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盘点:我国外交史上几起不同寻常的高层访问

■ 李景贤
2013年03月21日08:2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戈尔巴乔夫竟然也能说到点上

1991年5月中旬,江泽民总书记对苏联进行了正式访问。此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制”已经完成,从华约集团分离了出去。苏联的发展,正面临着岌岌可危的局面。

这次访问由中联部负责组团。访问的全部准备工作,由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温家宝同志主抓。他在不同场合曾多次说过,此访的准备工作,由中联部和外交部两家共同负责。但钱其琛外长提出,我部参团的人要尽可能少,准备工作主要由中联部负责。我(时任外交部主管苏联事务的苏欧司副司长)和另四位司处级官员随同访问。我还参加了长达三个多月的出访准备工作,其中包括跟随中联部副部长李淑铮在莫斯科、北京两地,与苏共中央国际部的负责官员,就中苏联合声明的文本,逐字逐句加以推敲。在两个首都的谈判,进行得都很艰难,费时将近一个月。中苏关系正常化已经一年八九个月了,但双方对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评价与看法,仍然存在严重分歧,难以一下子谈拢。此访有两个细节我一直记在心上。

一个细节是,在会见和交谈中,戈尔巴乔夫主动分析了苏联陷入困境的原因。他先从体制方面找原因,认为苏联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粗放经营这一政治经济体制,虽曾发挥过巨大作用,但进入60年代以后,这种“一切由莫斯科发号施令”的体制,越来越暴露出其弊端。他举了这样一个令我震惊的例子:苏联某加盟共和国盛产黄金、棉花,但这两种重要资源的产、运、销,全由莫斯科派去的“钦差”管,共和国第一把手根本无权过问,连到金矿去看一眼也要请示莫斯科批准。讲完这个“两金”(黄金,还有棉花,被戏称“白金”)例子后,戈尔巴乔夫有点气愤地说:“您看看,这是多么反常啊!在这种反常状态下,地方上与莫斯科的矛盾,不尖锐才怪呢!”他还指出,社会上各种矛盾,特别是加盟共和国与莫斯科的矛盾,其实也就是各地方民族与俄罗斯族的矛盾,在高压之下长期被掩盖着,但到了80年代末,就“浮出了水面”。

接着,戈尔巴乔夫又从“公开性”中找原因。“公开性”是“戈氏新思维”的核心内容之一。他点了一下“公开性”的“积极作用”后,立即把话锋转入了其负面影响:在社会上引起了思想混乱。工人、农民主张维持已经存在六七十年的现状,而民主派则要求进行更为激进的改革。说到这里,戈尔巴乔夫双手一摊,很无奈地说:“结果呢,我左也不是,右也不是,进退不得”,“魔鬼被从瓶子里放出来啦”!他居然敢拿“公开性”他的这个“得意之作”开刀,而且还贬得那么厉害,我在场听后感到十分意外和吃惊。这番话是在苏联解体前七八个月说的。戈尔巴乔夫对苏联陷入危机原因的分析,虽然不够全,也不够深,但在某些地方,确实也击中了要害。

另一个细节是,有一次,戈尔巴乔夫得意地对江总书记说,摆脱国内困境的出路已经找到了,那就是“革新联盟”。他还说,把地方上的头头们都找来了,正在商讨制订新的联盟条约。随后,戈尔巴乔夫饶有兴趣地讲述了一段并不新鲜的小掌故:梵蒂冈用教堂顶上冒烟的办法,来宣告新教皇的诞生。他笑着说,人家罗马教廷可以把大主教们集中关在一个大教堂里,等待新教皇的诞生,而他本人则没有这个本事,因为克里姆林宫没有那么多房间,可以用来“关”从各地来的领导人。他又说,不过,有一点做法与梵蒂冈相同,克里姆林宫“顶上”如果不“冒烟”,谁也别想离开莫斯科。过后不久,克里姆林宫“顶上”果真“冒了烟”:新的联盟条约诞生了。

这个新联盟条约原定于8月20日由各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签署。令人意外的是,在新联盟条约签订前一天,即8月19日清晨4时,苏联党政军警的主要领导人,趁戈尔巴乔夫在克里米亚度假之机,发动逼他下台的“8·19”事变。于是,签订新联盟条约一事便成了泡影。由于叶利钦等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强烈反对,加之美国等西方国家作出负面反应,仓促上阵的这次“逼宫”事件,不出两天就以失败告终。

22日晨,戈尔巴乔夫以一副休闲打扮,喜气洋洋地从黑海飞回到莫斯科。殊不知到了此刻,他的大权已经旁落,俄联邦总统叶利钦反而成了克里姆林宫的真正主人。次日,在俄联邦议会上,叶利钦当众逼戈尔巴乔夫在解散苏联共产党的命令上签字。签字前,戈尔巴乔夫有点犹豫,怯生生地问:“真的要我签吗?”叶利钦神气十足地向他点了点头,堂堂的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只好乖乖地在这项命令上签了字。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在电视上宣布辞去苏联总统的职务,神态极为沮丧。上述这两组电视实况转播镜头,都深深印在我脑中。次日,苏联议会召开最后一次会议,宣告苏联“停止存在”。

(责编:孙琳、王新玲)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