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陈独秀:一位悲情的革命家

2013年08月17日10:12   来源:新京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陈独秀:一位悲情的革命家(1)

革命的成与败

大革命的失败,最关键的因素是中共没有掌控武力,没有建立自己的职业党军,这确是莫斯科直接指导的结果。

1927年春夏,国民党清党反共,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国共合作关系宣告破裂。国民党随后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共产党则转入地下。对中共来说,大革命已经失败。革命失败,责任谁负?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应负而不负,只好让陈独秀“背黑锅”,当替罪羊,将全部责任加诸陈独秀一身,并命名为“右倾机会主义”、“右倾投降主义”。陈独秀深感冤屈却无处申诉。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学界才开始为陈独秀翻案正名。然而翻案正名之路极为艰难,唐宝林先生直接参与了这一过程。这部书可以说是唐宝林先生为陈独秀翻案正名而作,书前还专门交代了三十年来中国学术界为陈独秀正名的艰难历程。

笔者充分肯定学术界为陈独秀正名的重要意义,更敬佩唐宝林先生在书中为陈独秀正名所作的种种努力。不过,翻案与正名的工作,总以原案、原名为“对话”对象。而原案、原名不过是当时出于政治需要而下的政治结论,并非基于学理的严谨判断。亦因为此,要以严谨的学理去“证伪”或者“证实”那些政治结论,并非易事。更关键的是,翻案性的研究,其视野也难免为原案、原名的“问题意识”所牵引、所拘囿,因此而执着于“三次机会主义大让步”与《汪陈联合宣言》之类的讨论,将问题的着眼点放在了讨论谁应对革命失败负责,而漠视了大革命更丰富的面相。无论是官方史学,还是翻案史学,对整个大革命历史的研究,长期被“失败史观”所笼罩、所遮蔽,而看不到大革命其实也有相当成功的面相与经验。海外学界的相关研究虽不为“左倾”、“右倾”所牵引,但当他们立足于探讨1949年革命成功的因素时,更多注目于延安时期,而对陈独秀时期在中共历史上的重要意义同样低估了。

我们评价作为中共早期领导人的陈独秀,不可不对整个中共早期的历史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观察与定位。在1921-1927这短短的六年时间里,中共成长为一个拥有近5.8万党员,3.7万团员的组织,还有在其领导下的290余万工会会员、900余万农会会员和15万童子团,其组织触角辐射到全国大部分地区和各阶层民众。从工、农、学,到青、少、妇,如此范围广泛、规模宏大的“群众”,在短时间内被纳入到现代政党的组织体系中并被有效动员起来,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中共由一个知识分子的小团体,迅速成长为一个全国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革命力量,并奠定了群众运动的基本模式与路径,积累了丰富的策略、经验与技巧。另如中共早期组织、宣传的高超技巧,令同时期的国民党、青年党望尘莫及,自叹不如。在大革命时期,国民党的地方组织几乎为共产党人所“包办”。在1926年初国民党“二大”召开前后,大约90%的国民党地方组织实际处于共产党的控制之下,以至于中共中央可以直接向国民党各省市党部下发训令。这个时期国民党的舆论宣传,实际也为中共所主导。应该说,陈独秀时期,中共在组织、宣传与群众动员方面是相当成功的,相对于国民党、青年党具有明显优势,并一直保持和延续下去,成为中共革命最终成功的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正是中共在组织、宣传与群众动员方面的强大优势,威胁到了国民党的生存,使国民党人深怀恐惧,进而武力清党反共。

长期以来,我们将大革命的失败,归咎于以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对国民党的妥协退让。通过唐宝林先生的书,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这些妥协退让确实大部来自莫斯科的指示。其实,今天我们尚可讨论的是,大革命的失败,多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共对国民党妥协退让造成的,如果不妥协不退让就一定能确保大革命成功?抗战爆发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实际上就是以中共妥协退让为前提的,正是承认三民主义,承认蒋介石的领袖地位,承认国民党的执政党地位,才能与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维持两党关系至抗战胜利。再如指责陈独秀时期没有搞土地革命,其实,北伐时期,在没有土地革命的情况下,能将几百万农民发动起来,反证土地革命未必是动员农民必不可少的要招。抗战时期,中共从激进的土地革命退回到温和的减租减息,同样取得了很好的动员效果。

大革命的失败,最关键的因素是中共没有掌控武力,没有建立自己的职业党军。而这确是莫斯科直接指导的结果。苏联一方面援助国民党建立黄埔军校,建立革命武装,另一方面却指导中共走十月革命路线——就是动员工农群众,积蓄革命力量,等待适当时机,在大城市暴动,从而一举夺取政权。上海的三次武装起义以及之后的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以及秋收暴动等,均是采取城市暴动型革命的路径。中国的辛亥革命也是如此,确实有成功的先例。只是当两大革命党竞争时,一党有武力、有地盘,一党无武力、无地盘,胜负不言而喻。毛泽东正是从大革命的教训中悟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

(责编:程宏毅、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