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如何评价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历史地位及意义
关于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历史地位、意义和主要功绩,已发表的许多论著都从不同角度作了详尽的论述。其中,《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综合篇》的阐述最全面、也最具代表性,即:第一,在初期将几十万国民党军吸引在中央苏区及其邻近苏区周围,箝制和消耗了国民党军队的大量兵力,有力地掩护和策应了主力红军和中央领导机关的战略转移,并给进犯苏区的国民党军以打击。第二,在尔后的3年中,为中国革命保存了一批骨干力量,锻炼出一支坚不可摧的革命武装。在全面抗战爆发后,如同长征的红军发展为强大的八路军一样,八省红军游击队汇合成为驰骋大江南北的新四军。第三,在南方八省保存了革命的战略支点,保持了共产党的旗帜,保护了群众利益;在广大地区播下了革命火种,为尔后开展南方革命斗争,准备了基本条件。第四,在我国南方扩大了党的政治影响,特别是贯彻中共中央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开展抗日宣传,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抗日运动的发展。第五,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发展和丰富了革命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第六,为全国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坚定的革命信念、百折不挠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上述六个方面的阐述是中肯的、准确的。不过,笔者觉得仍有意犹未尽之处,下面主要从三年游击战争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来审视,补充以下两点。
其一,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一大成功典范。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开始进入由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的新时期。在这极端艰难曲折的土地革命战争中,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是未受共产国际直接指导、完全由中国共产党人独立领导和开展的人民革命斗争,是比苏区时期“更带群众性的”革命战争。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个极可宝贵的胜利”,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特点,而且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能力,特别是“他们的长期艰苦斗争精神与坚决为解放中国人民的意志”,被党中央誉为“全党的模范”。
其二,三年游击战争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人民游击战争的强大威力,为后来南方和华中革命力量特别是新四军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在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绝对悬殊之下进行的,是在主力红军放弃南方阵地以后进行的,是在进攻者不断的进攻和包围中进行的,是在南方数省边区经常隔绝和包围状态中进行的。就连陈毅这样高级指挥员,在三年游击战争中“只两次进了房子,四次看到了老百姓”〔5〕,其斗争环境之艰苦可见一斑。在这种极端困难恶劣的条件下,三年游击战争能够坚持并胜利的基本原因,即“在于有坚强的党的领导和全党的团结一致,在于依靠群众斗争的基础,在于以武装斗争为骨干,同时并充分利用各省边区的地形条件发展和创造了灵活的新游击战术”。这三条基本经验“是中国党内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它使中共在南方和华中的革命力量“具备了任何困难时候都有坚持独立作战的特长”,这无疑是以南方红军游击队为骨干而壮大起来的新四军、华东野战军英勇善战、创造淮海战役奇迹的根本原因,也是留在南方许多省区的党组织和游击武装能够保持“红旗不倒”的最根本原因。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年游击战争中,原闽西中央苏区军民团结一致,不仅始终保持了党的革命旗帜,保持了党的组织和干部,保持了精干的武装,保持了党在东南地区的革命支点,而且有20万亩土地革命的胜利果实始终保持在农民手中并坚持到解放,创造了全国绝无仅有的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