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苏联驻华大使尤金见证中苏关系史中的曲折(上篇)

散  木
2012年12月11日08:2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对此,毛泽东不置可否。不久,为了翻译上的问题,尤金来找毛泽东。他是来求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语意的,因为在俄文中是没有类似表达的,如果直译,苏联人会疑问:“为什么刚好一百家,不多也不少?”毛泽东则对他说:“就是一百家,多一家不允许,少一家也不行。”当然,这是气话,尤金也能听得出来。他这才体会到毛泽东的文字是不能随便改动的,他的任务只是忠实地传达而已。此后,尤金就尊重中方的意见,以直译的方式来规范自己的行为。通过这一过程,尤金开始逐渐认识和了解了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

不过,对斯大林建议编辑《毛泽东选集》,以及中方提出的翻译出版《斯大林全集》,毛泽东的内心世界却不无波澜。后来,当与尤金熟悉了之后,他敞开心扉,对这件事表达了自己当时的愤懑情绪。他说:“为什么当时我请斯大林派一位学者来看我的文章?是不是我那样没有信心,连文章都要请你们看?没有事情干吗?不是的,是请你们到中国看一看中国是真的马克思主义,还是半真半假的马克思主义。”

■出任苏联驻华大使

在主持编辑俄文版《毛泽东选集》的过程中,尤金曾就《毛泽东选集》前三卷提出了300多条修订意见,以及许多文字上的修改意见。对于他的工作,毛泽东是满意的。最初在审阅《毛泽东选集》的头两卷时,毛泽东还曾详细地研究了尤金的建议,并完全采纳了尤金的建议。后来对于第三卷的修改意见,毛泽东也进行了审订。此外,毛泽东还选出了一批新的文章,交由翻译译成俄文,让尤金校审。

由于工作量较大,毛泽东又拍电报给斯大林,要求延长尤金在华工作的时间。在电报中,毛泽东说:“尤金同志来华两个月期间给予了我们很大帮助。但他所参加的《毛泽东选集》出版筹备工作目前尚未结束,尚需一个多月时间才能完成。此外,我们还拟请尤金同志访问山东省及南京、上海、杭州、南昌、汉口、长沙、广州、西安、延安、沈阳、哈尔滨等城市,使他在了解这些城市的同时,给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作报告,介绍介绍苏联革命的成功经验,介绍介绍列宁、斯大林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这需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因此,他在华还需再待四个月左右。请允许尤金同志留华工作到1951年2月底或1月底。”

斯大林答应了毛泽东的要求。于是尤金在编辑俄文版《毛泽东选集》之余,开始以“理论权威”的身份在中国理论界和高校的讲坛上讲课。

1953年,尤金出任苏联驻华大使,直到1959年,时间长达6年。

据曾任尤金翻译的林利回忆:1951年夏,尤金又携妻女来中国,这次一开始就由我担任翻译。这次的气氛比上次友好。尤金向毛泽东主席汇报了《矛盾论》在苏联发表的情况,对这篇著作作了高度评价,还写成书面材料,由我译成中文。大概是为了表示对中国共产党的重视,尤金一次对陈伯达和胡乔木说,他主张建立一个以中国共产党为首的亚洲共产党情报局。但我方反应消极,没有和他谈这个问题。这次访问期间,尤金还说了些与友好气氛不谐调的话。一次,胡乔木和陈伯达去探望他。谈话中,他忽然说:“为什么你们要提‘毛泽东思想’?只要说把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就意味着发展了马列主义,何必还提‘毛泽东思想’?我们就没有提过‘斯大林主义’。”这样对兄弟党横加干涉,其大国主义、大党主义的气焰太高了。但是,不管怎样,发展友好关系已是大势所趋。尤金两次访华都受到隆重接待。毛主席及中央政治局主要领导人曾亲自宴请他们夫妇。江青奉毛主席之命邀请他们游览颐和园、天坛等地。一时间,尤金在中国受到欢迎的消息竟传到苏联。后来我听说,尤金之所以很快到中国来做驻华大使,是因为斯大林认为,尤金既然为中国人所喜欢,就让他去做苏联驻华大使吧。

1953年12月15日,在北京举行了尤金到任的仪式,毛泽东在接受尤金呈递国书时致答词说:“大使同志,我极为热烈地欢迎您出任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命全权大使。在您为巩固中苏两国友好互助合作的工作中,您将得到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全力支持。我谨祝您在工作上获得完全的成功。”

(责编:孙琳、王新玲)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