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早年胡乔木

茆贵鸣

2013年09月13日14:34   来源:《党史博览》杂志

原标题:早年胡乔木

毛泽东:乔木是个人才

1937年7月,胡乔木抵达延安。他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此前使用了25年的胡鼎新改为“乔木”。

改名,是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许多有志青年的时尚举动,以示告别旧我,焕然一新。追求进步、向往光明的胡乔木,自然也不例外。将胡鼎新改成乔木,显然是受了《诗经 伐木》中“出自幽谷,迁于乔木”的启示。乔,形容高大;乔木,就是高耸、挺拔的大树。大时代在前,光明在前,号角在前,延安的青年,谁不希望自己成为一棵拔地擎天的栋梁之材?

胡乔木不仅自己全身心地予以向往并自得地陶醉其中,1938年7月与李桂英成婚后,还动员妻子改名为谷羽。谷,为山谷;羽,即鸟。鸟儿从深谷飞出,落在高高的树枝上——不正象征着嫁给了他这个乔木吗?

让胡乔木没有想到的是,当年与他同在清华园的同乡校友乔冠华,此时却在香港(后辗转至重庆)也不约而同地以乔木为笔名,撰写着后来被毛泽东誉为“可顶战场上两个坦克师”的国际述评文章。这样一来,在中国的抗战文化圈中,以及在日后中国的文坛和政坛上,便有了至今被传为美谈的“南乔”与“北乔”的重名趣事。

改了名的胡乔木先任安吴堡陕北战时青年训练班副主任,后又调任中共中央青委委员、毛泽东青年干部学校教务长、中国青年联合会办事处宣传部长,主编中央青委机关刊物《中国青年》。

五四运动20周年之际,毛泽东先是写了《五四运动》一文,继而在抗大作《青年运动的方向》讲演。恰在此时,胡乔木在《中国青年》上发表了新近撰写的《青年运动中的思想问题》《反迷信提纲》《科学和科学家的故事》等文章。其中《青年运动中的思想问题》一文,从青年运动和思想运动的密切联系,以及革命运动必须要有先进的思想作指导说起,从“马列主义本身的优点”和“它实际的成果和行动的表现”,分别论述了马列主义的特点和“广大的中国青年趋向马列主义”乃历史发展的必然。

虽然是不约而同,但正是在纪念五四运动20周年这件事上的“心有灵犀”,使胡乔木从此与毛泽东结下了不解之缘。

果然,由于毛泽东赏识“乔木是个人才”,1941年2月19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当提出要加强中央秘书处时,毛泽东提名调胡乔木前来中央秘书处,出任自己的秘书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秘书。

走进毛泽东的窑洞,胡乔木开始零距离地与这位世纪伟人相处。首次见面,毛泽东问他哪里人,有过什么经历。得知他是盐城人时,毛泽东若有所思,口中却似在自言自语:盐城,苏北盐城……片刻,毛泽东问:“东汉‘建安七子’有个陈琳,是你们苏北人吧?”

“是的。陈琳是古射阳人。南北朝时期,梁武帝太清三年曾于盐城地区置设射阳郡,后于陈宣帝太建五年改射阳郡为盐城郡。陈琳是否属于现在的苏北盐城,我不敢肯定,但在我们苏北家乡的大纵湖附近,有陈琳的墓葬。”胡乔木自幼受父亲的地方文史知识的熏陶,如今信手拈来。

听说盐城居然有陈琳的墓葬,毛泽东也来了兴趣,随即问道:“唐代诗人温庭筠写有一首《过陈琳墓》,读过吗?”

“读过。”胡乔木随即吟诵起来,“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胡乔木日后才知道,毛泽东十分喜爱并抄录过这首诗。

经过这次简单的面试,毛泽东对于眼前这位文雅清秀的盐城乔木,已是十分地看重了。

就当时还不满29岁的胡乔木而言,能够径直来到毛泽东身边工作并与之朝夕相处,当是他一生当中的重大政治转折。这种常人难遇的机遇和得天独厚的条件,使他日后无论在学习和领会毛泽东思想方面,还是学习和效法毛泽东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等方面,都能突飞猛进。这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里程碑。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湘忆、赵晶)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