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重大战略部署
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七大,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认真总结我们党新疆工作的历史经验,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国情和新疆区情,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高度出发,对新疆的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大了对新疆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支持力度,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各族人民繁荣进步。
(一)高瞻远瞩地作出“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战略部署
2004年4月,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专题研究新疆工作,明确提出了“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重要战略部署。按照这一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新疆发展和稳定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把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新疆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以发展促稳定,以稳定促发展,确保新疆各族干部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努力开创新疆团结稳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指导新疆发展与稳定工作的战略方针是:认真实施“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切实增强民族团结,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确保新疆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为此,党中央要求各有关部门,要把新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进一步加大中央对新疆的扶持力度,在国家投资、财政补贴、资源开发、土地利用、交通发展、对外贸易、税收征管、干部人事、宣传文化、科技教育和国防建设等各方面对新疆给予政策倾斜,使新疆直接享有一些符合新疆实际、操作性强的特殊政策。党中央“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部署的提出,对新世纪新疆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发展有着极为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进一步明确新疆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
进入新世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新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有利机遇和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这是因为新疆诸多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在国家宏观经济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并产生越来越重要的积极影响。党中央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对新疆的发展寄予厚望。
2003年5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首次用白皮书的形式向世界介绍新疆的历史、社会、民族、宗教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大量的史料和最新的数字,说明了建国5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所取得的历史性的辉煌成就,深刻地揭露了境内外“三股势力”妄图把新疆从祖国分裂出去的反动本质,坚定地表明了中国政府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维护祖国边疆的稳固和长治久安,把新疆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使新疆各族人民更加富裕美满的坚强决心。
2006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到新疆考察工作,并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了新疆是我国西北边疆的战略屏障,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基地,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从维护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全局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新疆发展和稳定的重要战略意义。
(三)有针对性地出台一系列促进新疆发展的政策措施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为了促进新疆加快发展,在政策支持、建设布局、改善民生、人财物力投入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加大了对新疆工作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现实针对性和实际可操作性很强的政策措施,并动员全国全社会的力量支援新疆的各项工作。如大力支持新疆农牧区抗震安居房建设;在全国先期实行免除农业税和农牧区义务教育“两免”;加快推进“西新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内地发达省市对口援疆;加快新疆优势资源开发和水利、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2007年,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新疆工作,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国发〔2007〕32号文件,明确提出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基地,是西北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是我国西北边疆的战略屏障,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指导原则、基本思路和战略目标,确定了今后的重点任务、建设布局、重大项目和政策措施,特别是针对新疆各族人民热切期盼的重大现实问题给予了实质性的支持和优惠,体现出我党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执政理念和对新疆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无疑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指导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
2010年5月17~19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对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全面部署。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新疆发展和稳定,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胡锦涛强调,新疆工作的长期实践表明,中央在各个时期关于新疆工作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是符合我国国情、新疆实际和新疆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我们要认真总结并不断丰富发展新疆工作的宝贵经验,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新疆工作。在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也要清醒看到,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新疆同我国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仍然较大。新疆同全国一样,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同时,针对新疆的民族分裂活动时有发生。这就决定了做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这两个重大而紧迫的历史任务来进行。新形势下新疆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新疆实际的发展路子,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到2015年新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和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民族团结明显加强,社会稳定明显巩固;到2020年促进新疆区域协调发展、人民富裕、生态良好、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巩固、文明进步,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不仅在新疆工作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对党和国家工作具有全局性意义。
自治区党委、政府在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准确把握新疆重要战略地位和重要历史使命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具体战略选择,即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加速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打造中国西部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美好新疆。两年多来,自治区党委、政府以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为主线,解放思想,凝聚力量,抢抓机遇,出台了一系列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的重大举措,各项工作在较短时间内有了新进展,取得了新突破,迈出了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坚实步伐。
在“科学跨越、后发赶超”引领下,2010年,新疆全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达到5418.81亿元,增长1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39亿元,增长25.2%;全口径财政收入1190.7亿元,增长3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44元,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4643元,增长19.6%。2011年一季度又实现开门红,工业呈现生产、经济效益同步向好态势,全区生产总值920.5亿元,同比增长11.5%,比全国平均增速高1.8个百分点,创“十五”以来同期新高。“十二五”期间,新疆在国家政策和对口援疆部委、省市的支持下,将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当前的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民生逐步改善,社会大局稳定,干部群众精神状态良好,展现出蓬勃向上的活力与无限美好的前景,已经进入把新疆建设成为西部强区、全国可持续发展重要支点的新阶段,进入不断满足全疆各族人民群众求发展、谋富裕、思稳定、盼和谐美好愿景的新阶段,进入全力以赴把经济社会发展搞上去、把长治久安搞扎实的新阶段,各项事业再一次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作者:新疆自治区党校教授)
注释:
[1]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8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596页。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编:《新疆工作文献选编》(1949~2010年),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9月第一版,第73页。
[3] 同上,第228页。
[4] 同上,第204页。
[5] 同上,第234页。
[6] 同上,第191页。
[7] 同上,第252页。
[8] 同上,第253页。
[9] 同上,第254页。
[10] 同上,第317页。
[11] 同上,第429~430页。
[12] 同上,第426页。
[13] 同上,第3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