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中国记者与《豫灾实录》——电影《一九四二》之外的故事

张刃
2012年12月18日13:35   来源:北京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张高峰 1988年在天津家中。

  1943年2月1日重庆《大公报》刊登的《豫灾实录》。

  

  电影《一九四二》热映,使人们对70年前那场几乎被人遗忘,但却饿死几百万人,殃及三千万人的灾难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同时,也知道了有一个美国记者白修德,曾经到灾区采访,披露了灾情。事实上,当年报道豫灾,中国记者并未缺席,并且是走在美国记者前面的。

  记者的良知与职责

  1942年冬,古城西安。一群群鸠形鹄面的灾民流落街头,衣食无着。他们中有人不时地向过往行人伸出枯瘦的手臂,乞求着施舍;有人无声地蜷曲在路旁,忍受着寒冬的侵袭。

  人流中,一位年轻人,关注地审视着眼前这凄惨的景象,他想弄明白,这些人从哪儿来?为什么沦落到如此境地?

  他叫张高峰,24岁,《大公报》派赴中原的战地记者。他从重庆经陕西去河南,在西安街头看到了这一幕。经过采访,他了解到,那些灾民都是来自河南,河南遭遇了罕见的大灾。

  张高峰继续东行,陇海路上,西行列车载着成千上万的河南灾民逃往陕西,男女老少堆得像人山一样,“沿途遗弃子女者时有所闻,失足毙命更为常事。”

  车到洛阳,车站内外挤满了灾民,却苦于领不到盖了赈济委员会图章的白布条而无法上车。他们偷偷地钻进月台,不论什么车,先爬上去再说,不幸遇到路警,挨上几木棍或巴掌,就苦着脸退出来。因此,许多亲人常常被冲散,又遭到骨肉离散之苦。一位年轻人哭泣着对张高峰说:“先生,我娘与老婆都上了车,巡警不准我进站,眼看那火车要开了,谁领着她们要饭哪!老爷,你给我说说情吧!”张高峰同情地领着他到“难民登记站”去向负责人交涉,不料却跟来了同样情形的三十多人,有人甚至拿出钞票来“行贿”,希望也能够被领着上车。张高峰阻止了他们,更谢绝了那诚心诚意的“贿赂”,一个人到里面询问详情。“那里围满了几百人,两张破桌子,三位先生一面骂一面盖图章,警察的一根柳条不停地敲打灾民。我挤不进那重重人群,也无法回答那三十位灾胞,便从另一条路惭愧地溜走了。”

  洛阳街头的景象同样惨不忍睹,“苍老而无生气的乞丐群像蜜蜂一样的嗡嗡响,‘老爷,救救我吧!饿得慌啊!’他们伸出来的手,尽是一根根的血管,你再看他们的全身,会误以为是一张生理骨干挂图。‘老爷,五天没有吃东西啦!’他们的体力跟不上吃饱了的人,一个个迈着踉跄的步子,叫不应,哭无泪,无声无响地饿毙街头。”

  从洛阳开始,张高峰先后到临汝、宝丰、叶县、鲁山、许昌、西华、淮阳等地采访,了解到当年从春到秋,河南全省旱灾、蝗灾、涝灾、风灾、雹灾、霜灾等接踵而至,加之1938年花园口黄河决口造成的水灾遗患,河南已是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甚至出现了狗吃人,人吃人的惨剧,简直成了“人间地狱”。而政府当局却谎报灾情,不顾灾民死活,依旧征粮、征兵、征税,逼得河南百姓走投无路,甚至有灾民把妻子、女儿卖到“人肉市场”,换取一点维持生命的粮食……记者的良知与职责,使他下决心把河南灾情如实报道出去,为三千万河南百姓请命。

(责编:程宏毅、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