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环境卫生需要进行系统的治理。
我市的市容卫生工作有很大的进步。这一点,不论是天津人还是外地人,都有同样的看法。但是,仔细地看一下,特别是到偏僻的地方看一下,还有很多死角,还有很多非常不像样子的地方。目前的状况是,一促就变,一抓就好,一松就脏。在对环境卫生意义的认识上,在组织、体制、管理上,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还需要进行系统的治理。
第一,要抓脏源。环境卫生光你脏我扫不行,必须查脏源,研究脏源,从根上抓起。脏源究竟有多少,要搞清楚,有针对性地根除。不然的话,环卫工人再使劲,人增得再多,他越不在乎,反正有人拉。脏源不根除,环境卫生问题总也解决不了。第二,要抓风气。要改变人们不讲卫生的坏习惯,养成讲卫生、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形成自觉,形成社会风气。要由小抓起,由中小学、幼儿园抓起,从小养成讲卫生的习惯,每个人既是遵守纪律、讲究卫生、文明礼貌的小模范,又是对社会卫生的监督员,小孩监督大人,小孩带动大人。“子教三娘”嘛!第三,要抓改革。结合整个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改革环境卫生的管理体制,核心是一包到底。把全市的统统包下来,每个片、每个街道都有人包,包括“门前三包”,包到人头上,挂牌负责,处处定专人,块块地方都有人管。第四,要抓宣传。要坚持经常宣传,形式灵活多样,形象,具体,如编些提倡讲卫生的小故事,演一些讽刺不讲卫生的曲艺、相声,搞个录像,谁吐痰,叫他拿手绢擦了,罚了钱,小孩鞠个躬,说声“谢谢伯伯,今天你支持了我的工作”,在电视台播放一下。也可以编些小节目、小戏剧,组织少年儿童演出;编些歌,让孩子们从小就唱。使讲卫生深入人心,形成社会风气。第五,要抓设施。一叫齐备,二叫实用,不一定只追求什么先进的。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包括财政、三项费用和各区财力等多种渠道集资,使我们的环境卫生设施做到齐备、实用。第六,要抓科研。要使环境卫生的治理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条件,既不迁就目前的落后现状,又不脱离我国的实际情况。包括垃圾的集散、运输、处理等等,都要研究。把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城市管理、园林绿化等几方面的工作结合在一起,以环境卫生为主,组织一个科研部门,专门研究这个问题。第七,要抓组织领导。现在主要的问题不是没有领导,而是多头领导;不只是多头领导,而是谁也不去领导;不是不想领导,而是谁也领导不了。现在我们的经费不够用,但主要用于机构、人员的开支上了,而业务费用则占的比重不大。如何把现有的主管机构集中起来,减少头绪,形成力量,是个重要问题。现在很多事情没干好,有的是因为我们机构不齐全,有的是因为机构不适应,有的是因为机构太多。现在是谁也管不了谁,没有一个捏总的,“八国联军”,没有总司令。这个问题需要很好地研究解决。第八,要抓立法。要把这几年来在市容卫生方面的经验、所遇到的问题总结一下,看得准的,集中起来,归纳几条,简明扼要,形成条文。有的可作为市政府的暂行规定,有的报市人大常委会批准实行。今后,市容委、环卫局、环保局要真正成为市的办事机构,主要力量是对各区的组织、监督、检查,总结经验,表扬批评,搞科研,搞立法。
《在天津市市容卫生座谈会上的讲话》(1984年8月10日)
人改变了环境,环境又改变了人。
天津确实变了。
天变青了——多年来,在天津上空盘旋着黑、白、黄三条“巨龙”,乌烟瘴气,灰尘滚滚。如今三条“龙”俯首就擒,烟尘为之一扫。尤其是随着煤气化和热化的实现,“龙子龙孙”将遭到毁灭性的围剿,那时“玉宇澄清万里埃”,天空将会更加清新明朗。
地变绿了——以往,天津缺树木,少花草,光秃秃,灰溜溜。如今,海河两岸修成了公园,住宅楼间搞起了庭院式的小区绿化,“桃柳堤景色宜人,秋实园繁花似锦”,绿化覆盖率成倍增加。
房变多了——昔日,危陋简房比比皆是,地震使70%的房屋遭到损坏,一度临建棚“拆得没有搭得快”。五年来,修建了1600多万平方米住宅,临建棚不见了,“三级跳坑”改造了,幢幢新楼拔地而起,上百万居民迁入新居。
路变宽了——以前,城市路面狭窄,卡口重重,“坐车没有走路快”,成了天津的“一大怪”。现在,宽阔道路逐渐增多,座座新桥横跨海河,堵头卡口陆续开拓,交通管理初见效果,行路难的问题得到了缓解。
水变甜了——前些年,天津有一怪,叫做“自来水腌咸菜”。说自来水可以腌咸菜有点夸张,但确实是喝也难受,不喝也难受。喝,苦咸难咽;不喝,渴得难熬。引滦入津后,天津有了稳定的水源,人们喝的水清甜了。
害变利了——过去,工业污水缺乏治理,生活污水缺少出路,有些地方脏水四溢,臭气熏天。如今建成污水处理厂,使城市1/4的污水得到处理,还可以用来灌溉农田,造福人民。
脏变净了——前几年,天津的脏乱全国闻名,大街小巷乱泼、乱倒,公共场所又脏又乱,许多企业、机关乱堆乱放、污垢满地。这几年,开展讲文明搞卫生活动,企业、车间讲净化,厂区搞美化,实现了花园化。
破变好了——天津很多名胜古迹几经沧桑,破烂不堪,群众不满,游人扫兴;一些旧租界的小洋楼年久失修,面貌全非,拆了可惜,留着堵心。如今,蓟县古长城重展雄姿,天后宫、文庙、吕祖堂、广东会馆修葺一新,仿清建筑的古文化街即将建成开业,具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的小洋房,经过修整又重现它多姿多态的风采,装点着社会主义津门。
难变易了——新建了大批商业网点,开辟了农贸市场,买东西不那么难了;地铁通到西站,增添和延长了一些电、汽车路线,增加了出租汽车,乘车也不那么难了;修公厕、改水厕,如厕不那么难了;第三产业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便多了。
城变美了——长期以来,人们说天津是个工商业城市,不讲文化,说不上“美”字。经过这几年的建设、整修,人们发现天津开始美了。房屋由兵营式的单一面貌,开始讲究高低有别,错落有致,色调和谐,风格各异;街道两旁的“破烂围裙”、断壁残垣,进行了拆建、整修,青砖红墙交相辉映,白色窗棂新颖别致,围墙护栏玲珑剔透,花坛绿地点缀其间,街道也显得宽阔舒展了。新建的食品街、文化街、青少年活动中心和海河游乐场等等,更为天津增添了景色。
优美的环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使人们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人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产生了作为一个天津人的自豪感,改变天津环境面貌的自觉性、积极性更加提高了。人改变了环境,环境又改变了人,人又去改变环境。现在,建设天津、整治环境,比以前容易多了。我们的领导要认清这个非常难得的形势,乘势而上,把工作搞上去。
《在天津市第六次环境保护会议上的讲话》(1985年12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