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与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

■王继凯
2012年11月27日16:0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党的文献》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摘要]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中共早期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共对民主革命理论探索的现实基础和重要步骤,是中共在全国范围内增强和扩大党的阶级基础以及政治影响力、确定对全国工人运动领导地位的开端,并为中共迅速摆脱最初的弱小状态而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但同时,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后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巨大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党组织的正常发展,为中共加强和改进组织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

[关键词]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中共早期发展史;早期工人运动;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即于上海成立了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积极开展工人运动。1922年5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为了加强对日益高涨的工人运动的领导,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起,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与会代表共173名,代表12个城市的110多个工会、34万多名有组织的工人。大会通过宣言、全国总工会组织原则、罢工援助等一系列决议案,开始了全国工人阶级的大联合,有力地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从另一视角看,这次重大政治活动对中共自身发展也带来多方面影响,具有特殊意义。

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是中共对民主革命理论探索的现实基础和重要步骤,取得了中共理论创新链条中的初步成果。

中共成立后,根据既定纲领,首先是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虽然这在一开始就是传统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指导下的革命实践,但是这种实践作为理论创新的基础和源泉,让中国共产党人摸索和认识了真正的国情,并开始走向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作为早期工人运动发展的成果和初步总结,也就成为推动革命理论探索和发展的重要契机。

一方面,中共在大会上鲜明地提出“打破军阀主义、打破帝国主义、打破资本主义!”(《广东群报》1922年5月2日。) 的政治口号,得到广泛响应,并被写进大会《宣言》公开发表,向全国人民传递了一个新的革命理念。与此前相比,中共的革命指向已经不是具体的军阀和制度,而是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这种社会体系和制度体系,从而到达以“主义”反对“主义”、以阶级对抗阶级的认识层面,进一步触及了民主革命的核心问题。当然,也应看到中共对这些理论问题的认识仍然具有过渡性的特点。从中共自身来看,这些政治口号把打破资本主义同打破军阀主义、帝国主义并列,对本国资本主义与国际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地位和关系还没有清晰的认识和区分。从作为以中共为主导的各派革命力量共同意志体现的大会《宣言》来看——它着重分析了中国工人阶级遭受痛苦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以及工人阶级的斗争原则和方法,同时指出“国际帝国主义和本国军阀也是我们的敌人”,所以“我们要即刻联合起来,组成一个阶级的强固的紧密的阵线,向着资产阶级和压迫阶级为不断的奋斗”(参见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工人运动史研究室编《中国工会历次代表大会文献》第1卷,工人出版社1984年版,第4—6页。),争得地位的改良和自由。可见,这一时期,中共仍把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为革命的首要目标,并随之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作为并列的革命对象,同样带有传统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烙印。

另一方面,关于民主革命的动力和革命联合战线的策略思想也在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上基本形成。中共一大时,刚刚诞生的中国共产党还只是在理论上追求纯一的无产阶级革命,远没有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以及由此应该采取的战略策略。在随后的近一年时间里,中共与共产国际、中国国民党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在1922年5月初的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上,形成了比较明确的革命联合战线思想,并表现为两个层次的内涵:一是要建立国内的革命联合战线,即工人阶级要联合全国的农民以至于小资产阶级,共同奋斗;二是要建立国际的革命联合战线,即中国工人和外国工人以及被压迫民族要联合起来,共同向着全世界的资产阶级和压迫阶级前进。(参见《中国工会历次代表大会文献》第1卷,第5—6页。)可见,中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是在革命实践和矛盾斗争中逐步完成的。

在此基础上,中共二大系统阐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目标,团结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组成各阶级联合战线的革命策略,以及革命的社会主义前途等问题,制定了比较完整的民主革命纲领。

(责编:孙琳、王新玲)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