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善于利用报刊开展工作的陈云

2014年03月06日10:0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抓住重点精心写稿

1928年,中共中央党报的编者曾经撰文指出:中央不可能对每一个问题都发通告,对于临时发生的事变只能在党的中央机关报上拿出自己的意见。1931年初,中共中央为加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下达一个通知,决定改变以往的指导方式,“变过去发表极长的分析政治的通告的方式,而以党报的社论为代表中央政治局在政治上的分析与策略的指导……全体同志应根据党报的分析与指导来讨论工作,且必须纠正过去依赖和等待通告的习惯”。这个通知清晰地告诉人们,中共中央党报的每一篇社论都代表了中央政治局的思想,对实际工作具有毋庸置疑的指导作用,而且党内全体同志都应养成一个习惯,即用党报来指导工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党报社论几乎等同于党的文件。这种办报思想在中共党报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此时,陈云作为到高级领导机关工作不久的年轻人,经过几年的锻炼,也积极撰写文章,发表见解。

在苏区:深入调查,以文纠“左”

在中央苏区,陈云通过深入调查,很快发现当地各业中普遍存在机械执行《劳动法》的教条主义,发现工会在开展经济斗争中存在“左”的做法和要求。为此,他先后撰写了多篇文章,发表在《斗争》和《苏区工人》报上,表明自己的意见。

陈云在《苏区工人》报上发表了《在纠正工人经济斗争“左”的倾向中我们所作的错误》,客观地反映苏区职工运动,交流工作经验,指导与推动苏区工人运动的发展。在《斗争》上发表了《关于苏区工人的经济斗争》,文章写道:“在领导工人的经济斗争中,还存在着另一种极端危险的‘左’的错误倾向。这种倾向,表现在只看到行业的狭小的经济利益,妨碍了发展苏区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根本利益。”为进一步认清问题的根源,寻求切实解决问题的方法,陈云还身体力行前往福建汀州进行京果业调查,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最终促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对《劳动法》作出修改,重新颁布。

据统计,自1933年4月至9月,陈云笔耕不辍,在《斗争》上发表10篇文章,涉及工会工作、领导方式、职工运动等诸多方面,为纠正苏区工作中的错误,指导苏区工作的开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延安:剖析典型,整顿党纪

1937年,陈云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开始领导党的组织工作。按照党中央的要求,为最大程度地补充新生力量,陈云主持起草了《中央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此后,在中共中央及以陈云为部长的中央组织部直接领导和推动下,各地党的组织和党员队伍得到迅速发展。但是,随着党员队伍的壮大,党员的成分和思想问题也相继突显,特别是“刘力功问题”的出现,使陈云对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进行了深入思考。

刘力功,延安的一个知识分子,1938年入党,曾分别在抗日军政大学和中央党校学习。当组织安排他去基层锻炼时,他不服从安排,坚持要进马列学院或回原籍工作,还以退党相威胁。组织上多次找他谈话并耐心进行说服教育,他却依然拒绝执行党的决定。最终,中央党务委员会开除了他的党籍,并向全党公布。

围绕“为什么要开除刘力功党籍”的问题,陈云组织延安各机关、学校开展了一场讨论,并在1939年5月23日写了《为什么要开除刘力功的党籍》的文章发表在《解放》第72期上。在文章中,陈云通过剖析这个典型事例,论述了共产党员要加强党性锻炼,特别是遵守党的纪律的极端重要性,由此引发延安机关和学校的极大震动。“干部学生纷纷从刘力功事件中检查自己的小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检查是否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是否遵守党的纪律。”一些要求重新安排工作的干部、学生,主动撤回请求;一些分配工作还未到岗的干部,立即打起背包出发。延安一时出现了“三多三少”的现象:讲个人要求的少了,服从组织分配的多了;图安逸比享受的人少了,要求到前线和艰苦地区锻炼的人多了;自由主义现象少了,严守纪律的人多了。一个遵纪守法、团结奋进的气氛悄然兴起。

5月30日,陈云在《解放》第73期上发表了《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提出了党员的六条标准:第一,终身为共产主义奋斗;第二,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第三,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第四,百折不挠地执行决议;第五,做群众的模范;第六,学习。这是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对党员标准的完整概括,对党员队伍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1943年又被中央列入22篇全党必读的整风文献。文章所提的六条标准,一直成为广大干部、党员在整风中自我检查、自我批评、自我教育的重要依据。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思瑶、赵晶)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