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学习父亲优秀品质,不迷失政治方向

——专访袁国平独子、海军指挥学院教授袁振威
记者 吕其庆
2013年08月08日08:10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袁振威

[相关新闻]战死沙场以搏一快——袁国平写给母亲的信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风云激荡,无数仁人志士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树立了一座座巍峨的英雄丰碑,袁国平就是其中一位杰出代表。从1925年10月考入黄埔军校第4期政治科,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他的步履始终与党发展的历程紧密相连: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创建中央苏区,组建中央红军主力部队,五次反“围剿”,开辟抗日根据地,高擎抗日救国的旗帜向苏南、皖中、皖东挺进……风起云涌的大革命史和土地革命史,特别是我军艰难创建的发展时期,都留下他坚定的足迹。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和人民军队的壮大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1年1月,在“千古奇冤、江南一叶”的皖南事变中,袁国平壮烈牺牲,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时年35岁。此时,袁国平唯一的儿子袁振威不满两周岁。时光荏苒,沧海桑田,换了人间。腥风血雨年代出生的襁褓婴儿,如今已成为我国海军作战指挥学的主要创始人。70多年来,带着“出生日便是离别时”的遗憾,袁振威一直追寻父亲的足迹,在漫漫求索中,父辈的形象逐渐明朗,一个政党得以不断壮大,一个国家得以日益昌盛富强的答案也愈发清晰。盛夏七月,记者来到海军指挥学院,对袁振威进行了专访,聆听他与父辈的故事。

以殉道者精神为国家服务

——如果有100发子弹,要用99发射向敌人,最后1发留给自己

袁振威1939年5月出生于皖南,因父母忙于抗日工作,出生8个月尚未断奶,就被送回湖南老家,这时,早在长征前就被送到外婆家的大姐,13岁就给人做了童养媳;送回奶奶家的二姐,无钱治病而夭折。奶奶因袁国平的牺牲而哭瞎了眼睛,幼年时的袁振威一度牵着双目失明的奶奶讨饭度日。

“置身于革命事业的父亲,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为代价的,他曾经给家人写信就提道,‘此刻我自己身无分文,无法帮助家里,因为我们是以殉道者的精神为革命、为国家、为民族服务的’。”

袁振威告诉记者,父亲出生在湖南邵东县一个贫苦人家,凭着自己的聪慧和勤奋,依靠奖学金读完小学,并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在“一师”的革命氛围熏陶和毛泽东、田汉等进步教师的影响下,父亲很快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

袁振威拿出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的袁国平身骑高头大马,英姿飒爽。 1927年4月,北伐战争后期,蒋介石发动政变,“这是父亲在整装待发之际,给奶奶寄的一张照片,背面父亲写了这样一段话——‘此行也,愿拼热血头颅,战死沙场,以博一快。他日,苟若成仁取义,以此为死别纪念;万一凯旋生还,异日与阿母重逢,再睹此像,再谈此语,其快乐更当何如耶!’生也是快,死也是快,这就是父亲的生死观。”这种为革命事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生死观,铸就了永垂不朽的革命信仰。

1938年,袁国平调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是新四军领导成员之一。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北移中遭受国民党顽固派的重兵包围,蒋介石一手策划了皖南事变。袁国平与叶挺、项英一同指挥部队奋起抵抗,在突围中,身负重伤。“当父亲被战士们发现时,浑身血肉模糊,已经不能行走。父亲睁开眼睛,吃力地说你们走你们的,不要管我了!但战士们不肯把他丢下,就用树枝扎了副担架,抬着他走。在他们强渡青戈江的时候,被敌人发现,密集的子弹飞来,抬担架的战士一个一个倒下,后面的战士又冲上来把父亲抬起,过了江100多人的队伍就只剩下三四十人了。在此情景下,父亲挣扎地起身,把一个笔记本和7块大洋交给卫士连的副连长李甫,断断续续地说,你们赶快突围,不要管我了!出去一个,是一个,否则一个都出不去……并指着7块大洋说,这是党费……说完,乘战士不备,父亲悄悄摸出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

“这意外的情况把大家震惊了。战士们还清楚地记得,就在几天前,面对国民党顽固派的重兵围剿,父亲对部队作了战斗动员:‘如果我们有100发子弹,要用99发射向敌人,最后1发留给自己,决不当俘虏’。”时年35岁的袁国平,不愿连累战友,为部下举枪自戕,实现了自己的阵前誓言。

“父亲的牺牲,全军上下都为之惋惜。后来,父亲的战友们把对我父亲的怀念之情都倾注在对我的关爱上。他们不仅在生活上关心我,更是用父亲的优秀品质和事迹教育我,为我指点成长的方向。朱德伯伯曾对康克清妈妈说,‘小袁也是我们的孩子,叫他来北京,我们管起来!’周恩来伯伯教导我,要学习你父亲的优秀品质,不要迷失政治方向。”

【更多进入党史频道】

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为官僚主义画像

党史周刊|毛泽东:不要老是想着“我多么高明”

党史周刊|周恩来侄孙女侄孙回忆西花厅家规

周恩来解救刘少奇之女刘爱琴真相

邓小平一生中的两次“不握手”会议

731研究者发现日军滇西细菌战新罪证(图)

到底谁是第一个喊“毛主席万岁”的人?

是谁护送过毛泽东 力阻暗杀周恩来的阴谋?

合肥张家四姊妹:最后的民国淑女(图)

独家盘点|中共10次重要的整党整风和教育活动

解密叶群的性格与命运 和林彪一起揣摩毛泽东的心思

(责编:张湘忆、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