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以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新进展--党史频道--人民网
人民网

十六大以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新进展

陈 理

2012年11月12日21:2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 字号

【相关阅读】

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

十六大以来和平发展道路的新进展

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经济发展道路的新进展

十六大以来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新进展

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新进展

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新进展

十六大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进展

刚刚过去的十年,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也很不平凡。回想十年前,并不是所有人都对中国的前景乐观看好。不少人虽然也承认中国创造了快速发展的奇迹,但他们不敢肯定中国的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能不能化解日趋凸显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保持社会的稳定。十年后的今天,呈现给世人的中国依然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民生显著改善,社会和谐稳定,中国既没有跌入“陷井”,更没有走向“崩溃”。当越来越多的人们重新打量并满怀兴趣探究中国发展背后的秘密时,他们会不约而同地发现,中国共产党人已经成功地找到了一条既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又妥善应对挑战、化解矛盾,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的新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道路。

在应对自然界、社会领域风险挑战中诞生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新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三位一体发展为四位一体

十年前,当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国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一方面,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我们下一步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基础。

但另一方面,我们所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还面临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就业、社会保障以及环境、资源压力增大等诸多挑战。由此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包括群体性事件也开始比较集中地显现出来。中国究竟是会像一些国家那样,在一段时期快速发展之后,由于不能很好地处理类似这样一些问题,长期陷于经济停滞、社会动荡?还是能独辟蹊径,在应对挑战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一时间,吸引了世界关注的目光。

中国共产党对此作出了鲜明、有力的回答。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就十分清晰地向世人昭示,在向着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的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将坚持全面发展的思想,不仅将继续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还将下大气力推进社会建设,促使“社会更加和谐”。把“和谐”、特别是“和谐社会”这样一个全新概念,引入党的代表大会的正式报告,并明确把它作为党的奋斗目标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是十六大的一个突出亮点,也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识的一个突破。从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不但有了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还将其明确定性为促使社会更加和谐。这就十分清晰地为和谐社会建设点了题,也为未来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那么,十六大以后,中国共产党又是如何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将“社会更加和谐”这个命题继续往前推进,并在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呢?

2003年初那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以一种不寻常的极端方式,集中尖锐地暴露了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的问题,也为我们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提供了宝贵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启示,就是必须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相关专题

分享到:
(责编:孙琳、王新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