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李旭红
2013年02月22日11:4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4、 枣臻焦化厂
炼焦分两步。第一步先建土焦窑,生产土焦供高炉急需。第二步是建设带有焦油副产品回收的机器炼焦炉,提炼氨、苯等化工副产品,用以制造黄色炸药。1948 年2月,晋冀鲁豫中央局批准建设焦化厂,本着战争环境下兵工厂分散、隐蔽的原则,选址在故县以东20 公里处潞城枣臻村的山沟里。陆达为技术总负责,宋宗璟技师为总图设计,曼丘技师负责土建。1949 年8 月,10 孔亨塞尔曼焦炉及氨、苯、萘、焦油等副产品回收系统建成,9 月12 日正式投产,设计能力年生产焦炭4 万吨。建设枣臻焦化厂共用小米3000 万斤,折合冀钞2799.6 万元;第一任厂长为老红军余永江,协理员(政委)巩敬廷,副厂长宋宗璟。
5、 专用铁路线
1949 年初,军工处组织筑路工程队,铺设了五阳煤矿至枣臻焦化厂的运输焦煤铁路专线,全长7 公里;1949 年夏建成枣臻至故县的窄轨铁路,全长20 公里,用来往故县铁厂运送焦炭。
6、 搅拌炼钢炉
迫击炮弹所需的弹尾管和弹翅需用钢质材料,这些材料起初主要靠破袭敌人控制下的铁路道轨获取。1948 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后,华北人民政府在刘邓大军和陈谢大军南渡黄河后,着手恢复铁路交通以支援前线,禁止使用铁路道轨做迫击炮弹尾管和弹翅。于是,陆达就领导郭廷杰、郝玉明等人试验生产土钢。天津解放后,由天津钢厂提供稳定的钢原料,搅拌炼钢才告终止。
精神力量
战争年代物资、器材极度匮乏,加之敌人对根据地的严密封锁,所以,建设故县大型炼铁厂的困难接踵而至。在这种情况下,建设者们将艰苦奋斗精神、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紧密结合,由此创造了许多奇迹。
修建高炉地基时没有钢筋和水泥,土木工程师陈志坚就用坩土、石灰、红土组成三合土代替水泥,层层夯实,连打八层,最上面用铁路道轨拼成“井”字形框架代替钢筋,后经耐压试验,完全符合承重要求。
高炉炼出灰生铁必须有热风炉, 热风炉里面需要砌筑大量耐火砖, 而西沟耐火材料厂还在试产阶段,一时供应不上。炼铁工程师李树仁利用煤矿井下的6 英寸生铁铸造水管, 设计了一组共3 座管式热风炉,成功代替了原来的钢制蓄热式热风炉,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
高炉投产后,出铁口附近地面一片滚烫,工人们没有什么劳保用品,就用木板旋成鞋底大小,用铁丝绑在脚上隔热。机器设备上所需的润滑油十分缺乏,工人们常常以豆油和香油代替。大家宁可吃清水煮白菜,也要把油节省下来用在机器上。
建设西沟耐火材料厂时,厂房、设备、工具一无所有,厂长宋忠恕和工匠师傅们在西沟村一座破庙里安下身来艰难创业。宋忠恕自绘图纸,自砌窑炉,将古庙大殿改作烘烤房。铁、木锉刀用旧道轨打制。没有化学分析仪器,就靠舌头品尝来分辨黏土性质。没有粉碎机,就用石碾或中药粉碎槽代替,用农家马尾筛筛料。耐火厂粉碎房灰尘很大,对面看不见人,没有口罩、手套等劳保用品,顶多每人发一个大围裙、一顶毡帽挡灰。耐火厂的产品满足了高炉和焦炉生产后,为了充分利用生产设备,积极开辟增收渠道,1949年,他们烧制成功了工业电瓷瓶,接着试验成功了民用细瓷产品,包括茶壶、茶碗、茶盘、茶碟、酒具等90 余种,畅销省内外各地。
枣臻焦化厂在安装焦炉侧柱时没有工字钢和槽钢,就用从平汉铁路拆下来的钢轨拼成型钢代替。焦炉系统的推焦机、焦炉架、装煤机、煤气管道、粗细甲苯罐,均是利用缴获的破火车部件、破桥梁钢板用手工铆制而成。枣臻至故县的铁路修通后,没有牵引机车。焦化厂职工在一无技术,二无钢材的情况下,模仿邯涉线上的2.5 吨铁路机车,制造成功华北地区第一台铁路机车,自重18 吨,牵引力70 吨。
故县铁厂的创业者在建设和生产中展现出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与延安精神一脉相承,与太行精神同根同源,是延安精神在上党大地的延续。周恩来总理1956 年视察太钢耐火材料厂,当他听说该厂厂长宋忠恕是来自故县铁厂的老兵工时,深有感触地说:“故县铁厂是我党在根据地第一个正式建设的钢铁厂,是自力更生,勤俭办企业建成的。”
上一页 |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