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紅
2016年08月01日08:2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郵票作為郵政機關發行的供寄遞郵件貼用的郵資憑証,其方寸之間,常常體現了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風土民情、自然風貌,也是傳承、記載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歷史的重要載體和文化名片。以長征題材的郵票為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郵政部門先后發行了數套郵票,以其特有的方式跨越時空,將偉大的長征定格為永恆,濃縮成一部完整的長征史詩。下面,就讓我們在方寸之中去梳理、感受和領略當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工農紅軍所進行的那場生死攸關的長征歷程。
紀念紅軍長征郵票的首次發行
1955年12月30日,為了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完成20周年,我國郵電部發行了一套2枚編號為“紀36”的《中國工農紅軍勝利完成二萬五千裡長征二十周年》郵票,2枚郵票圖案分別為“強奪瀘定橋”“過雪山”,展現了紅軍長征的偉大、悲壯和艱苦。
《中國工農紅軍勝利完成二萬五千裡長征二十周年(2-1)》郵票,其畫面形象生動地描繪了瀘定橋下浪高水急,紅軍勇士踩著橋上的鐵索,冒著炮火奮勇前進的動人情景﹔《中國工農紅軍勝利完成二萬五千裡長征二十周年(2-2)》郵票,則清晰逼真地反映了在毛澤東率領下紅軍戰士正在翻越大雪山時的英勇氣概。
這套郵票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行的第一套關於長征的郵票,它的意義在於其長征郵票“龍頭票”的地位。從此,萬裡長征就作為一個主要題材,屢屢走進新中國郵票的方寸天地。
仔細觀賞和品讀這套郵票,當年那段驚天地、泣鬼神的難忘歲月立刻穿越時空,如同特寫鏡頭一般被拉近在我們眼前,將一幅幅歷史畫卷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
1933年9月,蔣介石調集100萬軍隊向中央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圍剿”,在 “左”傾冒險主義者的錯誤指揮下,紅軍遭受重大損失。1934年10月,中央紅軍8萬多人被迫撤離中央根據地,開始了震驚中外、舉世聞名的兩萬五千裡長征。
一路上,紅軍連續突破國民黨軍三道封鎖線,再經湘江血戰,人數銳減。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於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義召開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著重總結了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經驗教訓,糾正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軍事上的錯誤,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確領導,制定了紅軍爾后的戰略方針。此后,中央紅軍靈活機動,運動作戰,四渡赤水,搶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大雪山,在6月中旬與從川陝根據地出發長征的紅四方面軍在懋功會師。
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后,混合編為左、右兩路軍,跨過草地北上。中共中央隨右路軍行動,抵達班佑、巴西地區。張國燾率左路軍到達阿壩地區后,拒絕執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針,並要挾中共中央和右路軍南下。毛澤東等於9月10日急率第一、第三軍(后組成陝甘支隊)繼續北上,奪取臘子口,突破渭河,翻越六盤山,於10月19日到達陝北吳起鎮(今吳旗縣城),先期結束了長征。
在國民黨重兵對鄂豫皖根據地圍攻的情況下,紅二十五軍和鄂豫皖省委按照中共中央指示,於1934年11月從河南羅山縣開始西移,於次年 9月和陝甘根據地的第二十六、二十七軍會師,合編為第十五軍團。在和中央紅軍會師后,被合編為紅一方面軍。
在湘鄂川黔根據地的紅軍二、六軍團,於1935年11月從湖南桑植出發,轉戰湖南、貴州、雲南3省,渡過金沙江,經西康、四川,於1936年6月底至甘孜,與紅四方面軍會師。二、六軍團合組為二方面軍。7月,二、四方面軍共同北上,在紅一方面軍接應下,10月先后在甘肅省會寧縣城和靜寧縣將台堡與紅一方面軍會師,至此,紅軍長征結束。
后來,有細心的人對《中國工農紅軍勝利完成二萬五千裡長征二十周年》郵票提出質疑,認為這套長征紀念郵票“存在時間上和概念上的錯誤”。
從這套紀念郵票的圖案上來看,兩枚郵票都有主題文字,並標注長征起止日期“1934.10-1935.10”字樣,從這個具體時間上來看,郵票主題內容應該反映的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即中央紅軍勝利完成長征,到達陝北吳起鎮的內容。
為了進一步以嚴謹的態度精准反映客觀史實,2005年10月19日,在紅一方面軍到達陝北吳起鎮70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國家郵政局曾發行JP132《紅軍第一方面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七十周年》紀念郵資明信片1套1枚,明信片的郵資圖案為毛澤東的《七律·長征》詩,主圖為紅一方面軍長征路線簡圖,路線圖起點是瑞金,終點為陝北吳起鎮。這枚紀念郵資明信片的發行,從側面証實了長征題材第一套郵票,紀念的是紅一方面軍長征勝利20周年。
1996年10月22日發行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六十周年》和2006年10月22日發行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兩套紀念郵票,增加了紅軍三大主力會師的內容,尤其是后者第一次將長征開始時的“送別”場景選入郵票畫面,更加全面、客觀地反映了中國革命史上最壯觀的長征史詩。前者第二枚為“三軍大會師”,圖案採用了蔡亮、張自嶷創作的油畫《三軍大會師》,表現的是1936年10月長征結束,紅二、四方面軍與第一方面軍會師的熱烈場面。后者則以小型張的形式再現了紅軍三大主力1936年10月勝利大會師的情景。
這樣,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紀念日,從原來的1935年10月被嚴謹地改為1936年10月。
遵義會議紀念郵票
遵義會議,是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歷史進程中一個至關重要的轉折點,是中國革命史上一座光芒四射的裡程碑,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一次挽救黨和紅軍命運、進而挽救中國革命命運的重要會議。為此,新中國成立以來,前前后后曾經發行了紀念遵義會議25周年、30周年、50周年和80周年等紀念郵票。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突破國民黨軍的封鎖,一路西行。由於連續苦戰,紅軍銳減至3萬人。為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接受了毛澤東的主張,決定向以遵義為中心的川黔邊地區前進,使紅軍避免了覆滅的危險。1935年1月7日,中國工農紅軍攻克黔北重鎮——遵義之后,於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此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史稱“遵義會議”。這次會議是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途中嚴重受挫的情況下召開的,集中討論和糾正了組織上和軍事上的錯誤,結束了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冒險主義錯誤在中共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遵義會議在極端危險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偉大轉折點。
為了再現遵義會議歷史,弘揚遵義會議精神,1960年1月25日,中國郵政部門發行了編號為“紀74”的《遵義會議二十五周年》紀念郵票,一套3枚,圖案分別為“遵義會議會址”“在毛澤東旗幟下永遠勝利地前進”和“強渡金沙江”。這3枚郵票上均標有“遵義會議二十五周年1935—1960”字樣。其中,“遵義會議會址”採用的是遵義會議會址圖案,顏色為淺藍色,共印500萬枚。“強渡金沙江”則惟妙惟肖地表現了紅軍將士冒著槍林彈雨,英勇無畏強渡金沙江的驚險歷史場景。這套紀念郵票不僅是新中國發行的第一套紀念遵義會議的郵票,而且就印刷版別而言,也是新中國發行的第一套用兩種印刷版別(雕刻版、影寫版)印刷的紀念郵票。
1965年1月31日,郵政部門又發行了編號為“紀109”的《遵義會議三十周年》紀念郵票,一套3枚,圖案分別為“決戰前夕”“毛主席像”和“婁山關大捷”,票面均標有“遵義會議三十周年1935-1965”字樣,印數均為1000萬枚。
該套郵票第一枚“決戰前夕”表現的是身穿灰藍色棉衣、右手叉腰、左手拿著香煙、面對牆壁上的軍事地圖聚精會神謀劃作戰方案的毛澤東,栩栩如生地展現出毛澤東運籌帷幄、巧捕戰機,指揮紅軍贏得婁山關大捷、四渡赤水等軍事勝利的光輝形象。圖案是以著名畫家高虹的同名畫作為主圖的。高虹是在戰爭環境和部隊中成長起來的軍事畫家,擅長油畫,他始終堅持用畫筆描繪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光輝戰斗歷程,善用寫實主義手法,以朴實無華的風格描繪叱咤風雲的歷史人物,表現他們的犧牲、奮斗、思索和歡樂。
第二枚郵票的圖案,採用的是20世紀60年代后國內廣為發行的毛澤東標准像。
第三枚“婁山關大捷”表現的是毛澤東等在1935年2月底登臨婁山關指揮作戰的情景。畫面形象逼真地再現了婁山關大捷驚心動魄、振奮人心的場景:1935年2月底,紅軍取得婁山關大捷,之后再佔遵義城,殲滅守敵2個師,這是紅軍長征以來的首次大捷。郵票畫面上,婁山萬峰插天,蒼山如海,夕陽如血,紅軍戰士急速前進,毛澤東站在高地凝視遠方。這枚郵票圖案取自油畫《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畫作者是彭彬,他擅長油畫,長期從事革命歷史畫的創作,歷任解放軍總政文化部創作室創作員,軍事博物館美術創作員。由於郵票規格限制,票面圖案將原畫的左右部分截去,但主體基本未被影響。此枚郵票規格為50.5×36mm影寫版印刷。
1985年1月15日,郵政部門發行了“J107”《遵義會議五十周年》紀念郵票,一套2枚,圖案分別為“遵義會議”“紅軍勝利到達陝北”。 其中,第一枚“遵義會議”圖案用的是劉向平1983年創作的《一九三五年遵義》,畫面捕捉了會議中間休息時,與會者充分發揚民主、暢所欲言、熱烈討論會議內容的情景。第二枚“紅軍勝利到達陝北”則反映了紅軍長征達到陝北時,受到當地人民群眾夾道熱烈歡迎的場景。圖案取自畫家趙域創作的油畫《長征勝利到達陝北》,該油畫創作於1975年,是趙域為中國革命博物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40周年展覽”而作。畫家以飽滿的創作激情,生動地展現了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共中央正確領導下,中國工農紅軍沖破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勝利到達陝北的壯觀場面。該枚郵票採用60×30mm影寫版印刷,較准確地反映了原畫。
2005年1月15日,是遵義會議勝利召開70周年紀念日。為此,題為《燦爛史詩——紅軍在貴州》的郵票珍藏冊在貴州進行首發。由貴州省集郵公司制作發行的同名特種金雕郵票珍藏冊,在全省各地州市集郵公司同步發行。該郵冊用了近200幅珍貴的歷史圖片展示了中央紅軍在貴州的歷程,並收錄了142枚與紅軍相關或有關貴州的歷史事件題材的郵票,除有5枚發行於“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毛主席詩詞》新票外,還收集了幾十枚“文化大革命”前后的郵票及老紀特郵票,並且鑲嵌了一枚直徑4厘米、重30克的遵義會議會址圖案純銀紀念像章,同時配有一冊以毛澤東詩詞手跡為主要內容的線裝書。此珍藏冊全國限量發行1000套,其中的第115號被贈送給貴州遵義會議紀念館永久收藏,第5號被贈送給貴州省檔案館永久收藏。
2006年10月22日,國家郵政局發行了一套《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紀念郵票,包括郵票4枚、小型張1枚。4枚紀念郵票圖案分別以著名油畫大師靳尚誼、彭彬、劉國樞、張文源的油畫《送別》《遵義會議》《飛奪瀘定橋》《過草地》為主題,小型張則以著名國畫大師李寶林、周順愷的國畫《大會師》為主題。“遵義會議”是這套郵票中的第二枚,其畫面內容取材於著名油畫家彭彬的油畫《遵義會議》,此作品創作於1977年,深刻地展現了遵義會議剛剛結束,東方欲曉,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紅軍領導人迎著晨曦從會議室裡走出來的動人情景。畫面中,毛澤東凝視前方,一手叉腰、一手拿煙向前邁去,充分表現出對中國革命必將走向勝利的堅定信心。遵義會議舊址還被指定為此套紀念郵票首發儀式全國4個點之一(其他3個分別為江西瑞金、四川阿壩、甘肅會寧)。
為紀念遵義會議召開80周年,2015年1月15日,中國郵政在遵義會議舊址發行了《遵義會議八十周年》紀念郵票1套2枚,圖案內容分別為:遵義會議會址、遵義會議。全套郵票面值為2.40元。
該紀念郵票以著名油畫家沈堯伊創作的油畫作品為藍本,分別展現了遵義會議舊址、會場內景。此油畫被稱為第一幅全面、真實、深刻地表現遵義會議的大型革命歷史畫,被中國革命博物館收藏。本次郵票中的“遵義會議會址”一圖用朴素的筆觸表現了遵義會議召開的地點,揭示了遵義會議對於中國革命進程的轉折性意義。另一圖“遵義會議”表現的則是遵義會議的會場,作者以細膩寫實的手法刻畫了20個歷史人物,以及他們各自的性格特征。郵票色調肅穆凝重,具有濃郁的歷史氣息、鮮明的史詩般的情懷。
此外,還有幾套以頌揚革命聖地為主題的普通郵票,也從不同的側面表現了遵義會議會址的雄偉英姿。
從1969年4月開始,郵電部陸續發行了“文化大革命”普通郵票一套共11枚,其中,1970年1月1日發行的第七枚郵票為“遵義會議會址”,圖案採用的是層林盡染之中的會址外景。
1971年7月1日,發行了“編12—20”《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五十周年》紀念郵票一套9枚。其中第四枚郵票為“遵義會議會址”,圖案採用的是遵義會議會址后景圖片,標有“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五十周年1921—1971”字樣。在設計這套紀念郵票圖案時,設計人員廣泛聽取意見后,決定用兩組郵票反映慶祝建黨50周年的主題。第一組以毛澤東革命活動地為郵票主題,分別選擇了黨的一大會址、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井岡山、遵義會議會址、延安和天安門6個圖案﹔第二組以全國人民高舉“團結起來,爭取更大的勝利”的旗幟,沿著毛澤東指引的航向勝利前進為郵票主題,兩組的設計風格明顯不同。從1971年9月25日,我國陸續發行了編號為“普14”的《革命聖地圖案》(第三版普通郵票)一套11枚,其中第九枚郵票為“遵義會議會址”,圖案採用的是人民群眾高舉紅旗來到遵義會議會址前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的場景。從1974年4月1日開始,我國又陸續發行編號為“普16”的《革命聖地圖案》(第四版普通郵票)一套14枚,其中,1975年11月12日發行的第十枚郵票為“遵義會議會址”,圖案採用的是遵義會議會址后景圖片,顏色為紫色,底色淡黃。
長征勝利60周年、70周年紀念郵票及其他
1996年正值中國紅軍長征勝利60周年,郵政部門為了紀念這一特殊的日子,弘揚“長征精神”,讓長征豐碑永存,經郵電部郵政司(1996)62號文件批准,中國集郵總公司、中國金幣總公司使用“毛主席詩詞”郵票圖案中第八枚《七律·長征》郵票圖案聯合制作,特意發行了純銀鑲嵌紀念封一枚,同時發行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六十周年》紀念郵票一套2枚。郵票圖名分別為:紅軍過草地、三軍大會師。通過郵票畫面向大家描述了中國紅軍在長征中經歷的各種艱辛和困難。
第一枚郵票圖案為“紅軍過草地”,是根據四川美術學院創作的一幅群雕設計而成的,再現了紅軍將士穿越草地的艱苦場景。從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出:紅軍大步地趟過泥濘的沼澤和雜草地,並且個個都面帶笑容,並沒有被惡劣的天氣和地勢所嚇倒,體現出了紅軍戰士的堅定信念,百折不撓、頑強不屈的革命精神。
第二枚郵票圖案為“三軍大會師”,是根據浙江美術學院油畫系教授蔡亮、張同凝夫婦共同創作的一幅油畫設計而成的。三軍大會師是指紅軍三大主力在長征后順利會師,這也宣告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結束。郵票畫面中描繪了在經歷了無數的艱辛和苦難,三軍終於會師后戰士們的激動心情,處處洋溢著興奮、歡欣、幸福、愉快的氣氛。
2006年10月22日,國家郵政局再次隆重發行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最新版的紀念郵票1套4枚、小型張1枚。小型張面值6元,其余4枚面值均為0.8元。這套紀念郵票根據國內5位著名畫家的名作設計制作,它選取了紅軍長征開始時的《送別》和長征中的《遵義會議》《飛奪瀘定橋》《過草地》《大會師》這些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事件和重要場景,藝術地再現了長征這一英雄史詩,展現了紅軍廣大指戰員堅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以及艱苦奮斗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小型張《大會師》是場景恢弘的大制作,畫家用國畫技法來表現紅軍長征勝利會師的宏大場面,讓人感受到中國人物山水畫的精到細致。畫面以一種范寬式的飽滿構圖,准確傳神地表現了人物造型,迎風招展的軍旗、歡呼雀躍的人群,構成一個歡騰的海洋,畫家把人們那種發自內心的激動和歡欣,用深沉、流暢的筆調一寸一寸地刻畫出來,綿綿密密地深入到畫面的每一個角落,在一張紙上展現了新時代最偉大、最豐富的內容。
畫作的下方是毛澤東詩詞手跡《七律·長征》,結尾處清楚標明寫於1962年10月20日。全詩共8句56個字,卻承載著長征路上的種種艱難險阻,飽含中國共產黨的萬般豪情壯志。它是中國革命的壯烈史詩,也是中國詩歌寶庫中的燦爛明珠。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紀念郵票發行之際,全國各地郵政部門紛紛為此套郵票刻制了紀念郵戳和宣傳戳。有許多紀念郵戳和宣傳戳的主圖直接刻制了毛主席詩詞《長征》書法手跡,或全詩、或首聯、頷聯、頸聯、足聯,形狀各異,賞心悅目,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和觀賞性。
此外,毛澤東長征詩詞郵票,也是眾多長征主題郵票中不可多得的亮麗風景。1967年10月至1968年5月,我國分3次發行了毛澤東詩詞手跡郵票3組14枚(文7),其中3枚郵票上的毛澤東詩詞創作於1935年2月至10月期間。
1968年5月1日發行的編號為“文7”(14-5)郵票,內容是毛澤東詩詞《憶秦娥·婁山關》手跡,精致地展示出毛澤東為慶賀“婁山關大捷”即興創作出的詩詞全文。郵票“文7”(14-9)內容為毛主席詩詞《清平樂·六盤山》手跡。郵票1996-29(2-2)、郵票“文7”(14-8),同樣都是毛澤東詩篇《七律·長征》的內容,這首革命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高度結合的詩篇,史詩般地記錄了紅軍長征驚心動魄的場面,歌頌了紅軍將士大無畏的革命英雄氣概。
還有一種為慶祝中國工農紅軍長征70周年勝利而出版的個性化郵票,共收入了毛澤東關於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詩詞6幀,包括《七律·長征》《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嬌·昆侖》《憶秦娥·婁山關》《沁園春·雪》《清平樂·六盆山》,每張郵票面值為80分。凡此種種,今天讀來,仍然讓人激情滿懷。
總之,長征堪稱是中國共產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人民軍隊一張馳名中外的歷史文化名片。新中國從1955年至今半個多世紀以來所發行的多套郵票裡,有數十枚與長征有關。細細盤點和研討一番,不難發現,它們蘊含著博大精深、璀璨亮麗的4個方面的長征文化:一是蘊含著艱苦卓絕的長征征戰文化﹔二是蘊含著生死攸關的長征會議文化﹔三是蘊含著群星璀璨的長征人物文化﹔四是蘊含著文採斐然的長征詩詞文化,可以稱得上是人類精神寶庫中一筆值得咀嚼深思、精粹美麗、豐富珍貴的中國革命歷史文化財富。
頻道精選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