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 党史频道 >> 图书连载 >> 毛主席与东北抗日联军
 
图书简介  
<< 可歌可泣的诗篇——毛泽东与东北抗日联军>>
   毛泽东同志对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历来是关怀和重视的,作出过一系列高度评价和重要指示,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自觉执行党中央的路线和指示、以毛泽东思想指导东北抗日斗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独特的贡献。1949年5月14日,毛泽东同志亲笔手书:“抗联干部领导抗联斗争及近年参加东北的斗争是光荣的,此种光荣斗争历史应当受到党的承认和尊重”。
   《可歌可泣的诗篇——毛泽东与东北抗日联军》一书是第一部全面系统记述毛泽东与东北抗日联军关系的史书,填补了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特别是抗日战争史研究的空白。【目录】
 
作者简介
《可歌可泣的诗篇——毛泽东与东北抗日联军》
   《可歌可泣的诗篇——毛泽东与东北抗日联军》由辽宁社会科学院地方党史研究所编撰,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主编:张洪军
副主编:张万杰、王惠宇、尚金州
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章节精选  
毛泽东起草中华苏维埃《对日战争宣言》
   进入1932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有增无减;党内王明“左”倾错误愈演愈烈,毛泽东的心情十分沉重,日本帝国主义践踏中国领土的铁蹄,更使毛泽东忧心如焚。终于,毛泽东病倒了,不得不来到瑞金东郊的东华山古庙休养,然而就在这时,毛泽东的心里,依然牵挂着被日本侵略者投入血海火坑的东北。他尽可能地收集资料,了解“九一八”以来东北地区的情况,并在给警卫人员讲授政治课时,把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东北人民的抗争作为重要内容。【详细】
毛泽东为杨靖宇签发任命书
   在中央档案馆里,保存着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这就是1937年12月13日通过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准备召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在这个正式任命杨靖宇为中共中央“七大”准备委员会委员的文件上,留有毛泽东和其他政治局委员的亲笔签名。 1937年12月9日至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延安举行,受党中央委托领导东北抗日联军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会上报告了东北抗日斗争的情况,对杨靖宇的贡献和能力作了高度评价。【详细】
杨靖宇与朱毛红军的小册子
    由于历史的原因,东北地区的革命力量较为薄弱,武装斗争只是在“九一八”后才广泛展开,经验极度缺乏。而在这时,由朱德、毛泽东领导的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斗争已形成新局面,积累了丰富宝贵的经验。在领导抗日斗争的实践中,东北地区的共产党人特别注重学习运用朱毛红军的经验,杨靖宇在这方面既是首倡者,又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在联络不畅的情况下,东北地区的党组织和共产党人,多方设法收集有关朱毛红军的资料,经过多方努力,特别是经过地下交通线的努力,一些记载朱毛红军历史和经验的小册子相继传入东北。对于这些资料,杨靖宇进行了认真的学习研究。【详细】
陈云向抗联介绍毛泽东和长征
    在党中央、毛泽东与东北抗日联军之间,陈云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中介作用。他在领导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期间,为贯彻执行遵义会议以来党中央政治路线、向东北抗日联军宣传党中央和毛泽东,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在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中,唯一直接领导过东北抗日斗争的就是陈云。1935年6月,遵照党中央的决定,陈云离开长征队伍,前往上海担负白区党组织重建工作,8月奉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之命前往莫斯科。这时,共产国际“七大”已经结束,陈云出席了青年共产国际(少共国际)“六大”,并与王明、滕代远(李光)等一起受到斯大林的接见。自1935年10月2日起,陈云化名史平,正式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工作,担任代表团监察委员会委员,成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三名主要负责人之一,排名居于王明之后、康生之前,由于共产国际“七大”已确定了纠正“左”倾错误、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原则上不再干预各国共产党自身工作的总方针,王明也已不再参加中共代表团的日常工作,因此陈云事实上已经掌握了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领导权。【详细】
瓦窑堡会议前后毛泽东与抗联
   进入1935年,世界和中国的局势都发生了急剧而明显的变化。日本侵略者不仅在东北继续屠杀中国人民,而且进一步把魔爪伸向华北。《何(应钦)梅(津美治郎)协定》、《秦(德纯)土(肥原贤二)协定》、“广田(弘毅,日本首相、甲级战犯,1948年由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三原则”(中国取缔一切抗日运动、与日“满”合作、中日共同防共)……中华民族的确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亡国灭种已经成为摆在每个中国人面前的现实威胁。【详细】
《论持久战》在抗联
    在毛泽东的著作中,对东北抗日斗争最具有指导意义、对东北抗日联军影响最大的,首推《论持久战》。周保中曾把《论持久战》誉为“东北党和抗日联军了解抗战形势、政策和战略战术的指路明灯”。 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批驳“亡国论”和“速胜论”,全面分析中日两国基本国情,规划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基本蓝图,指出:“中日战争既然是持久战,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那末,就可以合理的设想,这种持久战,将具体地表现于三个阶段之中。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详细】
我要评论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8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