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对建国以来党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新疆工作决策的历史回顾

段 良
2013年04月15日14:2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积极探索符合新疆特点的改革开放道路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三中全会后,新疆也和全国一样,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各族人民从新疆实际出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实现了工作中心重点转移,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一)指明维护新疆稳定的关键所在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十分关心新疆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高度重视新疆的特殊情况和面临的特殊问题,并针对这些情况和问题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为搞好新疆的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例如,针对当时在新疆日趋活跃的民族分裂活动,1981年8月邓小平来到新疆视察,准确地抓住了维护新疆稳定问题的要害,一针见血地点明了问题的实质。他强调:“新疆的根本性问题是搞共和国还是搞自治区的问题,要把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用法律形式规定下来,要从法律上解决这个问题,要有民族区域自治法。新疆稳定是大局,新疆一定要稳定,不稳定一切事情都办不成。不允许搞分裂,谁搞分裂就处理谁。”[7]邓小平的这一重要论断,以伟大无产阶级政治家的高超智慧和深邃的洞察力,切中了问题的要害和实质,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历史的科学总结,为正确认识和开展维护新疆稳定工作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时至今日,这一科学论断对我们贯彻落实“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战略部署,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提出开发大西北、开发新疆的战略设想

“文革”十年期间,由于指导思想上“左”的干扰,以及中苏两国关系恶化等因素影响,新疆经济建设发展明显滞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在这个大背景下,如何加快新疆经济发展,是摆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和各族人民面前头等重要的现实问题。为此,党和国家对新疆经济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并采取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措施,支持新疆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中央领导人多次到新疆考察工作,根据党中央关于我国四化建设的总体战略,结合新疆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开发大西北、开发新疆的战略设想,提出要使新疆和整个大西北成为我国在21世纪的最重要的基地之一。按照这一设想,新疆应当努力发展五大支柱产业,即农牧业、石油和石油加工、食品纺织、动力、建材等五大支柱产业。同时应当优先抓好命脉和动脉,即水利和交通两大问题。

20世纪80年代新疆经济的发展是按照上述设想进行的。1986年自治区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七五”计划提出,遵循中央关于开发建设新疆的战略部署,本着“积极开发,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方针,确立了“全方位开放,向西倾斜”的方针。正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区各族人民群众,同心同德、艰苦创业,使得新疆步入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的快车道。从1979年到1990年的12年间,新疆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其中有8年的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作出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重大战略决策

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十年动乱”中兵团被撤销,新疆的屯垦戍边事业步入低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新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决主张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为了恢复兵团,1981年1~8月间,王震同志受中央的派遣先后4次视察新疆。根据当时形势发展的要求,6月30日,王震给邓小平写信,建议恢复兵团。7月10日,邓小平偕王震、王任重同志视察新疆。邓小平在听取新疆党政军主要负责人的汇报后指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就是现在的农垦部队,是稳定新疆的核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恢复。”[8]邓小平回北京不久,在中南海一次重要会议上指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恢复起来确有必要。组织形式与军垦农场不同,任务还是党政军相结合。”

根据邓小平的几次指示精神,9月22日,国家农委党组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给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写了《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报告》,报告从防御霸权主义入侵、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富强、文明新疆的战略考虑出发,建议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体制。1981年12月3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了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决定,决定指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同意国家农委党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报告》。”决定简述了恢复兵团的重大意义:“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发展农垦事业,对于发展自治区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建设,防御霸权主义侵略,保卫祖国边疆,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9]

兵团在被撤销后能够得到恢复,完全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站在国家最高利益的战略高度英明决策的结果。

三、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牢牢把握当代新疆发展和稳定两大主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这“三股势力”日趋活跃,且有着复杂的国际背景,对世界和平与稳定构成严重威胁。与此同时,西方敌对势力加快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他们把新疆作为一个重点地区,常常利用、扶植和纵容境内外“三股势力”在新疆进行渗透破坏活动,妄图把新疆从祖国分裂出去。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从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的战略高度出发,明确提出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是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确立了发展和稳定是当代新疆的两大主题,并结合新疆实际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为新疆跨世纪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做好新疆稳定工作

建国以来,敌对势力对新疆的渗透、分裂、颠覆活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1990年9月,江泽民在新疆考察期间指出,保持全国社会政治的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对于新疆来说,稳定更具有特殊意义。新疆有5600公里的边界线,保持边境安宁和全疆的稳定非常重要。没有稳定的局面,一切都谈不上。[10]

1996年3月19日,江泽民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听取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维护新疆稳定问题的汇报,研究了维护新疆稳定的工作,形成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会议纪要,明确提出,要充分认识维护新疆稳定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纪要要求新疆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理直气壮地高举维护民族团结和维护法律尊严的旗帜,最大限度地团结和依靠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与民族分裂主义活动进行不懈的斗争,有针对性地全面加强维护新疆稳定的工作。

1998年,江泽民在新疆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加强各民族团结,保持社会政治稳定,不仅关系新疆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也关系整个西北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必须高举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旗帜,坚定不移地做好维护新疆稳定的工作。”[11]他还要求,要坚信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是正确的,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教育各族干部群众。要系统研究和正确宣传新疆发展的历史,包括民族发展和宗教演变的历史,用正确的历史文化观教育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特别是要加强对青少年一代的教育,这应该成为反分裂斗争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根据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自治区党委领导全区各族人民旗帜鲜明地开展反分裂斗争,始终保持对“三股势力”的严打高压态势,并在新疆重点地区持续开展了集中整治专项斗争,严厉打击了“三股势力”的嚣张气焰,稳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二)要把新疆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在着力维护新疆稳定的同时,党中央高度关注加快新疆经济发展和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并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寄予厚望。1996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会议纪要提出“新疆有可能成为我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决定对新疆经济发展实施倾斜政策,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财政信贷、对外开放等方面,对新疆尤其是南疆给予更多的支持。1998年7月,江泽民在新疆考察工作时明确指出:“中央认为,新疆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应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下个世纪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12]他还指出,加快新疆经济发展,关键是要加快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进而变为经济优势。新疆有丰富的水土光热资源,发展农业、畜牧业、林业的潜力很大。新疆矿产资源特别是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是我国21世纪石油天然气的主要接替基地之一。新疆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对此也要好好地整理、保护古代文明,改善交通和服务。

20世纪90年代,随着第二座欧亚大陆桥全线贯通,给新疆扩大对外开放带来很好的契机。党中央十分关心新疆扩大对外开放的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支持新疆把特殊的地缘优势转变为现实的经济优势。新疆深居内陆,气候干旱,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新疆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并不断加大对新疆生态环境建设的支持力度。如规划建设了总投资107亿元的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成为建国以来新疆最大的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三)积极支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壮大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军队屯垦戍边,开发、建设和保卫新疆的伟大创举。1981年邓小平来新疆考察后,做出了恢复兵团的重大决策。此后,党和国家始终把支持兵团发展壮大作为新疆发展和稳定工作的重要内容。1990年9月,江泽民来新疆考察时说:“历史证明,组建生产建设兵团进行屯田戍边,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是完全正确的。”[13]此后,不断加强兵团工作,支持兵团的发展、壮大,是中央治国安邦的一项战略性决策,是维护国家统一、开发建设边疆的重大举措。

为了进一步做好兵团工作,提升兵团地位,明确兵团性质,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行计划单列,理顺了兵团与各方面的关系。此后,中央又根据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制定和下发了一系列对于兵团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文件,使兵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克服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出色地担负起党和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使命。如2000年11月,中央批准将兵团乌鲁木齐农场管理局、哈密农场管理局、和田农场管理局分别升格为兵团农业建设第十二师、第十三师、第十四师。2002年9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在兵团的军垦新城阿拉尔、图木舒克、五家渠设立了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的县级市。

(责编:王新玲、孙琳)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