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从经典走向大众——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传播及启示

陈答才 任晓伟
2013年05月27日10:2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党的文献》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摘要] 1939年,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诞生后,得到广泛传播,对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其中的核心观点逐步体现到党的建设伟大实践之中;各抗日根据地不断翻印,自发进行学习。但是,在“文革”中这一著作受到错误批判,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严重曲折和深刻教训。梳理这一曲折反复的历史过程,能够为当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借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成果为前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不仅包括党的领袖人物,还包括广大党员群众,是积极互动的双重主体。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刘少奇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上的一部经典著作。这部著作不仅包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资源,而且在广泛的传播过程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的有机统一和完美结合。研究其传播及启示,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诞生后,得到广泛传播, 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功典范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一部经典著作的生命力,既体现为它所具有的思想上的创新性和深刻性,又体现为它在无产阶级运动中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力。《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就是这样一部著作。它以培养党性观念为目标,着眼于改造党员个体的内心世界,阐述了一整套富有中国特色的党建理论,这是刘少奇以一个老党员的经历长期思考党的思想建设的产物,是他把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际相结合的结晶。这部著作在极大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最初成型于1939年7月8日、12日刘少奇在延安马列学院的专题讲演。由于这一讲演立足于对党员个体内心世界的观察和分析,因此在讲演过程中引发了听众强烈的震撼。一位学员在回忆聆听讲演的感受时说:“刘少奇同志讲解《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由于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紧密联系实际,教育深刻,很受欢迎。我印象最深的,是讲了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在改造世界及在进行阶级斗争的实践中,同时改造自己。即不断进行锻炼、学习、修养、提高,克服自己身上存在的旧社会和剥削阶级中带来的各种毛病与缺点。并具体提出党员要进行马列理论上的修养,立场、观点、方法上的修养,道德、品质及工作作风上的修养等等。完全不是指脱离实践、闭门修养。在学习中,我曾写了一首诗:‘征途实践出真知,品德兼优百炼时。精琢细磨雕玉石,凌霜傲雪岁寒枝。’”(郑星燕:《回忆延安马列学院的峥嵘岁月》,吴介民主编《延安马列学院回忆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08—109页。)另一位学员在回忆当时的感受时也说:“少奇同志对党内各种错误思想意识的表现举例说明,对我震动很大。”“我因水平所限,当时还不能全部理解,只是对自己敲起警钟。少奇同志所指出的一些非无产阶级思想意识,自己力求克服,尽量少犯。”(李铮夫:《探索真理》,吴介民主编《延安马列学院回忆录》,第170—171页。)为了进一步满足广大党员群众的学习需要,继《解放》周刊连载了刘少奇的讲演稿后,1939年11月延安新华社出版了这一著作的单行本。《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出版发行后,在传播路径上呈现出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责编:王新玲、孙琳)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