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陈云的民生建设观

陈国裕
2013年02月20日10:1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二、以民为本是民生建设的根本动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历史发展的目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创造历史的一个根本观点。陈云的民生建设观是对这一根本观点的具体而生动的诠释,或者说以民为本是陈云高度重视民生建设的内在动力,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是历史的真正英雄

陈云认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主体力量,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支持和坚决拥护,革命和建设事业才能获得成功;他还认为,群众的实践是我们党的认识和智慧的源泉,有了问题必须在群众中去讨论,到群众中去寻找,只有群众才能讨论出在当时当地解决问题最适当的办法;陈云还多次指出,没有人民就没有英雄,离开群众是没有什么诸葛亮的。这些观点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思想的自然引伸,更是陈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切身体会与经验总结,也是他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还是他注重民生建设的思想理论源泉。

(二)坚持为人民服务,树立为群众“当差”的思想

陈云认为,只有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脱离了人民群众,不为人民谋利益,而是为私利活着,就有变质的危险;他还认为,我们要在老百姓面前负起责任,人们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是否对人民尽了责任,可以考验谁是优秀子孙;陈云还提出了共产党员要有为人民群众“当差”的思想,所谓“当差”,就是为老百姓做事情,为人民群众服务。马克思和恩格斯要共产党人做人民的“公仆”,而不可当人民的“老爷”。陈云用“当差”二字,通俗地表达了这一深刻意识。陈云正是用他的一生,谱写了他自己为中国人民“当差”的历史,为全党树立起一位人民公仆为人民而鞠躬尽瘁的高大形象。

(三)维护人民利益,改善人民生活

陈云认为,群众的利益和需求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共产党人想问题、办事情,心中要始终有人民群众,这是个根本立场问题;陈云认为,利益有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之别,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现实利益服从长远利益,但时刻不能忘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党的每项工作都能为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陈云认为,革命的目的是为了劳动者有吃有穿,而且要吃的较好,穿的较好,强调党和政府搞

经济建设以及各项工作的最后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和改善人民的生活;陈云认为,搞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兼顾人民生活,强调“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在安排好人民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在遇到经济困难时,尤其要注重解决好这个问题。20世纪60年代初全国连续三年发生自然灾害,人民群众生活极度困难。陈云通过调查研究,向中央提出:粮食没过头,应省吃俭用;组织副食品供应,吃是第一位的;安排好日用必需品生产;压缩购买力,精简机关干部和城市人口下乡,缓解运输紧张等5项建议以减轻缺粮给人民带来的灾难。那时,陈云对群众的实际生活需求做细致调查研究,主张增加豆腐、鱼和肉的供应。他对这三种产品市场供求情况进行深入调查,提出增加供应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虽然是无奈中的尽力而为,但实行的效果却是显著的。为了增加猪肉的市场供应,他还就养猪业的各个环节开展细致入微的调查,提出了发展养猪业,必须鼓励农民多养猪,而且要以私养为主、公养为辅。中央将陈云的调查报告转发各地。很多地方坚持了养猪生产的正确发展方向,调动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增加了猪肉供应,增加了肥料,促进了粮食增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缓解了粮食供应紧张的问题。陈云对民生建设关心重视的拳拳之心,于此可见一斑。

(四)树立群众观点,走好群众路线,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

陈云一贯坚持毛泽东提出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认为群众观点是立党的根本;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他主张,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遇事和群众商量,通过与群众商量,集中群众的经验和智慧,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一再强调要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还要准备听坏话,准备挨骂,不怕群众意见多,就怕群众不说话,必须诚恳地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对工作中的错误应欢迎群众多提意见。每个党员和党组织如果脱离了群众的监

督,就有变质的危险;必须向群众学习,才能领导群众前进,群众是革命的基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共产党要领导群众前进,必须首先向群众虚心学习,了解群众的心声,集中群众的智慧,制定正确的政策,带领群众前进。陈云认为,共产党员为了党的事业和民族振兴,必须同群众同甘共苦,这是革命战争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坚持与群众同甘共苦,就要坚持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如果党脱离了群众,蒙上了官僚主义的灰尘,就有灭亡的危险。陈云不仅这样思考和倡导,而且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克己奉公、一心为民的高风亮节。

(责编:王新玲、孙琳)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陈云纪念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