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纪念邓颖超同志诞辰110周年”网上访谈

实录:赵炜高振普廖心文李爱华谈"我们的邓大姐"

2014年01月20日18:4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主持人]:听到您说这个,我想起小学时候读的一个文章,“十里长街送总理”,听您描述邓大姐走的时候,这种人山人海的场景,我们真的能感觉到他们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多么重要。而且从她的这两份遗嘱当中能够感觉到,她可能惦念的不是自己的事,而是把自己身后的这些东西给别人减少麻烦,哪怕细节到一些衣物,哪怕是细节到别人送给我的东西还得送回去。我真的非常感动。

[赵炜]:我给你讲讲臧克家著名诗人,他怎么看待邓大姐的遗嘱,他写到,遗言动人心的一个短文。他给党中央的信,那七条遗言比千言万语更动人。字句虽少,但她的人格、品德,可以从中寻找到。这是最动人、最朴素、最概要、最传神的自我写照。

[赵炜]:它是一座丰碑,鼓舞人向高处攀登;它,是一面镜子,让每个人、特别是领导同志照照自己;它,是一副去污剂,使尘垢消而清白出;它,是一则万金难买可以传之后世的箴言。[11:58]

[赵炜]:魏巍,有名的作家:她的临终遗言,尤其感人肺腑,为之对全体中国共产党人殷切忠告,谁能无动于衷。

[赵炜]:所以我说读了,听了邓大姐的遗嘱,谁能无动于衷,想想吧。所以我在她身边27年,她的熏陶,我真的体会到她的心已经给党、给人民了,没有自己,跟周恩来一样,所以人们怀念她。今天你们还让我们作客人民网,非常感谢你们。

[主持人]:对,我们也是共同缅怀这伟大的女性。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在现代的过程中来缅怀这些革命先驱,更是对我们当代人的一种警醒、一种自我反省、也是一种学习。我们知道,遵照邓颖超的遗嘱和周恩来的遗嘱,我们没有给他们建立故居、纪念馆。所以我们在国家唯一一座,由中央批准,以夫妻名义命名的纪念馆,也就是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想问一下,因为两位的遗嘱已经都这么写了,而且非常明确,不许建立任何纪念的地方。那么,这个纪念馆是怎么产生的呢?

[李爱华]:对于先人的纪念,其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纪念馆的核心价值是寄托感情,这是大家都有共识的。特别是在当代,对伟人的纪念馆,它承载着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李爱华]:我现在想起赵阿姨和高局长都曾经陪同邓大姐到我们馆,我们有一个老的纪念馆是周恩来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纪念馆,1998年就建立了。当时,高局和赵阿姨都陪她去过。当时邓大姐有一句话,我们还记得。她说,感谢你们,我知道你们馆的建立不是为了恩来,而是为了青少年一代。

[李爱华]:邓大姐的遗嘱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承载着国家的使命,邓大姐还是对它有着深刻的认识,我们也有深刻的认识。最近我看到了一个领导人的一篇文章,他的那句话写得非常好,一个国家和他国家的人民尊重自己的历史、珍惜自己的历史,把历史作为发展的财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着眼未来、不断发展。

[李爱华]:我想这也是中央批准我们建馆的一个意义所在,这是我的理解。说到建馆,也有一个背景,也就是我刚才所说的,1978年建了一个周恩来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纪念馆,1994年中宣部批准在天津建立邓颖超纪念馆。这两个馆都是在遗址上建立的。

[李爱华]:特别是邓颖超纪念馆,是在天津“女星社”的遗址,那个遗址的建筑面积不到200平米。即便是那么小的一个馆,当时在京的全国政协委员,也是南开校友,有几位委员多次写提案提议,说要把这个馆的馆址还给南开中学。当然,这个提案,我们还是能够理解。他们在80年代初、90年代末的时候有有这种呼吁。同时,周总理、邓大姐的身边工作人员,比如说赵炜阿姨,也是其中的一个,也在呼吁。你把周总理和邓大姐的馆建在一起。前面说得是宏观的,说到具体的是有这么一个背景。1995年,天津市委市政府报请中央批准建立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我们馆是1998年建成的,赵阿姨那时候呼吁是最积极的一个,因为她在上面也呼吁,在下面也鼓动。我记得您那时候提案委员会的副主任,就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李爱华]:我觉得应该是说这个馆的建立真是实现了它自身应该实现的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的意义。我们馆是1998年建的,到去年底统计有1160万观众,去年的观众创了一个新高。2013年的观众有164万,因为有300天开放,平均每天有5000多个观众去,这其实真的对我们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继承和发扬周恩来邓颖超精神都起到很好的社会价值。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赵晶、谢磊)
相关专题
· 红色访谈
· 邓颖超纪念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