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乡巨变:红色热土满目春
青山围绕的弄英村是韦国清同志的老家,这片曾经孕育红色火种的红土地,如今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走在平坦整洁的村道上,看着沿路家家户户鲜亮的乡村小“别墅”,村民陆荣干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我打从记事起就知道村里出了个大英雄,我们不能给他丢脸咧,这些年我们进城打工、搞种养、搞旅游,就是要把家乡建设得更好。”
记者在村里看到,崭新开阔的壮乡英雄文化园广场建筑和质朴的韦国清将军故居复原工程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拍照留念。这样的巨变不仅仅发生在弄英村。在武篆镇,游客们登上列宁岩、魁星楼,追寻红色的火种;在偏远山村里,也能看到游客游客呼吸新鲜空气,走进农家品尝墨米、火麻做出来的“长寿食品”,一边与百岁老人探讨养生之道的身影;在正月里,游客们还能参加当地的山乡歌会,跳起欢快的“舂榔舞”、“铜鼓舞”、“猴鼓舞”……
“今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38.85万人次,旅游收入2.914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0%和22.5%”该县旅游局负责人介绍道。近年来,东兰围绕“生态立县,旅游旺县”的发展战略目标,通过融合长寿养生、生态休闲、民俗风情、红色体验等具有地域特点和行业特色的旅游新品牌,强打基础设施建设和落地项目之战,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来自南宁的游客黄凤英告诉记者:“我们利用公休时间带小孩来这里走‘红色之旅’,就是让她接受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我们玩得挺开心。”
昔日老少边山穷的将军故里,何以发生如此巨变?在武篆镇红里村,我们找到了答案。
深山里,一条公路正在渐渐向前延伸,通向山里70多户瑶族人家。过去,这里只有一条羊肠小道,所有的物资都要靠人肩挑背扛运进来。自从“第一书记”韦振生进驻红里村,这半年来他一直都和群众同吃住同劳作,并积极联系上级各有关单位,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在他的努力下,这条预计投资98万元、全长4.5公里的通屯公路终于动工了。韦振生说:“我们作为东兰的党员干部,就是要继承韦国清等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把群众当作我们的父母一样,听懂他们的声音,听懂他们的需求,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
东兰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韦拔群、韦国清等革命先辈带领东兰成千上万的优秀儿女,通过血与火的洗礼铸造了对党忠诚,一心为民,追求真理,百折不挠,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对党员干部加强优良传统教育,以革命前辈的精神和事迹不断激励人鼓舞人,充分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助推东兰逆势而上、突破发展的强大动力。
如今,在“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中,老区人民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又掀起了一场清洁乡村的“革命”。截至目前,该县共组织党员干部参与清洁活动1.2万多人次,发动群众参加活动12余万人次,搬运和处理垃圾2100多吨。“有党员干部带头,现在河边水边、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确实比以前干净多了。”东兰县东兰镇巴拉村的韦阿姨高兴地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