人物的豐富情感和強大精神力量,這便是“不忘初心”,便是一代代優秀共產黨人用生命堅守的共產主義信仰。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正是無數共產黨員孜孜不倦追求共產主義信仰的過程。

    二是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通過不同歷史時期的先鋒人物故事,充分反映了共產黨始終與人民同行的情懷和擔當。該片力求史料性和新聞性相結合,把回顧歷史與反映時代變化相結合﹔力求故事性與思想性相結合,通過感人故事、生動細節展示共產黨人的不懈追求和堅定意志﹔力求政治性與創新性相結合,在確保重要史實、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真實的同時,在敘事表達等方面力求創新,增強了吸引力和感染力。

代表發言更多>>


趙捷(中央新影集團副總裁)

趙捷:承載國家記憶 彰顯信仰力量

    當長達40集的大型系列文獻紀錄片《信仰的力量》選擇將建黨至今的百名優秀共產黨員的故事化入聲光、納入熒屏,它的難度、或者說重點,將在兩個維度上高度集中:一是如何選擇好人物,二是在價值多樣、抉擇自由的當今之世,觀念的傳遞往往內化於生動具體的歷史敘事中。

    在綜藝、娛樂類影視節目在當今影視內容生產佔據主流地位的今天,或者干脆說在信仰缺失已經成為當今中國社會普遍症候的今天,該片在傳統電視渠道和網絡視頻等新媒體平台進行全媒體傳播,在很大程度上為我們以高雅的、嚴肅的、主流的、正能量的影視作品去一步步改善、優化傳媒生態,最終實現重塑國人精神魂魄的目標樹立了一個良好的典范。

代表發言更多>>


陳一珠(廣東廣播電視台總編輯)

陳一珠:傳承和堅守主流文化價值

    《信仰的力量》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傳播主流文化價值的精品力作,紀錄了信仰的歷史足跡。該片採取“全媒體呈現”形式,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結合的“全媒體傳播”方式,電視、網絡、出版同時推出,線上、線下相互貫通。這種形式、方式為主流文化價值的全覆蓋傳播提供了有益的經驗。挖掘很有深度,細節鮮活、豐富、感人,一幕幕細節都讓人遙想當年的壯懷激烈,每一個採訪、每一個場景都催人淚下,令人懷遠思今。

    對主流文化價值的傳承和堅守,一直是廣東廣播電視台的根本文化追求。我們除了特別注意在各頻道常規欄目中不走泛娛樂化道路,還特別注意在非常規的精品節目創作中,找准著力點,打造弘揚中國精神、具有中國風格、引領時代風尚的精品力作。廣東廣播電視台正以自己的不懈努力,探索在新的歷史時期主流媒體的傳播模式創新,為主流文化價值提供出新的有益傳播經驗。

代表發言更多>>


彭維鋒(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教授)

彭維鋒:宏觀與微觀、歷史與現代的統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忘初心。初心源於哪裡?紀錄片《信仰的力量》很鮮明、很有效地回答了這個問題,並在創作上取得兩個突破:一是實現了宏觀和微觀的結合,歷史敘事和日常生活敘事的結合,採取日常生活敘事,用了很多細節,拉近觀眾和紀錄片講述者之間的距離。把故事主角鋼鐵般的意志和內在的溫暖有溫度地、有熱度地結合在一起,實現了硬度和柔度的結合。二是在視角上實現了歷史還原和現代聚焦的統一,為我們保留了豐富的歷史場景,還原了很多寶貴的歷史資料,這些中國最優秀的、最卓越的歷史人物在當今時代仍然有指引性。這部紀錄片做到了既挖掘又闡釋、既還原又創新,是一個非常美好的整合與創作。建議送進學校放映,該片將對青少年核心價值觀的建立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代表發言更多>>


王鑄(華夏傳記〔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顧問)

王鑄:用嚴謹的態度和無限的創作詮釋信仰的力量

    為攝制大型歷史文獻紀錄片《信仰的力量》,主創團隊橫跨全國十余個省,深度採訪了四十余個歷史親歷者及其后代,與數十位黨史、軍史和現代史專家學者深入探討。我們之所以把辛苦、考驗當享受,是因為制作這部影片的初衷,就是要探尋老一輩共產黨人的思想歷程,挖掘他們的力量之源和信仰之根,在心靈與歷史的碰撞中完成自我成長,並繼承和弘揚老一輩優秀共產黨員的光榮傳統。

    文獻紀錄片工作是一個講求奉獻精神、甘於寂寞清冷的行當。沒有高於常人的熱情、執著和堅守,就沒辦法在紀錄片領域生存和成長。拍紀錄片靠的不是花拳繡腿,不是投機取巧,也不是收視至上。而恰恰相反,靠的是情懷,是品位,是執著,是信仰。紀錄片工作者對社會的責任至關重要。紀錄片的真實性與史實性是其它電視節目類型無法比擬的,它往往還要留給子孫后代看,容不得一點偏頗與虛假。這就直接牽涉到作者的價值觀與良知。

代表發言更多>>


李建生(李大釗之孫)

李建生:重溫先輩先烈們的初心

    把黨的95年奮斗歷程,濃縮在紀錄片裡的英烈英模事跡中,就能以點帶面地看出,推動中國社會變革和新中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動力源泉,在於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導和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把這個真理、道路同國家強大、人民幸福等方面的因果關系、客觀必然性用全媒體手段表現出來,不但會使年齡大的共產黨人重溫初心、更加堅定理想信念,而且會讓更多的年輕人從先烈英模的事跡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1918年底,當時已經成為馬克思主義者的李大釗,在《新青年》雜志發表《Bolshevism的勝利》一文,通過對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分析,得出了“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偉大結論。我想,98年前的這篇名著,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立黨初心的寫照。

代表發言更多>>


張朝和(張秉貴之子)

張朝和:信仰的力量是無窮的

    我父親下決心苦練售貨技術和心算法,練就了令人稱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藝。后來又開創了“接一問二聯系三”的工作方法。他之所以能在三尺櫃台的平凡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跡,就是源於他對黨的熱愛、對事業的熱愛、對人民的熱愛。源於他急顧客所急、想顧客所想的追求和信念,在父親幾十年的櫃台生涯中,始終全神貫注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像“一團火”那樣去接待各式各樣的顧客,使每一個接觸到他的人都感到無比溫暖。

    雖然時代在變化,市場也不一樣了,但服務就是品牌。父親的“一團火精神”就是顧客的需要、企業的需要,更是每一個人內心的需要。父親的“一團火精神”,不僅已經成為王府井百貨集團的企業精神,並且在新時代注入了新的內涵,成為全國服務業職工學習和稱頌的一面旗幟。

代表發言更多>>


孫海燕(江蘇省江陰市華西村黨委副書記)

孫海燕:村民有信仰 村庄有力量

    《信仰的力量》在第38集中,以《忠誠為民》為題播出了華西村吳仁寶老書記的事跡,讓我們再一次見証了信仰的意義、內涵和價值:堅定的信仰是事業成功的保障,純潔的信仰是人生進步的階梯,高尚的信仰是為民謀福的基石。

    華西村把對黨的信仰融入到“兩頭一致”中,一頭同中央及各級組織保持一致,一頭同老百姓保持一致。對基層干部來講,既同上面保持一致,又同下面保持一致,就是一個不太差的干部。如果隻同上面保持一致,不同下面保持一致,這不算是一個好干部。如果隻同下面保持一致,不同上面保持一致,這干部當不長。如果兩頭都不保持一致,這是一個危險的干部。對黨的信仰,在華西村無處不在。

40集歷史文獻紀錄片《信仰的力量》在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上線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