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为834个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亡魂找回姓名

秦珍子
2013年01月16日14:2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带着这位幸存者,2011年12月,费仲兴受邀登上了日本8座城市的南京大屠杀证言集会论坛。某次宣讲,日方反对者用喇叭对着会场高声抗议。然而,他并未感到畏惧,“因为说的是真话,所以一场比一场讲得更好。”

历史的证言藏在每一个细节里。比对着如今的“炮校”办公楼,费仲兴举起一张黑白照片。虽然已经过去了70多年,还是不难看出,照片里拍摄的正是那座颇为宏伟的建筑。老照片出自侵华日军攻陷南京的日方报道。

费仲兴不想煽动民族仇恨。他也会用佳能牌数码相机,更不反对人们购买日货。对于中日关系问题,这位老人读报纸、看电视,保持关心,谨慎谈论。

只是当日本人拿出种种证据,证明没有发生过南京大屠杀时,他心里就较劲儿了。“这重要、那重要,还有什么比教育下一代更重要呢?”作为老师,他希望自己能让学生以史为鉴。而作为数学研究者,他更想为这道“历史的证明题”提供“证明条件”。

在这一点上,犹太人始终是费仲兴的榜样。二战后,庞大的纳粹屠杀遇难者搜集、核实工程从未停止。如今,“犹太人大屠杀遇难者姓名中央数据库”可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提供300万名左右遇难者的姓名、出生地、遇难地点等信息。

2003年,南京汤山湖山村建起了民间第一块纪念大屠杀遇难村民的石碑。上面刻有费仲兴等人提供的名字,建设也有他的捐款。此外,他还查清了1938年春节日军在西岗头制造大屠杀惨案的真相。2006年清明,在南京市江宁区西梅村西岗头,另一块更大的纪念碑高高耸起。

“费仲兴教授堪称南京大屠杀民间调查第一人,一位非历史专业出身的南京大屠杀研究方面的专家。”在为费仲兴撰写的书稿《城东生死劫》作序时,张连红写道。

如今,费仲兴已搬回南京市区。他换了一辆新自行车,除了载小孙子上学,他仍然蹬着车,继续他的田野调查。眼下的目标,是寻找抗战前国民党军队在紫金山修筑的碉堡。妻子跟他去过几次,“好累,但他觉得幸福呀,谁要管他”。

“他只爱外面的人,只管外面的事。”妻子一边拖地,一边擦着额前的汗水嗔怪。她形容丈夫就像是“家里的亲戚”。

麒麟镇的金茂芝老人84岁了。不久前,他由儿子带着,去往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在名单墙上,他找到父亲金兆坤的名字。“太好了,费老师。”除了这句话,老人再也无法表达出什么。

在这面中国的“哭墙”上,已经刻下1 万多个名字。然而费仲兴总觉得,比起30万,这面墙还显得空空荡荡。(秦珍子文并摄)

(责编:杨丽娜(实习)、王新玲)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