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在探索创新中焕发感人魅力——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评介

2013年06月27日08:26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这是一个传递感动的故事”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引起热烈反响

记者 饶 翔

由河北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共同打造的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推出以来,导演陈力听到最多的两个字是“感动”。

“我带着10名小学生过来观看影片。来之前我们曾经排练过一个诗朗诵《周总理,你在哪里?》,也许是如今的孩子们对周总理不够熟悉了解,因此在诗朗诵时他们很难找到感觉。来看电影前,我布置学生们写观后感,他们还不乐意呢。在流着泪水看完影片后,他们却主动要求写观后感。”《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日前在邯郸工人剧院放映时,来自邯郸市滏东小学的教师李蓓在映后的观众交流会上说了这样一番话。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以上世纪中期中国遭遇三年自然灾害为背景,讲述1961年周恩来来到河北邯郸市武安革命老区伯延公社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里与当地村民之间发生的故事。公社主任郭凤林本着为党分忧的思想,采取了一系列弄虚作假的行为,但周恩来明察秋毫,甩开干部访贫问苦,得知真相后与毛泽东含泪通话,决定调整农村政策,取消大食堂分户吃饭。

据悉,影片在邯郸、武安、涉县等革命老区的第一轮巡映受到热烈欢迎,场场座无虚席。当影片回到武安露天放映时,老区人民纷纷闻讯赶来,在放映现场哭成一片;观众席中不时传出“周总理,周总理”的呼喊声。映后,一位伯延老乡说:“我亲历了这段历史,那时我才二十出头。影片中的情景跟当年周总理来的时候一模一样,周总理就是这么亲切,没架子。影片圆了我们伯延人民五十几年的梦,让我们这帮老头儿老太太活得更有劲头了。我的孙儿们平时跟他们说啥都听不进去,一看这电影就知道了,好日子来之不易,要好好过才对得起咱们国家。”

“这是一个传递感动的故事。”曾凭借《少年毛泽东》《爱在廊桥》等影片多次获得“五个一工程奖”以及“金鸡奖”、“百花奖”的女导演陈力强调这部新作“不是命题作文,完全是有感而发”。为了拍好这部电影,剧组多次到伯延当地采访,影片中的一些故事便是由采访得来,而老区人民的淳朴也让她颇为感慨:“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51年,大部分亲历者都已是70多岁的老人,但当我们一谈起周总理的这四天四夜他们就流泪,我们也深受感动。”在陈力看来,影片的基调取决于如何理解那个时代:“我是用一种温暖的心态来理解那个时代。一旦你真正走进生活,你总是能看到生活的希望所在。”

主演孙维民并不是第一次在电影中扮演周恩来,然而这一次的表演经历却令他分外感动:“最后一场与总理告别的戏,找了很多当地的百姓当群众演员。当时天气已经很冷了,他们穿着单衣,赤脚站在水里,站了很长时间。他们像真地见到总理一样,热泪盈眶,表现出的真情实感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入到历史情境当中。那是一种发自肺腑的感觉。”

在北京召开的几场观摩研讨会上,影片赢得了一致好评,被认为是一部应该向广大观众,特别是党员干部推荐的优秀影片。专家们认为本片具有很高的历史含量,深刻而尖锐地表现了历史的沧桑,着力塑造了领袖人物的人情、人性和人格魅力,同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要敢于说真话,听真话。

据了解,影片正在进行第二轮巡映,放映团队及剧组主创奔赴西柏坡、阜平等革命老区,驻石部队,接下来影片将走出河北赴山西吕梁、陕西延安等革命老区开展第三轮巡映,并计划推向全国各电影院线进行放映。

(责编:常雪梅、王新玲)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