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见证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所正规医院

王永华(江西)
2013年05月20日14:1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党史纵览》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中共历史上非常重视医疗卫生事业,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便创建了小井红军医院。它是中共领导医疗卫生事业的伟大尝试,开创了人民军队有正规医院之先河,在人民军队建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毛泽东提议在小井建一个条件较好的红军医院

小井红军医院的前身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卫生队。1927年9月底,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进行改编时,考虑到许多受伤官兵急需医治,加上部队疟疾流行,因此,前委决定在部队中成立卫生队,队长曹嵘,党代表何长工,卫生队刚成立时只有4名医务人员,另有看护班和担架班各10余人。10月3日,起义部队到达宁冈县古城后,前委扩大会议决定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革命根据地,并在宁冈县茅坪设立医院和后方留守处。10月7日,在改编后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卫生队的基础上,于茅坪的攀龙书院旧址建立了茅坪医务所,既为军用,也供民用,由曹嵘担任所长。医务所下设医务室,有中、西医各两名,还有各由10多人组成的看护排、担架排和事务排,可收容40-50个伤病员。药品主要来源于自己上山采集的中草药、作战缴获和购买的西药。据当时任职的老中医赖章达回忆:“伤员用的中药靠大陇、滩头药店供给。药空了,我们便上山挖了70多种土产草药……1928年4月,毛主席发动打永新,缴获400多担药放在茶山源的药库。”

与此同时,工农革命军还在茅坪建立了一个后方留守处。留守处设在茅坪的象山庵,负责统管卫生队等后勤单位。工农革命军在茅坪设立了留守处和后方医院,放下了辎重,得到了休整,找到了一个落脚点。史称“茅坪安家”。随后,工农革命军以宁冈为大本营,开始了创建罗霄山脉中段红色政权的伟大斗争。

朱毛会师后,红军队伍壮大起来,打仗越来越频繁,伤病员数量也越来越多,于是部队在井冈山的大井又建立了一个医务所来缓解压力。但是,有时伤病员会突然增至数百人,原有的茅坪、大井医务所已无法满足需求。对此,当年被派往湘赣边界巡视的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在1928年7月向湖南省委的报告中提到:“军中生活……买药困难,伤兵很苦……”毛泽东在《井冈山前委给中央的报告》中也指出了红军伤病的诸多困难:“作战一次,就有一批伤兵;由于营养不足、受冻及其他原因,病的很多。……药品及医生之缺乏,问题很大。”1928年夏,随着井冈山军事根据地的中心由茅坪向茨坪的转移,茨坪成为党、政、军领导机关和后方单位的所在地。为适应形势的发展,红四军军委决定在茨坪附近的大小五井建立红军后方医院,指派时任红军后方留守处处长的邓允庭负责领导医院的筹建工作,医院经费由时任红四军三十二团副团长兼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主任的王佐负责解决。

医院下设4个管理组,负责管理伤病员的医疗和生活。第一、二组设在大井村群众家,主要收治轻伤员和恢复期伤员;第三组设在中井村群众家,主要收治干部伤员;第四组设在小井村群众家,主要收治重伤员。各管理组有组长、医务主任、事务长各1人,中、西、草药医生数人,看护、事务员、理发员数人,还设有候诊处、药房、诊疗处和伤病员住房等。龙源口大捷后,毛泽东考虑到医院没有病房,伤病员都住在群众家里,给群众生活及伤病员的管理和治疗都造成了不便,提出在小井建一个条件较好的医院。计划修3栋房子,可以容纳1000人。但是,由于1928年7月湖南省委做出向湘南“冒进”的错误决定,强令红军进军湘南,小井红军医院的建设施工基本停滞,直到10月初红军主力回师井冈山后才切实开始。

(责编:孙琳、王新玲)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