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以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新进展--党史频道--人民网
人民网

十六大以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新进展

陈 理

2012年11月12日21:2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 字号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要促进社会和谐,既离不开改善民生,更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管理。

早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胡锦涛就针对非典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创新,建立健全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随着这一时期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日益深入,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日趋凸显出来。比如,越来越多的人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人民内部矛盾多样多发,不仅量大面广,而且行为方式日趋激烈,暴力对抗程度加剧;我们有超过2.3亿的流动人口,有高达5.38亿的网民规模,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快速发展后,也带来了管理和服务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解决不好,势必影响甚至干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2011年2月,中央专门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作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决策。胡锦涛在研讨班上深刻阐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以此为契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展开。

一是,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目标。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我们固然要积极借鉴国外社会管理有益成果,但我国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不可能简单照搬它们的模式。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体系,特就特在它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走我们自己的路,尤其是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以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社会管理不是一个新词,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无疑是一个全新命题。用它来整合这些年来我们党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这就为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相关专题

分享到:
(责编:孙琳、王新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