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陈云的民生建设观

陈国裕
2013年02月20日10:1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二)提出群众迫切要求的问题并解决问题,是党开展工作的关键

怎样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和任务,怎样才能取得最大的工作效益,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提出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这是一个关键。”我们开展工作,要找到群众愿意做的那件事,“而不是呆板地照我们自己所想的去做。”“因为只有工人愿意做,从他们需要做的工作做起,才能把他们推动起来。只要他们积极起来工作了,加上我们及时地活泼地领导,许多任务都可以逐渐完成。”[3]为此,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要求。在提出要求时,要倾听群众的意见,提出的要求,必须是当时当地群众能够接受的,适合他们需要的。陈云在抗战时期主持西北财经办事处工作,1944年初,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确定1944年陕甘宁边区经济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发展生产,增加财富,达到完全自给”。根据这一方针,陈云在各种会议,不同场合反复强调,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组织人民生产,促进抗战胜利,如果我们能够解放群众的吃饭穿衣问题,我们就能成为群众的领导者。”[4]东北解放战争初

期,陈云在主持中共北满分局工作时,为发动群众,建立北满根据地,及时提出并认真解决当地群众迫切要求的问题,一是减租减息,分配开拓地、满拓地,二是实行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经济上翻身,政治上当家作主,摧毁敌伪势力在农村的社会基础,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激发了农民的极大革命热情。陈云还说过,当权的党容易只向群众要东西,而忘记也要给群众很多的东西。如果真是那样,群众就会把我们看成强迫摊派的命令机关。所以,我们不应该只知道向群众要东西,更应该时刻注意为群众谋福利,解决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

进行民主革命斗争是如此,社会主义建设也同样需要提出并解决群众迫切要求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陈云说,现在是我们管理国家,人民有无饭吃成了我们的责任。1957年他在《解决吃穿问题的主要办法》一文中提到:“我们必须使人民有吃有穿,制定第二个五年计划要从有吃有穿出发。”20世纪60年代初期,由于自然灾害以及“左”倾错误的影响,中国经济进入困难时期。此时,陈云又指出:“目前财政经济的状况怎样,克服困难的办法是什么,这是全党和全国人民时刻关心的大事,我们应该慎重地考虑这些问题。”“现在我们面临着如何把革命成果巩固和发展下去的问题,关键就在于安排好六亿多人民的生活,真正为人民谋福利。”[5]为此,在《目前财政经济的情况和克服困难的若干办法》一文中,陈云提出了恢复经济的发展、减少城市人口、制止通货膨胀、保证人民最低的生活需要等解决经济困难的一系列具体措施。强调:“增加农业生产,解决吃、穿问题,保证市场供应,制止通货膨胀,在目前是第一位的问题。”告诫全党“我们共产党必须天天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党的决策必须从全国人民的利益出发。

(三)重视群众的反映,接受群众的监督,是党改进工作的依据

中国共产党是为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而工作的,因而群众的反映是对党的工作的得失优劣的最好检验。人民群众对我们党工作的认可,更多的是以我们党关心群众,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办实事的实际行动上直接感受的。正如陈云所说的:“人民群众要看共产党对他们到底关心不关心,有没有办法解决生活的问题。这是政治问题。”如果“我们不切实想办法解决,群众是会有意见的。” [6]为了加强党同群众的联系,改进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利益,保障和改进民生,就必须充分发挥群众对党的领导机关、对党的干部和对党员的监督作用。陈云认为,党执政以后,“党在全国执政前和执政后的情况有很大不同”

[7],党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领导革命的党成为执掌全国政权的党,如何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须臾不脱离人民群众,成为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作为党的高级领导人,陈云对此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老百姓对我们是拥护的,对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土地改革,是赞成的。但老百姓不仅在军事上、政治上看我们,他们还透过经济看我们,看物价能不能稳定,还饿死不饿死人。这些问题是老百姓关心的,也是对我们的考验。”[8]陈云认为,革命胜利后,由残酷的战争环境转变为经济建设的和平环境,物质生活条件有了根本的改善,这些变化,容易使一些干部贪图安逸舒适,追求物质享受,脱离群众,不求上进,少数革命意志薄弱的党员干部还会腐化堕落,甚至违法犯罪。对此,他深刻指出:“在胜利了的国家里头,有电影,有照片,开会时热烈鼓掌,阅兵时可威风啦。火车站欢迎的时候,送鲜花,夹道欢迎。物质享受是很具备的,很可以腐化。从前在瑞金、延安时,想腐化也很难,现在腐化很容易。我们对于执政以后党内的状况是不能盲目乐观的。”[9]为了防止产生

脱离群众的危险,需要加强群众的监督。群众“提出批评,暴露我们工作中的毛病,有什么不好?”[10]通过加强群众监督,可以提高共产党员的党性觉悟,使其不丢掉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光荣的传统和优良的作风;可以使我们共产党人谨慎一些,少犯错误,自觉地注意和改善自己同群众的关系,并且及时地同脱离群众的现象作斗争。

(责编:王新玲、孙琳)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陈云纪念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