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万千
董泽贵的学生、宜昌市五中校长李军算过这样一笔账:“一年只带两个班、100名学生,一个教师从教30年最少也要教一二千学生。按此推理,这个教育世家所培养的学生是数以万计的。”
1.学生年年祝寿
“董老师,祝你生日快乐!”“董老师,你身体还好吧?”“董老师,你还记得宜昌市五中1959届的学生吗?”……
这是2012年5月1日发生在董泽贵老人家中的一幕。当天是董泽贵的九十大寿,50多名全国各地的学生齐聚宜昌,共祝董泽贵“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远在山城重庆的学生周律亨来了,他送上藏头拜寿诗匾:“福星众望归,如来显神威。东风催桃李,海天耀光辉。寿星呕沥血,比松更高洁。南湖(宜昌市五中在该市南湖边)垂师表,山城(指重庆)思不歇。”
班长张志祥来了,送上书法作品表达景仰之情:“师生情谊感天动地留青史,弘扬美德尊师重教传佳话。”
学生李长运来了,送上装裱精致的祝寿联:“寿星经风雨辛勤九十秋,文星照天穹闪烁千万载。”
……
回忆少年求学往事,追述恩师耳提面命。这群耄耋学生围坐在董泽贵身旁,聆听她叫起一个个学生的名字,唱起生日歌。作为召集人的宜昌市五中原党支部书记王大成现场兴奋地说:“董老师虽然只教了我半年,但她宽广的胸怀,善良的心灵让我受益到今天。”
2.老翁千里感恩
2013年5月的一天,董泽贵家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85岁的朱复兴。他从东北沈阳专程来到宜昌,辗转打听,在80岁的校友王汉年的帮助下,才找到董泽贵的具体住处。
“终于又见面了!”朱复兴拉着董泽贵的手激动地说。
那是1948年,从宜昌市哀欧拿中学毕业的朱复兴考上了武汉大学俄语系。眼看就要到秋季开学的日子了,朱复兴却为上学的路费、学费一筹莫展,辍学的念头已经萌生。获悉此事,董泽恩找到朱复兴,毅然取下自己手指上的一枚金戒指交给他:“把它换成钱,作你的路费、学费。”
“当时我死活不收,董老师给我讲书中自有黄金屋、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鼓励我天下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朱复兴讲得动情、讲得老泪纵横。
朱复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被分配去了沈阳担任俄语翻译。虽然从此再也没回宜昌,但朱复兴的心中时刻牵挂着宜昌,牵挂着给予过他资助的董老师。“我是来还愿的,虽然董泽恩老师已经去世,但那个穿着旗袍、乐善好施的老师形象永远铭记在心间。”
3.桃李情牵恩师
2013年9月9日下午,董泽贵的家中热闹非凡。12位70多岁的高龄学生前来和恩师喜庆第29个教师节。
这群高龄学生围坐在老人的身边。“董老师,我以前只知道您是小董老师,董泽恩老师是大董老师,从来不知道您的家中竟然‘藏着’32位教师,您的家族真了不起!”学生陈仲强竖起了大拇指。
讲起陈东生,原市六中副校长姚昌琨说:“我除了敬佩,还是敬佩。”
“教育世家带给我的是心灵的震撼,精神的鼓舞。”学生李宗玉说。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董老师自己是这样做的,也是这样要求我们的。”原夷陵中学副校长梁智说,“董老师处处严于律己,给学生作表率,以自身的言行去影响我们,使我们从她的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这么多年来我们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是不轻率且负责任的。”
“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知足常乐”,这是董泽贵至今信奉的真理。她坦言,大姐董泽恩因为从教而改变了整个家族的命运,她只希望家族中的后来人,能够因为从教而改变更多学生做人做事及生活的态度。董雪樵说,在母亲眼里品德永远是最重要的。
“每当看着你们一批批学生走向社会,成为各行各业的栋梁,我就无比高兴,‘桃李满天下’,这是我这辈子最大的成就。”董泽贵说,教书育人是件幸福的事,整个家族都对教育怀有深厚的感情,一定要延续下去!
这个教育世家,在百年的风雨中坚毅前行,默默无闻中拥有了社会的认可,拥有了人们的景仰,拥有了为教育事业作贡献后内心的骄傲与自豪。(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片)(记者 夏 静 通讯员 徐 栋 蔡钧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