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耿耿丹心昭日月 齐鲁抗战铸辉煌——纪念罗荣桓同志诞辰110周年

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
2012年11月28日09:28   来源:大众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四、坚持游击战争,创新军事理论,为丰富和发展人民军队的建军思想和战略战术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领导山东军民进行抗日斗争、开创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罗荣桓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探索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建军思想和战略战术。

1940年9月,在115师召开的桃峪会议上,罗荣桓提出了“插、争、挤、打、统、反”的六字方针。插,就是插入日伪军之间、日伪军和国民党军队之间的空隙地带,隐蔽地由边缘深入腹地;争,就是广泛发动群众,争取团结一切抗日力量;挤,就是挤掉消极抗日甚至不抗日反而积极反共反人民的顽固势力;打,就是打击日军和汉奸武装;统,就是同国民党军队,特别是驻在鲁南的东北军疏通团结,共同对敌;反,就是反“扫荡”、反磨擦。这六个字,既是过去两年115师入鲁以后斗争经验的总结,也成为此后巩固扩大根据地、开展对敌斗争的方针。

1942年以前,山东在军事指导思想上存在不够统一的问题,尤其是百团大战胜利以后,山东党政军一些领导人错误地认为,分散的群众性的游击战在山东已不重要,主张建立正规化的主力兵团,打运动战。罗荣桓从山东的实际出发,认为我军对日伪军还处劣势,对国民党军也不占优势,不应把注意力放在建设正规化兵团、打运动战上,应坚持分散性和群众性的抗日游击战争。罗荣桓的主张得到了毛泽东的支持。1940年10月18日,毛泽东起草并签发了以他和朱德、王稼祥名义的电报,指出:“一一五师有极大成绩,你们的总路线是正确的。”

为扭转抗日斗争出现的严重困难局面,1942年下半年,罗荣桓深入总结敌后游击战的经验,认真研究游击战的理论,连续发表了《坚持我们的边沿游击区》、《准备打破敌人紧缩包围封锁我们的根据地》、《克服在执行游击战中认识上的一些偏差》、《分散性游击战争与对敌政治攻势问题》等几篇重要文章,明确提出了开展“分散性、地方性、群众性”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他强调要重视和加强边沿游击区的斗争。指出,抗日根据地建设在敌人点线之间,不大量发展游击区,就没有建设根据地的可能;不坚持边沿游击区的斗争,也就不会有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坚持边沿游击区的斗争方针是深入隐蔽,生根于群众之中。必须紧密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帮助群众克服困难,提高群众对共产党、八路军的信任程度。必须加强群众性的分散游击战,配合党和群众工作的隐蔽斗争。要把武装工作队作为执行隐蔽斗争任务的有效组织形式。要展开政治攻势,把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紧密结合起来,瓦解日伪军,隐蔽地积蓄力量。

关于敌后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罗荣桓认为,在敌后,由于根据地狭小,缺乏回旋余地,如果按照内战时打运动战的方法,难于突破敌人的包围,因此在指挥反“扫荡”斗争中,他不断思考并探索创新。1941年冬,日军以5万兵力“扫荡”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将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和115师师部等领导机关合围于沂水县留田一带。罗荣桓审时度势,出敌不意地率部向日军占领区方向转移,跳出了敌人重围。在总结这些斗争经验的基础上,1942年,罗荣桓提出了“敌人打到我这边来,我就打到敌人那边去”的“翻边战术”,即把我军主力部队部署在与敌接近的边沿地带,当敌人进行“扫荡”或“蚕食”时,选择敌包围圈之薄弱处,跳出根据地,“翻”到敌人后方进行袭扰,打乱敌之部署,粉碎敌之进攻。此后,罗荣桓又成功运用这一战术,组织了海陵战役和郯城战役,粉碎了日伪军1942年冬季的大“扫荡”。之后,山东各根据地普遍采用“翻边战术”,迅速扭转了被动局面。毛泽东说:“‘翻边战术’不是战术,是战略。”

在军队建设方面,罗荣桓特别重视政治工作,坚持用马列主义武装部队,及时建立健全党的政治工作制度,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还在115师普遍开展了建立模范党军运动,确保了党在军队中的绝对领导地位。他彻底实行主力地方化,建立了主力部队与地方武装、民兵相结合的武装体制和相互配合的作战方法,成为山东克敌制胜的法宝。他坚持用先进的文化武装和建设部队,在各部队普遍开办了文化夜校和识字班。抗大一分校在山东6年,共举办6期学员班,培训党政军干部约2万人。他重视教育宣传工作,不仅115师和山东军区创办有《战士报》、《战士月刊》、《山东画报》,各二级军区甚至基层部队都办有内部报刊,《大众日报》在抗战期间没有间断。他注重发挥文艺团体的作用,战士剧社、姊妹剧团、山东鲁迅艺术学校(后改称鲁艺宣传大队)等各种文艺团体,用文学和艺术的形式,创造了“抗战中的艺术堡垒”。

罗荣桓关于山东对敌斗争方针、战略战术及建军思想的论述,是对毛泽东军事方针的贯彻和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人民军队的战略战术和建军思想。他关于开展“分散性、地方性、群众性”游击战这一正确方针的实施,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人民群众运用“麻雀战”、地雷战、地道战、联防战、破袭战、阻击战、车轮战、神经战、推磨战、蜂窝战、围困战等多种作战方式,对敌进行扰乱、围困、伏击、袭击,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敌后游击战争的威力,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他关于军队建设理论的提出和贯彻,使部队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为赢得抗战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

(责编:常雪梅、孙琳)


相关专题
· 罗荣桓纪念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