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茅盾初次赴渝紀事

顏坤琰

2016年08月08日08:4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紅岩春秋》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茅盾在重慶寓所

茅盾(左)與老舍(中)、於立群在重慶合影

“重慶是一個風雲際會之點,是一個具有夸張的地理意義的臨時宿營地……重慶是一個成千上萬人分享過的插曲……大人物和小人物,高尚者和貪污者,勇敢的人和膽小的人,都曾在重慶聚會過一下。”抗戰時期曾在重慶生活過的美國著名記者白修德和賈安娜在《中國的驚雷》一書中如是描述。

這期間,著名文學家茅盾也來到重慶。不過,他不是過客,也不僅僅是來“聚會”。他肩負使命,以紙筆作刀劍,投身於抗日救國運動。重慶,見証了茅盾夫婦的抗戰歲月,見証了《文藝陣地》的復刊,見証了經典散文《白楊禮贊》的誕生。

周恩來“請”來的客人

1940年5月,茅盾一家從新疆盛世才魔掌下逃出,輾轉來到延安。本欲在陝甘寧邊區扎根的茅盾,在延安生活了5個月后,突然接到周恩來電召,要他到國統區工作,以發揮更大的作用。於是,他把一對兒女留在延安學習,攜夫人孔德沚南下重慶。1940年11月下旬,經過一個半月的旅途跋涉,茅盾夫婦隨董必武的車隊,從延安抵達重慶。

茅盾夫婦抵渝后,住在化龍橋紅岩嘴30號八路軍駐渝辦事處。第二天,周恩來和鄧穎超前來看望,向茅盾介紹了當前的形勢,並為其安排今后工作。周恩來說:“請你來擔任文化工作委員會的常務委員,是給你穿上一件‘官方的外衣’。委員會的實際工作自有別人在做,不會麻煩你的,你還是發揮你作家的作用,用筆來戰斗。聽說生活書店打算把《文藝陣地》遷到重慶出版,想請你繼續擔任主編,你可以考慮,大概徐伯昕會找你談的。編刊物擴大進步文藝的影響,團結和教育群眾,這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壓迫愈嚴重,我們愈要針鋒相對的斗爭,同時也愈加要講究斗爭藝術。有一些情況徐冰同志會向你介紹的。”

當天,徐冰向茅盾大致介紹了重慶及整個大后方文化界的情況。徐冰告訴茅盾:“住房已經找好了,就在沈鈞儒住的地方。不過,因為重慶特務橫行,鷹眼密布,不宜從辦事處直接搬到那裡,打算讓你先到生活書店暫住幾日,過渡一下。”

第三天,茅盾夫婦便搬到位於市中心民生路的生活書店門市部樓上。剛安頓好行李,鄒韜奮和徐伯昕就聞訊趕來。他們已闊別3年,談的話題甚多。鄒韜奮向茅盾講述了生活書店的困難處境。抗戰初期,生活書店在全國各地開設了50余家分支店,現在卻隻剩下重慶的總店和貴陽、桂林、香港3個分店,其余的都在近兩年內遭國民黨查封。不少工作人員無辜被捕,有人生死未卜。蔣介石還想以高官厚祿收買鄒韜奮,但被鄒韜奮拒絕了。此外,他們還商議了《文藝陣地》復刊的事宜。

當晚,郭沫若、田漢、陽翰笙、老舍等,也紛紛爬上生活書店的小閣樓,看望這位老朋友。茅盾向他們介紹了延安的情況。田漢還邀請茅盾參加12月2日在天官府街文化工作委員會內召開的戲劇座談會。

在生活書店樓上住了3天后,茅盾夫婦於12月1日搬到了棗子嵐埡的良庄。這棟3層小樓坐落在馬鞍山的小山坡,每層有大小3間房。房東住一樓,沈鈞儒和他的子女住二樓,茅盾夫婦在三樓住了一大間,三樓的另外一家房客是王炳南和他的德國夫人安娜。夫婦倆從生活書店借來一張雙人床、一張桌子和兩把椅子,作為房內簡單的家具。

搬到良庄不久,時任國民政府中央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部長張治中約見茅盾。出乎茅盾意料的是,張治中沒有官腔,和他拉起家常,還提及茅盾的母親,並對老夫人的去世致哀,表達其敬佩之情。張治中說:“令堂是一位偉大的母親,也是舊中國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后來茅盾才得知,張治中讀過孔另境的文章《一個作家的母親——記沈老太太》。這件小事,讓茅盾對張治中印象深刻。

皖南事變霧鎖山城

正當茅盾一步步展開工作之際,1941年1月,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爆發。

1月17日晚,沈鈞儒專門上樓來告訴他這一駭人聽聞的消息。茅盾驚愕得半晌說不出話來,他喃喃道:“老蔣這種做法是不打算抗日了,他不給自己留一點退路。”沈鈞儒說:“是呀,擺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內戰的局面,共產黨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1月18日,《新華日報》刊印了周恩來的詩:

千古奇冤,

江南一葉﹔

同室操戈,

相煎何急?!

悼詞:

為江南死國難者志哀!

周恩來題寫“為江南死國難者致哀”

下午,作家葉以群來到良庄,向茅盾講述當日《新華日報》出版的經過,以及周恩來和辦事處的同志親自上街賣報並發表講演的情形。葉以群說:“現在中央的應變方針尚未收到,估計一兩天內恩來同志或徐冰同志會向你傳達的。不過,我們也要做好大變動的准備。”

徐冰告訴茅盾,中共絕不妥協讓步,而是針鋒相對,通過斗爭以求團結。徐冰還告訴茅盾,今后重慶的環境必然會更加險惡,斗爭將更加復雜。為防意外的變故,需要作適當的疏散,即一部分留下堅持工作,一部分去延安,一部分去香港。徐冰說:“經初步研究,郭沫若留下,你剛從延安來,目標太大,想讓你暫時躲避一下。什麼時候走,去什麼地方還沒有定,想聽聽你的意見。”茅盾表示服從組織的安排。

2月4日起,《新華日報》連續被無理沒收,報童遭毆捕,《新華日報》發行所被特務搗毀。2月5日,洪深一家5口吞藥自裁,遺書中寫道:“一切都無辦法,政治、事業、家庭、經濟,如此艱難,不如且歸去。”洪深一家雖被及時搶救,但一位聞名全國的教授、學者和戲劇家,卻被逼上絕路,令人唏噓。

皖南事變后,陪都文藝界的一切活動都停頓了下來,茅盾不再參加集會,也不著述文章,重慶一時萬馬齊喑,氣氛肅殺。皖南事變讓茅盾義憤填膺,洪深的自殺也使他感慨萬千。雖文網森嚴,令人窒息,但他要用手中的筆發出怒吼,以消心中的塊壘。針對皖南事變,茅盾寫出一篇雜感《霧中偶記》。借“霧”來嘲諷國民黨統治的黑暗,並預言黑暗統治將像霧一樣消散,“朗天化日”必將到來:“濃霧之后,朗天化日也跟著來。祝福可敬的朋友們,血不會是永遠沒有代價的!民族解放的斗爭,不達目的不止,還有成千成萬的戰士們還沒有死呢!”

2月下旬,徐冰約茅盾去見周恩來。在曾家岩“周公館”的小客廳內,周恩來開門見山地對茅盾說:“我把你從延安請到重慶,沒想到政局發生這樣大的變化,現在又要請你離開重慶了,這次我們建議你到香港去。1938年你在香港編過《文藝陣地》,對那裡比較熟悉。”細心的周恩來還征求茅盾意見,並詢問茅盾夫人孔德沚是否願意去延安。茅盾說:“對於我的安排我沒有意見,德沚的事等我回去問問她,讓她自己拿主意。”

茅盾回家后詢問夫人德沚,是去延安呢還是隨他赴香港?德沚不假思索地回答,要陪茅盾去香港。

翌日,茅盾把夫人的意見告訴了徐冰,徐冰說:“那就都去香港吧!不過,你們不能一道走,你先走,到達之后沈太太才走。”

隔了一天,徐冰派了一個小伙子,把茅盾送到離重慶約20公裡的南溫泉,蟄居在黃炎培先生創辦的中華職業教育社的一間房屋內。

20多天后,按照計劃,茅盾啟程,乘長途汽車奔赴桂林,然后再轉往香港。護送茅盾南行的有生活書店的程浩飛及一位新知書店的青年。3人乘長途班車晝行夜宿,一周后抵達桂林。在途中,茅盾心潮起伏,感慨萬千,口佔一詩:

存亡關頭逆流多,

森嚴文網欲如何?

驅車我走天南道,

萬裡江山一放歌!

自此,茅盾結束了3個月的重慶之行。

短暫而繁忙的社交活動

在重慶,茅盾頻繁參加各種社交活動,有官方的、半官方的、非官方的,以及私人的集會和會晤。茅盾自嘲說:“我常常像‘華威先生’那樣馬不停蹄,一天下來精疲力竭。不過,這些活動多數還是重要的,或者有政治意義,我不得不去的。”

1940年12月2日下午,剛到重慶數日的茅盾攜夫人來到天官府街七號,參加戲劇民族形勢問題座談會。座談會由田漢任主編的《戲劇春秋》雜志社組織。會議廳裡有30多人,包括前兩天探望茅盾的田漢、陽翰笙、老舍,茅盾多年未見的陳望道、洪深、鄭伯奇、杜國庠、安娥,以及姚蓬子和胡風等人。

茅盾身穿短大衣,裹著“皮綁腿”,一身旅行家的裝束出現在會場,立即引來眾人的目光。大家圍攏在茅盾身邊,向他詢問新疆的風土民情,以及趙丹、徐韜等人的情況。茅盾一一作了回答,並把趙丹一行被盛世才限制自由的情況告知了大家。

在重慶短暫的3個月,茅盾常常參加文藝界組織的各種集會,如文化工作委員會、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中蘇文化協會等組織的社交活動。

1940年11月底,為籌備12月1日舉行的中蘇文化人聯歡會,張西曼專程邀請茅盾,希望他能在會上講話。然而,12月1日的聯歡會,因基洛夫在列寧格勒被刺,蘇方人員不能到會而推遲了一周。

12月8日,中蘇文化人聯歡會在坐落於七星崗黃家埡口的中蘇文化協會舉行。中方參加者有沈鈞儒、鄒韜奮、陳銘樞、郭沫若、王昆侖、張西曼、老舍、胡風、洪深、陽翰笙以及音樂、美術、電影、戲劇等各界人士數十人。蘇方參加者有對外文化協會代表、駐華使館顧問、塔斯社社長米海耶夫等10余人。會上,郭沫若代表中國文化界做了講話,稱頌了中蘇友誼,展望了文化交流的美好前景。蘇聯代表致辭后,茅盾做了“關於中國文藝界在抗戰中的活動”的講話,他呼吁,“我們希望蘇聯的朋友們,能更進一步地和我們緊握起手來,讓我們更多地吸收蘇聯的文化果實,運用兩大文化合流的武器,和敵人戰斗到最后勝利。”爾后,著名音樂家盛家倫和著名演員黎莉莉演唱了歌曲,老舍唱了一段昆曲。

會后,張西曼向茅盾索要講話稿,打算把它刊登在《中蘇文化》上。茅盾說,這是個急就章,粗糙得很,需要作較大的補充。后來,茅盾把講稿作了較大的增補,加寫了一節“關於文藝的內容和形式問題”,題為《抗戰期間中國文藝運動的發展》。這篇文章,是茅盾在重慶所寫的10余篇文章中,花費精力最多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篇。

當天晚上,茅盾還參加了由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組織的關於小說創作的專題討論會。到會的作家有老舍、沙汀、葉以群、潘梓年、胡繩、胡風等共約60余人。會上,茅盾做了《關於小說中的人物》的發言,著重談了如何觀察人物。茅盾說:“我們觀察人物,必須主觀上有一個尺度,否則不能看得深刻,看進裡面去……不可把人孤立起來看,要在他的社會關系上去看,要在他行動的總體上去看﹔還要從發展中看人,總之,就是從社會矛盾中去觀察人物。”茅盾的發言,后來發表在《抗戰文藝》上。

12月28日,茅盾應邀參加了文化工作委員會召開的演講會,並在會上講話,中心議題是介紹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文藝運動。茅盾的演講稿后整理成《今后文藝界的兩件事》,於1941年1月12日在《大公報》上發表。

這次文藝演講會,是重慶的進步文學藝術家們,在退出國民政府中央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之后,以文化工作委員會的名義重新展開活動的一次檢閱。會議很成功,在重慶文藝界影響不凡。

為《文藝陣地》復刊嘔心瀝血

因抗戰事業而生的《文藝陣地》,是茅盾於1938年4月16日在廣州一手創辦。1939年初,因茅盾去新疆,由樓適夷代行編務。刊物隨樓適夷轉到上海孤島編輯出版,但在第5卷第2期后即告停刊。

茅盾來渝后,希望將《文藝陣地》復刊。周恩來會見他時,也提到了《文藝陣地》在重慶出版的重要意義,並希望他繼續出任主編一職。茅盾在與該雜志的主辦和發行單位負責人鄒韜奮、徐伯昕的交談中,詳盡地商議了籌劃《文藝陣地》復刊的具體事宜。

由於未取得國民黨的圖書雜志審查委員會的一紙“審查証”,此前,《文藝陣地》在上海出版后即遭查禁。鄒韜奮等人試圖為《文藝陣地》取得“審查証”,並在重慶公開發行。徐伯昕邀請茅盾繼續擔任《文藝陣地》主編,茅盾欣然答應。

由於茅盾、鄒韜奮等人的努力,《文藝陣地》的復刊工作順利進行。徐伯昕費盡周折,終於從圖書雜志審查委員會弄到了“審查証”。樓適夷因私事不能離滬來渝協助辦刊,茅盾、鄒韜奮便組織編委會,實行集體負責。編委會由7人組成,茅盾任主編,其他由葉以群、沙汀、宋之的、章泯、曹靖華、歐陽山組成。為了《文藝陣地》的復刊,葉以群常往良庄跑,與茅盾商討編輯計劃,研究組稿及審定工作。從此,葉以群成了茅盾家的常客。

在茅盾和葉以群等人的努力下,《文藝陣地》復刊號第6卷第1期於1941年1月10日出版。復刊后的第1期《文藝陣地》保持了以往的特色,內容豐富,有沙汀的小說《老煙的故事》、艾青的長詩《瑪蒂夫人像》、張天翼的論文《論〈阿Q正傳〉》,有為紀念列寧逝世15周年而翻譯的兩篇文章,還有當時流亡到重慶的著名青年女作家蕭紅的一篇文章。茅盾為復刊號寫了一篇散文《風景談》,這是他到重慶后寫的第二篇“見聞錄”。

復刊后的《文藝陣地》增加了“雜感”欄目,專欄刊載雜文。茅盾認為,在惡劣的政治環境下,《文藝陣地》要發揚現實主義的傳統,應該重視雜文這把銳利的匕首,使它發揮突擊隊的作用。1月30日,茅盾為《新蜀報》寫了一則短文《現實主義的道路》,闡述了雜文之作用。

復刊后的《文藝陣地》第1期“雜感”欄目,刊登了一篇抨擊以“航空的姿態”來“展望第三期學術思想”的謬論的雜文,反響不小。第2期刊載了兩篇雜文,其中一篇是茅盾寫的《“家”與解放》,該文批判了“婦女不必走出家庭”的觀點,令人耳目一新。

1940年5月,西南聯大教授陳銓、林同濟等人,在昆明創辦了《戰國策》雜志,又在重慶《大公報》主編副刊《戰國》。他們發表了一系列文章和劇本,宣揚反動的政治觀和文藝觀。面對這股來勢凶猛的逆流,茅盾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寫了多篇戰斗性極強的雜文,先后發表在《文藝陣地》和重慶的其他報刊上,給“戰國策派”以迎頭痛擊。1940年12月29日,茅盾寫了《時代錯誤》一文,嚴歷批駁了陳銓等宣揚的“戰國時代重演論”,一針見血地指出這一謬論是“時代錯誤”。這篇文章像是進軍的號角,鼓勵進步文藝界毫不妥協地與“戰國策派”展開斗爭。

然而,命途多舛的《文藝陣地》因突如其來的皖南事變,再次面臨轉捩點。在組織的安排下,茅盾、葉以群被安排離開重慶。他們不得不商討如何結束《文藝陣地》。當時,《文藝陣地》已出了兩期,第3期的稿件也基本收齊。茅盾建議存稿交由生活書店保存,不出第3期,但也不說停刊,停刊了再要復刊就不容易了,就這樣拖下去,以示《文藝陣地》還在戰斗,用這種方式抗議言論出版的不自由。

葉以群十分贊同茅盾的意見,他們費盡心血才使《文藝陣地》復刊。兩人相對戚戚,對《文藝陣地》不得不停刊感到無比惋惜。

一篇經典散文的誕生

1940年12月1日,茅盾夫婦搬到棗子嵐埡良庄后,一張舊書桌,一把舊椅子,為茅盾提供了最起碼的寫作條件。在全民抗戰的非常時期,他對此心滿意足。正是在這張書桌上,他寫下了在重慶的第一篇文章——《旅途見聞》。

茅盾一直想把兩年來在大西北“旅行”的見聞述諸筆端。來到重慶后,他首先想到的是寫一篇有關蘭州的“見聞錄”。然而,短暫的重慶生活卻未能允許他把“見聞錄”連續寫下去。不過,《文藝陣地》的復刊促使他續寫了“見聞錄”,即《風景談》。

《風景談》是茅盾“見聞錄”的第2篇,描摹了延安的風景,如沙漠駝鈴、高原晚耕、延河夕照、石洞雨景、桃林小憩和北國晨號。茅盾寓政治於風景描繪之中,整篇散文充滿著新生活的詩情畫意。這篇抒情散文,像一幅充滿詩意、色彩絢麗的風景畫。然而,這畫的主角並不是風景,而是為風景作陪襯的人。“靜穆的自然和彌滿著生命力的人,就織成了美妙的圖畫”。這些為改造自然而辛勤勞作的人,為民族解放事業英勇戰斗的人,才是《風景談》的主人公。董必武在讀后笑著對茅盾說:“你寫得很好,國民黨審查官低能得很,你談風景他們就沒有辦法了。他們隻忌諱‘解放’,把‘婦女解放’都改成了‘婦女復興’,他們就沒法阻止文章發表了。”

皖南事變發生后,白色恐怖籠罩山城。茅盾暫避南溫泉,等待時機出走香港。南溫泉是重慶的風景區,少有人來,他決定在此續寫“見聞錄”。由於醞釀已久,一旦提筆便文思泉涌,他一口氣寫了6篇“見聞錄”,即《蘭州雜碎》《風雪華家嶺》《白楊禮贊》《西京插曲》《市場》和《“霧重慶”拾零》。

《白楊禮贊》是6篇“見聞錄”中最短的一篇。盡管茅盾在回憶錄中,對西北白楊樹的記述寥寥數語,《白楊禮贊》也不過1000余字,但在茅盾等身的著作中,這篇千字抒情散文傳誦頗廣,深受讀者歡迎,成為膾炙人口的經典名篇。

《白楊禮贊》用含蓄而委婉的托物寓意手法,表達了茅盾鮮明的政治觀點和好惡分明的情感態度。他頌揚西北黃土高原上“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的白楊樹,以此象征堅韌、勤勞的勞苦大眾,歌頌他們在民族解放斗爭中的朴實、堅強和力求上進的精神。與之對應,茅盾對象征國民黨反動派的“貴族化”楠木進行了辛辣的嘲諷。文章對比鮮明,但通篇協調和諧。

1941年3月10日,《白楊禮贊》在重慶的《文藝陣地》第6卷第3期發表,旋即引起強烈反響,也為茅盾贏得了“散文大家”的美譽。

頻道精選


誰是中央紅軍長征中犧牲的職務最高將領?

長征中30名“女神”:“個個都不簡單”

毛澤東的父母如何深遠影響他的一生

毛澤東一生中如何慨然面對生死問題

毛澤東眼裡的“毛澤東”

共和國元帥朱德:毛澤東贊他“度量大如海意志堅如鋼”

大別山走出的哪位紅軍戰士成為優秀外交家

土地革命時期重慶走出哪十位紅軍高級將領

40集歷史文獻紀錄片《信仰的力量》在線熱播(歡迎點擊觀看)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各界代表精彩點評《信仰的力量》

(責編:楊文全、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