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陈潭秋次子陈志远:最不忍心看父亲受审记录

本刊记者  吕其庆
2013年07月08日10:19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书报资本家”

武汉,对于陈潭秋和陈志远父子而言,都是完成最重要人生转折的地方。上世纪40年代,尚处少年时期的陈志远被父亲的革命战友接到武汉读书,在武汉二中读书期间,陈志远的物质生活很富裕,他告诉记者,党组织很照顾他,每月中央组织部都会给他10元钱的生活费,一些老同志,如瞿秋白夫妇也会不时给他零花钱,那时,10块钱不算小数目,陈志远手里总能攒下一些钱。“我就用这些钱买书、订报,宿舍里到处是我买的书,同学们都叫我‘书报资本家’”。孜孜不倦地阅读求索,陈志远逐渐了解党所领导事业的伟大正确性和无比的光明前景,也逐渐理解了父母所追求事业的崇高。也正是在这个阶段,陈志远立志要从事党的历史研究。

临近中学毕业,武汉二中校方坚持让陈志远留校任教,但为了能潜心研究党史,他还是决意报考大学,并最终考取了当时名气很大的南开大学历史系。

1953年,时年20岁的陈志远背上行囊离开父亲作为革命先驱引航战斗过的土地——武汉,北上天津,开始独自一人的求索生涯。

如愿以偿的陈志远在大学期间沉浸书海,翻阅大量历史著作、撰写了大量文章,因表现优异,毕业后得以留校担任历史教学工作。教学研究中,陈志远有机会看到父亲留下的书稿。“父亲是一个善于思考总结的人,从1921年到他生命最后时刻,他一直没有停止思考中国的命运和前途,并把这些思考都一一写了下来。”

虽没有直接受过父母教诲,但他们对陈志远一生影响颇深。陈志远告诉记者,父母的革命精神成为自己前进的动力,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都成为自己一生学习、工作、生活的鞭策。生活中每每遇到挫折,陈志远总会想起父母一生所作出的选择:他们用一生时光践行信念,用生命换取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

陈志远自幼因突发脑炎,右侧身体功能严重受损,普通人习以为常的生活和工作,他却要付出常人无法体验的痛苦和煎熬,但他总想:“比起父母等老一辈革命人用生命追求自己的信仰,身上的残疾又算得了什么?”

(责编:王新玲、赵娟)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