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以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新进展--党史频道--人民网
人民网

十六大以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新进展

陈 理

2012年11月12日21:2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 字号

二是,明确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是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的工作。早在2005年2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就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量工作同党的群众工作有密切联系,要求我们把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工作做得更好。”具体到社会管理来说,由于社会管理,从根本上说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说到底就是做群众的工作,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要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开创新形势下社会管理新局面。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定位于群众工作,可以说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接了地气,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央在实践中明显加大了工作力度,一连串前所未有的重大举措接踵出台。

就在社会管理专题研讨班结束后的次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以“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题独立成篇,分“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三章,对“十二五”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行全面部署。

同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印发《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了可供操作的规定。

同年8月,中央决定,将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正式更名为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并对职责任务和成员单位进行必要调整,进一步充实工作力量,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了组织上的保障。

通过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2011年,也因之被称为中国的“社会管理年”。社会管理这块曾经的“短板”,正在快步赶上,实现了良好开局。

十年来,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党积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不仅体现了我们党正视矛盾的政治勇气,更表现出我们党化解矛盾的政治智慧。在成功应对攻关克难中出现的一个又一个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同时,一条在经济快速中不断化解日趋凸显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的发展路子,在探索中也从破题、到展开、再到逐步成形,基本轮廓已经变得越来越清晰。尽管如何进行和谐社会建设我们还只是刚刚拉开了序幕,许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但十年的实践使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沿着已经开辟的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一定会显示出越来越光明的前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一定能够实现。

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五编研部 陈 理


相关专题

分享到:
(责编:孙琳、王新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