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红水河畔添动力 将军故里展宏图

喜看革命老区东兰县继承革命传统抓优势谋发展新气象

2013年09月08日15:46   来源:广西日报

原标题:红水河畔添动力 将军故里展宏图

3 多方支持:和风惠雨润民心

东兰这块红色土地,留下许多感人肺腑的英雄故事:

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浴血奋战!

韦国清、韦杰、覃健、韦祖珍、覃士冕等5位共和国开国将军从这里走出!

东兰革命烈士纪念馆英烈簿上,写着2200多个烈士的名字!

在壮乡英雄文化园主要建设项目——壮乡将军纪念馆,珍藏着很多大量珍贵的图文资料,它通过融入场景、沙盘模型、雕塑、油画、多媒体演绎等展示形式和声、光、电等现代化展示手段,给观众带来极强的视听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自治区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东兰县开展韦国清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该县以纪念活动带动推进了一批民生项目,共建成家庭水柜3715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700多处,硬化村级公路17条159公里,新建屯级道路63条80公里,建成乡村码头22处,改造电网44个台区,改造民房2800多户。

“有了雨露花才鲜,有了阳光瓜才甜,有了夜草马才壮,有党才引幸福泉。”正如这首东兰山歌里唱的那样,多年以来,来自中央、区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一直是推动这片红色热土发展进步、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

——2003年,广西在中央及兄弟省份的大力支持下,集中力量开展交通、教育、通信、农贸市场等12大类7万多个项目的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这次大会战总投资达22亿元,使“东巴凤”的面貌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东兰获得12类29个大项目29027个子项目,总投资8亿多元。这次大会战结束了东兰无二级路的历史;结束了无广播电视转播中心大楼的历史;结束了无福利院的历史;结束了无乡镇司法所业务用房的历史。

——2009年8月至2010年5月,东兰县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全县有8.16万人畜饮水困难,其中有3.81万人需要挑水饮用或依靠政府送水供应。旱情牵动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心。随后,自治区先后投入2.25亿元推进民生工程,迅速启动“千秋治旱”工程,2010年投入保人饮项目建设资金近4000万元,是2009年的两倍;建成家庭水柜3374座27.6万立方米,是“东巴凤基础建设大会战”的3倍多;解决了6.3万人饮水难问题,是2009年的5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近2000万元,是2009年的6倍……

——2010年以来,为解决库区喝水、行路、上学、就业、增收“五难”问题,自治区先后在东兰实施库区屯级道路35条,投资2209万元;码头24个,投资163万元;人畜饮水项目78个,投资875万元;库区移民居住环境改善项目涉及1923户,投资2022万元;移民新村7个,投资260万元,惠泽1万户4万多名库区移民。

——2012年以来,自治区各有关部门累计支持东兰项目建设约1.5亿元,有力地支持革命老区民生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和2012年,自治区共安排给东兰中央和自治区本级水利项目资金1.01亿元,重点支持农村饮水安全、中小河流治理、小型农田水利、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等。

岩滩电站下闸蓄水后,在长乐镇形成一个4000多亩的库区水域——坡豪湖,周边的永模、更乐两村2000余人成了库区移民。2010年,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东兰决定整体规划建设坡豪湖,打造垂钓度假基地。村民覃世海告诉记者:“县里筹资270多万元,旧房改造、道路硬化、排污沟、立面装修,把巴更屯里里外外整修了个遍。我家两层楼120平方米,政府补助了1.5万元,大家对新村都满意呢!”移民→渔民→养鱼合作社股东→渔家乐老板,永模村拉二屯农民黄靖渝,近年来身份在不停变化。他说,生活越来越有奔头,都是党和国家给的甜头。

“去年,我的奶奶患了皮肤癌,花掉医药费2.6万元,新农合报销近2万元。她老人家常常感慨国家政策好处多。”东兰镇乐里村村民黄景宁说。今年上半年,该县参合农民68.262万人次获得新农合报销3093.89万元;发放城乡低保金3850.47万元、各类医疗救助163.32万元、80周岁以上高龄长寿老人生活补贴223.586万元。中央、自治区在减灾救灾、城乡低保、医疗救助、社会福利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改善东兰民生的力度,各级各部门积极完善制度,确保资金投入,因地制宜地落实政策措施,从而使这些政策措施真正发挥解决民生、改善民生的实效。这一个个“大礼包”,赢得了东兰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记者 许丹婷)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