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毛泽东一生中曾为哪位战友抬棺下葬?

李春光
2013年05月16日16:0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题:张浩——毛泽东抬棺下葬的人

在毛泽东的一生中,曾有过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为战友抬棺下葬。享此殊荣者,就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工人运动的卓越领导人张浩烈士。

张浩(1897—1942),原名林祚培,字毓(育)英,生于湖北省黄冈县林家湾一个手工染织工人家庭,参加革命后改名为林仲丹,化名张浩。张浩和党的早期杰出领导人、“龙华24烈士”之一的林育南是同一个曾祖父的堂兄弟,还和林彪是堂兄弟。张浩年长林育南一岁、长林彪10岁。林彪是在张浩的直接影响和帮助下走出家门、考入黄埔军校的。张浩在林家排行第八,林彪等弟弟们都尊称他为“八哥”。

化名由来

张浩1 9 2 2 年2 月入党。第二年,即被党组织派往安源,担任路矿消费合作社营业主任。由于他心系民众,又精明强干,为工人办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事,深受大家拥戴。同时,也开创了我党抓经济工作的先河。

1924年5月1日,安源1万多名工人隆重集会,纪念国际劳动节。张浩担任大会总指挥,并在会上作了精彩的演讲,受到工人们的热烈欢迎。同年8月,他被安源地委选派到苏联学习。1925年5月回到上海,参与上海地委工作;1927年1月到武汉,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副官兼特务队队长;随后,受命去长沙重建湖南省委。1928年春,又去安源秘密建立交通局,领导和组织湘赣边人民,从人力、物资、药品等各个方面支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29年1月,曾调任上海沪西区委书记,不久又返回安源工作。

1929年8月中旬,湖南军阀何键和江西军阀相勾结,命大批军警突袭安源。在危机关头,张浩化装成和尚,隐藏在当地古刹慈云寺,继续坚持革命斗争。为不引起敌人注意,他隐姓埋名,与众僧一道吃斋念佛,白天砍柴种地,夜里下山四处活动。

3个月过后,由于叛徒告密,敌人到慈云寺抓他,寺中主持释朗觉出于对革命的同情和支持,不顾个人安危,毅然掩护他躲过了敌人的搜捕。但是,释朗觉却被敌人带走。凶残的敌人把释朗觉关押折磨了好几个月,始终未能从他口里得到需要的口供,最后将他押至萍乡杀害!

张浩脱险后,以和尚装束作掩护,芒鞋破钵,一路化缘乞讨,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党组织,并于1930年春被派往满州省委工作。其间,他得知释朗觉为了掩护自己而被害,十分悲痛。为纪念这位恩人,他决定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张浩”:姓张,是因为释朗觉俗名为张仲华,名浩,意指革命的洪流浩浩荡荡,势不可挡。

在此后的岁月里,张浩出于对敌斗争的需要,也曾使用过不少其他化名,如张植三、张至善、张新甫、张志山、张开照、张春生等等,但使用最多、历时最久的,仍是“张浩”,而且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也还是用这个名字。

【更多精彩故事进入党史频道】

盘点:领导人的退休生活 看书运动不谈工作

吴官正:评读四位美国总统 对以色列三条印象

胡耀邦故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单位 解密组图

【相册】不是母亲 胜似母亲的伟大女性(组图)

【周刊】刘华清:我是海军司令,不是旅游局长

毛泽东与前清翰林游天坛 陈明仁“被阵亡”

解放军王牌军功勋榜——第三野战军

陈赓有何军事谋略 成为开国大将 ?

揭秘:毛泽东逝世前的神秘手势

解密:西路军余部的悲壮历程

(责编:王新玲、孙琳)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