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南京保卫战的关注与评论
对日军进攻南京与南京保卫战这一抗战初期的重大事件,《新中华报》《解放》周刊给予很大的关注,作了多次报道与评论。
1937年11月12日,日军在占领上海后,立即兵分数路向南京包抄猛扑过来。南京国民政府一方面仓促地布置南京保卫战,一方面于11月20日发布《国民政府迁都宣言》,宣布迁都重庆,以空间换取时间,进行长期抗战。
11月27日,《解放》周刊第25期刊登一组关于南京国民政府迁都与南京保卫战的文章:转载《国民政府迁都宣言》;发表《国民政府迁都感言》;发表由凯丰作词、吕骥作曲的歌曲《保卫南京》。歌词是:我们的首都,正在危急中。同胞们!快快动员起来,武装起来,保卫南京!实现全面的抗战,全民族的抗战,这是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寇出中国,把我们的首都,搬回南京!把我们的首都,搬回南京!
为了促使国民党打好南京保卫战,中共领导人,特别是毛泽东,多次呼吁南京国民政府总结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在各战场一再失败的教训,进行政治改革、军事改革,改变片面抗战的方针与单纯防御的被动挨打的战略战术等。延安的中共报刊发表了多篇这方面的报道与文章。
11月13日出版的《解放》周刊第23期,在显著的位置刊登了毛泽东于10月25日在延安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这是在南京保卫战打响的前一个多月,毛泽东针对当时的抗战形势与面临的“战争危局”所进行的深入分析,既指出了抗战几个月来所取得的成绩,也对国民政府为了“挽救这个危局”应进行的政治改革、军事改革发表了中肯的意见。
毛泽东的谈话实际上敲响了南京保卫战的警钟。他语重心长地指出,“要胜利必须政治上军事上都采取和现时大有区别的政策”,即必须进行紧迫的政治、军事改革。他列出了进行政治改革的六个方面,以求真正广泛、深入地发动民众,实行全面抗战。在军事改革上,他说:“军事上说来,亦须实行全盘的改革,主要的是战略战术上单纯防御的方针,改变为积极攻击敌人的方针;旧制度的军队,改变为新制度的军队;强迫动员的方法,改变为鼓动人民上前线的方法;不统一的指挥,改变为统一的指挥;脱离人民的无纪律状态,改变为建设在自觉原则上的秋毫无犯的纪律;单单正规军作战的局面,改变为发展广泛的人民游击战争配合正规军作战的局面,等等。”毛泽东与贝特兰的谈话,实际上为南京保卫战,同时也为当时的中国抗战,指出了所应采取的正确方针与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