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阶级”概念在中国共产党理论中的分析功能
“阶级意识”的介入,实际上就是“阶级”概念内涵的扩大,这种“扩大”反映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中,就是“阶级”这个概念被引入思想意识领域,成为思想斗争的理论武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共之所以需要对“阶级”概念进行意义扩展,一方面是理论上“阶级”概念本身的诠释性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与党在大革命失败后,转而强调党内斗争、提高“无产阶级意识”以及清除“非无产阶级意识”的做法分不开的。在这个时期中共的思想观念中,党的“布尔什维克化”的程度、“无产阶级意识”的强弱,被看成是关系党的战斗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思想层面上的“阶级”问题,就成了中共理论中最受关注的问题。
文献显示,中共六大以后,“阶级”才真正被比较完整地表述成“阶级意识”的含义。1929年,《中央关于党内宣传派别问题决议案》中指出:“自六次全国大会号召全党肃清小资产阶级意气之争和国民党的工作方法以来,党内非无产阶级意识如闹个人问题,经济问题,及以私人感情关系为出发观察一切工作等等,并还没能开始减少。”(《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5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版,第13页。)把党内的这些问题归为“非无产阶级意识”问题,意味着中共对“阶级意识”的范围开始泛化。此处涉及了一个问题,即按照当时中共的“阶级”观点,认为生产资料的占有与否以及占有多少是决定“阶级”的关键因素,那么,把“经济问题”纳入“阶级”概念之中的确无可厚非,但《决议案》把“闹个人问题、以私人感情关系为出发观察一切工作”也划入了“非无产阶级意识”之内,这是否意味着“阶级”问题在思想层面上开始凸显,并且引发了中共对党内思想斗争的关注呢?结论是肯定的,可以从这个时期对“非无产阶级意识”问题的分析中看出。
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决议案中,对“非无产阶级意识”所作的定性与范围,已将“阶级意识”问题看成是党内思想斗争的焦点,例如对“小资产阶级意识”的批判就是这样。决议案认为:“极端民主化的来源,在于小资产阶级(小农生产及城市小资本)的自由散漫性,这种自由散漫性带到党内就成了政治上的组织上的极端民主化思想。”并且,党内存在的“非组织意识”,“完全是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意识的表现”。(《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5册,第803、805页。)1931年,中央苏区第一次党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的建设问题决议案》,在涉及加强党的教育训练工作时提出“要注意思想斗争”,具体地说就是“要打击狭隘的经验论与各种非无产阶级意识的发展,防止忽视政治和理论教育的倾向”。(《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475页。)1933年1月,《苏区中央局关于巩固党的组织与领导的决议》中要求各级地方党部、红军中党务委员会对党员成分进行一次审查,“除开经过长期革命斗争,思想意识和行动与生活上完全无产阶级化,而工作表现积极努力的知识分子外,一切阶级异己分子,必须坚决洗出党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9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5页。)。在这里,“阶级意识”显然泛化为“思想意识”,这就使“阶级”概念的运用,超出了这个概念本身的范围。在某种意义上说,“阶级”概念的超越性运用,是中共党内产生“左”倾错误的思想根源之一。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强调思想意识上的“完全无产阶级化”,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首先,1927年资产阶级背叛革命,使得中共对于党员成分的纯洁与否异常警惕;其次,当时中共正处于国民党“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策略并且准备“围剿”中央苏区的战争背景之下,不得不强化党的“阶级意志”,以应对即将发生的困难。况且,党内自身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在执行党的决议时反映出“农村中落后的散漫性与和平保守的意识”等等。因而,中共就将这些问题归结为“党内无产阶级基础薄弱”。(《苏区中央局关于巩固党的组织与领导的决议》,《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9册,第12、13页。)1933年3月,《中央宣传部关于反对叛徒斗争的提纲》特别强调,由于中国的落后,革命中将会出现更多叛徒和变节,“而变节中的大多数正是那些混在我们队伍中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由于革命高潮的到来,他们可能会被“拉进工人运动”中去,但是,他们是带着“动摇犹疑的小资产阶级的意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9册,第121页。)参加革命的,因而缺乏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 在此,中共明确提出对“小资产阶级意识”的批判,将其看成是非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这些史实,显示出中共看待“非无产阶级意识”的两个特点:首先,“非无产阶级意识”不仅仅出现在党内,而且在革命阶级队伍中也同样存在,并且很容易被敌人利用,因此,与“非无产阶级意识”的斗争范围是很广的。其次,对于“非无产阶级意识”的批判,主要是针对“小资产阶级意识”,尤其强调要注意防范“小资产阶级意识”对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侵蚀。这就为后来延安时期批判“小资产阶级意识”埋下了伏笔。
虽然,每个阶级的思想是代表着这个阶级的共同意识的,但是,纠正或者肃清某个阶级的思想并不意味着与这个阶级的彻底决裂。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极力强调纠正“非无产阶级思想”,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并非与资产阶级以及小资产阶级的关系完全破裂,而是要根据具体的革命实际作出不同的判断和制定相应的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