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毛泽东前所未有地对王稼祥的功过做了客观的、公正的介绍和评价,从而大大增强了代表们对王稼祥的了解,因此,在选举候补中央委员时,代表们心悦诚服地给王稼祥投上了一票。
6月11日,七大公布候补中央委员选举结果,选出候补中委33人,按得票多少先后为序,王稼祥以名列第二的得票数当选。陈毅在华东小组会上高度评价了王稼祥。他说到遵义会议时把王稼祥比作楚汉相争时的韩信,韩信归汉则汉胜,归楚则楚胜,他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王稼祥从1931年起,任中革军委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外交人民委员,1934年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35年遵义会议后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38年除了任中央军委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外,还兼任华北华中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而在七大上,忽然下降至中央候补委员,连个正式委员都不是,这意味着将不能再进入中央政治局,不能参与党的大政方针的决策了,因此,朱德、李富春、彭德怀、杨尚昆、陶铸、胡耀邦、伍修权、王鹤寿等许多熟悉他的领导人都感到万分惋惜与同情,并前来安慰他。而病中的王稼祥,是一个视事业如生命、视名誉地位淡如水的人。他对自己在党内地位的下降淡定从容,非常平静坦然。
总之,在选举中央委员会时,经过充分酝酿讨论等有序严格的各个环节,最后进行了民主有效而较为成功的正式选举。经过这样严肃、慎重选举产生的新的中央委员会,当然是完全能够代表全体党员的意志而为全党所一致拥戴的最坚强、最有力的无产阶级的战斗司令部。
中共七大始终洋溢着非常民主、非常团结、非常融洽的气氛。大会的每个报告、决议文件,不仅事前均经中央做了充分的准备,而且还经过全体代表,各代表团小组、代表团会议详尽地讨论,提出意见,加以修改。毛泽东和大会主席团尽一切可能让每个代表均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就是那些因故不能到会的同志,也要请他们用书面发言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王稼祥、关向应等同志因病不能到会,为了充分发扬民主,毛泽东亲自指派人将会议精神带给他们,请他们提意见。关向应当时因在中央医院养病而不能参加会议,毛泽东就要贺龙常常去看他,将会议进行的情况不断告诉他,并征求他的意见。这样,就使大会的每个决议和报告更臻于完善、丰富、生动、正确。由于大会高度地发扬了无产阶级民主,在小组讨论中,人人各抒己见,个个畅所欲言,有坦率诚恳的建议与批评,也有由衷的自我批评,更多的是以亲身的经历生动地证实了遵义会议以来党的路线、方针、各项具体政策的正确性。在一些具体问题上,难免也有争论,但是一旦是非辨明之后,又能很快地统一了认识。对待问题是一切从全党出发,从全局出发,坚持原则,修正错误,充满了对党负责的精神。
七大表现出的这种非常团结的气氛,来源于伟大的整风运动。在整风精神的感召下,许多犯过错误的同志心悦诚服地接受了党的教育与同志们的帮助,回到了正确路线上来。经过整风运动,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达到了空前一致的团结。七大所表现出的,正是“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世纪风采》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