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随着“三大改造”的全面推进, 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走向结束
随着国民经济的顺利恢复,民主革命遗留下来的任务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完成,到1952年,我国已经基本具备了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的条件,中国共产党及时决定从1953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与此同时,我国社会生活中也出现和积累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农民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与城市和工业对粮食、农产品原料不断增长的需要之间的矛盾,贫富分化开始显现,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时起时伏。这就使党不可避免地把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提到日程上来。1952年,毛泽东分析社会主要矛盾时强调:“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1页。)这标志着中国取得国民经济恢复的伟大胜利后,准备全力向社会主义过渡。
1952年下半年,毛泽东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经过一年多的酝酿,1953年12月,毛泽东将总路线最后表述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316页。)这条总路线的制定,标志着“向社会主义过渡”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1953年,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之初,毛泽东曾预计,完成“三大改造”,把中国基本上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大约需要经过三个五年计划,就是大约15年左右的时间。(参见《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316页。)而事实上“三大改造”的完成速度远比预想的要快。时隔三年,1956年9月15日毛泽东在党的八大开幕时就宣告:“在七次大会以来的十一年中,我们在一个地广人多、情况复杂的大国内,彻底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114页。)这样,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以建立,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我国今后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
“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着中国成功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但是,应该看到,这一“剧烈的社会变革”所处的时期,无疑还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1956年8月24日,毛泽东在对中共八大政治报告稿的批语和修改中指出:“我国的社会性质,目前还是一种过渡性质的社会。一方面,它已经基本上摆脱了资本主义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还有一些资本主义因素存在着,社会主义社会还需要几年才能完全建成。它正处在迅速变化的过程中。”(《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46页。)可见,“三大改造”时期的社会性质,毛泽东认为是过渡性的,即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的。
同时,也须注意,“三大改造”的全面实施,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社会历史使命的逐步完结。毛泽东批评“确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秩序”的观点是在1953年6月15日,当时正值“三大改造”全面实施。他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思想很明确:新中国成立后头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主要任务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未完成的任务,这时,新民主主义《共同纲领》的提出对社会发展无疑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当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彻底完成后,即进入全面的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要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结果,必将确立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必将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历史使命的完成。这个时期,再提“确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秩序”,自然是“不符合实际斗争情况的,是妨碍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的”。(参见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1953年6月15日)》,《党的文献》2003年第4期。)
1956年,随着“三大改造”任务的基本完成,过渡时期宣告结束,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
〔作者沈雁昕,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研究员,北京100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