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李旭红
2013年02月22日11:4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招聘人才
在阳泉拆迁高炉的同时,陆达、宋忠恕等人深入到附近乡下,动员了当地一批经验丰富的高炉操作工和技术人员来故县铁厂参加建设。如,知名高级钳工、机工工长杨希伦,高炉工长毕映海,热风炉工长常久思,汽风机工长窦聚财,电工工长孙世成,此外还有耐火材料工匠王元祥,高炉维修、砌筑能手史寿小,等等。聘请了这些有名望有技术的老师傅,在他们的影响下,徒弟、部下、朋友也都跟着来了,许多人甚至是举家迁来故县。这些工种齐全、可以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为高炉重建、开炉、生产打下了技术基础。他们后来都成为故县铁厂的中坚力量。
厂领导对有真才实学的机、钳、铁、木、电的工匠们都是给予优厚的生活待遇和特殊照顾。曾在重庆钢厂高炉上值过班的大学生李树仁、清华大学毕业的柯成等在生活上处处享受特别优待。高级工匠的工资是特一、特二级,比军工部部长和政委的待遇还要高。
安装高炉
20 吨高炉搬来后,全体职工立即投入到建设安装之中。高炉经过拆卸搬运,许多部件被损坏而无法再使用,需靠自己动手制作。切割钢板没有氧气,全靠人工剁,一人扶钢錾,一人抡大锤,几厘米厚的钢板,几个人汗流浃背干一天,仅能切开一米多。起吊重物没有起重设备,就将圆木条用绳子一截一截接起来,扎成人字杆或三角架,有20 多米高,顶部挂上滑轮,用麻绳靠人工起吊大件设备。高炉炉体通常采用厚钢板铆焊而成,因钢板奇缺,就从炉腹到炉身全部用一条条钢箍将外层耐火砖裹起来。冬天到了,气温下降到零下20 多度。严冬的早晨,工地上一片白霜,粗大的风管和阀门上仿佛蒙上了一层白布。高炉安装在冰天雪地中进入冲刺阶段。这时解放战场捷报频传,我军在前线的节节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体职工的工作斗志,大伙拼命工作,争取早日生产出制造炮弹急需的原料——灰生铁,多造炮弹支援前方!
保证高炉生产,必须有足够的焦炭。在高炉建设的同时,由化学工程师宋宗璟带领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分配来的技术员郭廷杰、杜毓铣等人在故县附近的石圪节煤矿一带试验烧炼土焦炭。土法炼焦在当时尚属一项新工艺,焦场的封建把头搞技术封锁,对炼焦技术秘而不宣。郭廷杰等人深入山庄窝铺,团结穷苦工人,认真观察揣摸,终于掌握了炼焦技术,并成功改进了出焦量大的大型圈窑,后又试验成功了蜂窝炼焦窑,大大缩短了炼焦时间,提高了焦炭产量。
上一页 |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