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杨国庆:寻访南口抗战遗迹
4 丰碑永存慰英灵
在民族危难时刻,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中华民族的热血男儿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烈的悲歌。每当来到这里,每当忆起往昔,崇敬的心情都会在老杨的心底油然而生。
重要的是让更多的后人知道。当年的一三九零高地,今天是一个前往八达岭途中的旅游点,这里的战争遗迹比较明显,出土的东西也很多,要是有个碑,应该会有更多到过这里的人,知道在这壮丽的山川之中,还曾经发生过一场大的战役。
2009年8月8日,在南口战役打响72周年这天,经过将近6个小时的艰难爬行,老杨和一伙“驴友”终于把刻有“迟来的丰碑”五个字的碑立在了一三九零高地黄花坡战场上。
八五零高地位于镇边城东南5公里处的昌平区马刨泉村西山沟里,边缘都是悬崖峭壁。1937年8月,中日两军在此进行了激烈的拉锯战,中国军队第四师二十三团、第七十二师四一六团将士阵亡大半,张治中的胞弟张文衷就是在这场战役中阵亡的。
为这些将士立碑,老杨也是酝酿许久。在走访战地的过程中,他发现当地人对八五零高地毫无概念,管它叫石猴岭。只有老人回忆,在前些年巡山植树过程中,曾挖出过头盖骨、腿骨等,可能是抗日将士遗骨。
经过近10次走访,查阅了大量史料,老杨最终确定了八五零高地的方位,并开始在亲友协助下筹备立碑事宜。
算上一三九零高地、八五零高地、于营长墓碑和横岭城横岭村纪念第四师和第七十二师阵亡将士的墓碑,老杨已经在南口战役的遗址上竖起了四块墓碑。
此外,他还亲手在狮子岭阵地、罗芳珪团阵地、八五零阵地和羊台子阵地刻了四块铭记抗日将士功绩的石刻。
“这回如果丢了南口,对于这一批阵亡将士,要想在南口山上立纪念碑,也只能希望在再度克复南口之后了。”说这句话的人,正是这场战役的指挥官,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三军军长的汤恩伯。最近,国家民政部重申了对抗日老兵政治上褒扬、生活上照顾的政策,这些官方和民间的举动都反映了人民对这些志士的爱戴和崇敬。也许,这都是汤恩伯没有想到的。
在寻访战场的时间里,杨国庆走了上万公里,收获了2000多件遗物,寻访了100多位村民,用坏了4个金属探测器,征集到的关于南口战役的资料摞起来有一人多高。老杨说:“台儿庄战役参战4万多人,伤亡7500人;南口战役参战6万多人,伤亡33691人。台儿庄战役纪念馆占地34000平方米,南口战役纪念馆会有吗?”现在不到50平方米的小小的地下室,成了他自己的“南口战役纪念馆”。
但是东西太多了,都没地方放了。老杨和昌平区档案馆联系,得到了后者的支持,将一些遗物暂时存放在档案馆。即便如此,地下室还是被子弹壳、水壶、炮弹壳,包括战役中坠落日机的机身风速管、防毒面具等塞得满满当当。
为了更好地研究南口战役,老杨还发起成立了南口战役研究会,目前会员已经有150多人。
青山有幸埋忠骨。76年过去了,当年的这片战场,经过植树、耕耘,渐渐难辨,古长城的残缺连同墙上的弹痕已被一处处地修复。当年战士们的鲜血经过雨雪的冲刷更是再也看不见了。
这里的山林静悄悄。但是亿万爱国同胞的心潮不会平静,他们永远忘不了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