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解密:陈独秀与中共二大 国共合作与共产国际问题研究

■苏  杭
2013年02月06日13:2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二、国内外因素的推动促使陈独秀及中共对国民党的态度发生转变

虽然陈独秀在给维经斯基的信中,提出拒绝与国民党合作,但实际上从1922年3月起,他的思想已经开始转变。这一转变除了与马林介绍国民党的情况有关以外,还有两个因素:一是列宁和共产国际的启发和推动,二是中国政治形势的变化。

1919年共产国际成立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已经陆续失败,形势迫使列宁不得不把注意力放在东方这些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1920年七八月间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列宁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中系统阐述了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理论,指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各国共产党必须帮助落后国家的资产阶级民族解放运动。这次大会通过的《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补充提纲》指出:“殖民地革命在初期并不是共产主义革命,然而,如果它从一开始就由共产主义先锋队来领导,革命群众就将逐渐获得革命经验,走上达到最终目的的正确道路。”在革命发展的第一阶段,应当是推翻外国资本主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如分配土地等。(参见《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文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718—719页。)列宁的论述和共产国际的文件,明确指出了各被压迫民族和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的基本道路,指出共产党在民族民主革命中所应采取的基本方针是“同殖民地和落后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派暂时合作,甚至结成联盟,但是不要与之混为一体,甚至当无产阶级运动还处于萌芽状态时,也绝对要保持这一运动的独立性”(参见《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17—1925)》第2卷,第143页。)。在中国,就是联合民族民主革命的政党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1922年1月21日至2月2日,共产国际召开了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这次大会的中国代表团由44人组成,其中共产党员14人。大会根据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阐明了被压迫民族所面临的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讨论了共产党人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上的立场,以及同民族革命政党进行合作的问题。会议期间,列宁抱病接见中国共产党代表张国焘、中国国民党代表张秋白和中国铁路工人代表邓培,询问国共两党是否可以合作,以推动中国革命发展。

毫无疑问,这次大会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党的领导人陈独秀认清中国国情,制定正确的纲领,起到了警醒和推动作用。

笔者目前能够看到的最早显示陈独秀对国民党态度转变的资料,是1922年3月19日他在上海纺织工会浦东部成立大会上的演说。在这次演说中,他将广东工人与上海工人作了比较,说:“上海底工厂比广东多,工人也比广东多,工会却比广东少。广东已有七十多个工会,都是真正工人所组织的;上海只有四十多个工会,而且‘招牌工会’占了三分之二。广东底工人,已有二十分之十二入了工会;上海底工人,入工会的还不到四十分之十。”陈独秀问:“上海工人比广东多,为什么上海底工会反不及广东发达呢?”他的回答是:一方面“广东工人对于工会都很热心;上海工人对于工会都很冷淡”;一方面“两个地方的政治权力有保护劳工与压制劳工之分”。(参见《民国日报》副刊《觉悟》1922年3月21日。)这反映出,陈独秀在列宁和共产国际的启发下,已经看到了国民党和共产党有相同点,这就是保护和支持工人运动。

1922年4月末,陈独秀、张国焘等为出席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到达广州。其间,他们与出席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大的青年共产国际代表达林,共同讨论了对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的态度问题。这次讨论虽然没有形成一致意见,但绝大多数人都开始认识到,与国民党合作已经势在必然,只不过是如何合作的问题。

1922年五一劳动节,陈独秀在《先驱》第七号发表《告做劳动运动的人》一文,表明他已初步形成建立“联合战线”的思想。文中说:“劳动运动最终目的,自然是要造成劳动者的国家,劳动者的世界;但是在这力量未充足的时期,便不得不采取各种和劳动界战斗力相应的战略,这应该是注重实际运动的人所能了解的。劳动者在自己阶级(即无产劳动者阶级)没有完全力量建设革命的政府以前,对于别的阶级反抗封建式的政府之革命党派,应该予以援助”。

1922年5月23日,陈独秀在《广东群报》发表署名文章《共产党在目前劳动运动中应取的态度》,显示他关于建立联合战线的思想已基本成熟,而且将国民党列为联合战线的主要力量。文章说:“在中国,从事劳动运动的党派,象共产党、无政府党底势力都还微弱;其他政党,只有国民党对于劳动运动表示同情,而且颇有力量。……共产党、无政府党、国民党及其他党派在劳动运动的工作上,应该互相提携,结成一个联合战线(United Front),才免的互相冲突,才能够指导劳动界作有力的战斗。”陈独秀也认识到,一方面国民党因为正在进行北伐,从事劳动运动的人数很少,另一方面国民党员一向有升官发财的倾向,所以他提出:“在这联合战线上,共产党有两个重大的任务:一是比他党更要首先挺身出来为劳动阶级的利益而奋斗而牺牲;一是监督他党不使他们有利用劳动运动而做官而发财的机会。”

一开始就将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作为使命,提出不与其他政党合作、独立从事政治斗争的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陈独秀,就这样被共产国际、列宁、马林、达林一步步拉回到现实中来。他们终于认识到,与资产阶级战斗、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还是相当遥远的事情,现实摆在面前的是这样两条路:要么与国民党携起手来,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要么在黑暗势力的重压下孤军奋战,共产党人必须在二者之间作出选择。

(责编:孙琳、王新玲)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