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为834个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亡魂找回姓名

秦珍子
2013年01月16日14:2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费仲兴在言家村与村民交谈

数学老师费仲兴和数字打了一辈子交道。退休前,他又和数字较上了劲儿。

蹬着自行车,揣着地图,花六年时间,跑遍百余村落,退休教师费仲兴为的是一份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在他看来,当数字变成名字,就有了温度和历史。当有人试图否认那段历史时,也有人应当找出明证——

这次,他是要把一个抽象的数字变成一份具体的名单。为了这份名单,他蹬着自行车,花了6年工夫,跑遍了南京城东汤山地区100多个自然村。

登上这名单上的人都早已死去,死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在位于南京江东门街的遇难同胞纪念馆名单墙上,刻着数字“300000”,而如今官方能提供的名单,只有14000多人。

“这段历史得说清楚。”费仲兴冷冷地说。在南京炮兵学院任教期间,这位数学教授被学生们描述成“严谨得可怕”。

“南京炮校”坐落于汤山镇,是南京的“东大门”,也是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向南京进攻的最后关口。平时,费仲兴喜爱骑车在学校周围遛弯。为了回答学生对“炮校”历史的追问,这位教授有时会探访附近村庄里的老人。

2001年5月的一天,宕山村年近80岁的崔广荣对费仲兴说起,75年前的春节,“炮校”附近的村庄曾被日军放火焚烧。

费仲兴很惊讶。此前他一直认为,南京大屠杀仅发生在南京城内及长江南岸。他跑图书馆、档案馆,查找汤山镇的这一段历史,几无收获。他开始琢磨着,要寻访在世的大屠杀见证者。

对费仲兴来说,这就像是一道“证明题”,需要严密的推论过程,且和所有学术研究一样,“来不得半点虚假”。

一碗稀饭下肚,跨上自行车,费仲兴一般早上7点就从学校出发。2001年他已年近60岁,体力正在衰退,最初他制定的目标是以“炮校”为圆心,半径15公里范围内的村庄,要挨个去一遍。

遇上村民他就打听,村上是否有80岁上下的老人健在。找到人,他先核实年纪,然后便问,“还记得跑反时的事?”“跑反”就是躲避战祸,在汤山工作多年,费仲兴熟悉这里的方言。有些老人根本不明白什么叫“南京大屠杀”,但说起“跑反”的经历,“他们刻在脑子里一样,清清楚楚。”费仲兴说。

(责编:杨丽娜(实习)、王新玲)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