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从童养媳成长为红军指战员
主持人:有这稳重的气势,坚定的信念。每次一谈到奶奶,我发现石老师都会特别有感而发,关于奶奶的这个人当时的那种精神。我们还知道关于奶奶这方面,在湘鄂赣她也是非常有名的,大家就说她在妇女运动方面成绩斐然,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潘平:我奶奶在湘鄂赣和鄂东南在发展妇女运动工作方面是强项,从小自身的原因,受到压迫,然后是童养媳,这种艰苦的环境里面她发展妇女运动过程当中以自身为榜样作为例子,我奶奶自身从一个童养媳到一个红军的指战员,引起很多妇女同志的拥护。因为当时大多数妇女同志跟我奶奶的命运差不多,都得不到自由,婚姻的自由,恋爱的自由,乃至男女的平等,所以我奶奶当时在大会上经常说你们参加革命以后,第一保证有饭吃饿不死,第二你们获得婚姻自由,恋爱自由,第三男女平等。
主持人:完全改变她们自身的状态。
潘平:对,改变命运。所以在湘鄂赣我奶奶培养了一批基层组织的妇女干部。胡筠跟我奶奶不一样。
湘鄂赣“双芙蓉”是革命女性的杰出代表
主持人:她们俩被称为“双芙蓉”。
潘平:对,她从小是资本家小姐,她从小读的书比较多参加革命,她参加革命更多讲马列主义,发展妇女运动,资本家小姐参加革命,本身她的煽动性和鼓动性非常强。大家说你资本家的小姐都去参加革命了,穷人的孩子更要去参加革命,推翻封建社会,所以她们俩经常并肩作战。她们不但在妇女运动方面,还在武装斗争方面两个人出生入死也很厉害。我记得我奶奶曾经讲这么一个事,她说当时彭德怀元帅在鄂东南的时候,要我奶奶去侦查一个敌情,我奶奶当时把吃饭的碗摔破,用碗的碎片把脸上、胳膊上全部划破,划破流血,用泥巴把流血的地方糊住,拄着拐棍,去侦查敌情,把人数、枪支弹药摸的清清楚楚,第二天带着部队把国民党全军歼灭。她跟胡筠两个人经常在湘鄂赣里面,骑着马一天跑几个县是很正常的,有时候到不了根据地,怎么办呢?就睡在山沟里面,睡在庙里面,碰到少数的敌人就给歼灭掉,碰到多数的敌人就往山里面跑。
主持人:当时奶奶做的工作主要是收集资料。
潘平:收集情报,随军行动,发展妇女运动工作。她和胡筠有两个共同特点,一个是两个人长得都很漂亮。
主持人:那很引人关注,所以要乔妆打扮一番。
潘平:对,长得很漂亮,第二个特点就是不怕死,很有榜样的力量,打完胜仗以后,敲锣打鼓欢迎她们,老百姓在敲锣打鼓欢迎她们。
主持人:当时潘老师给我们讲这样一个小例子,石老师从您的角度来看,她在经历湘鄂赣苏区最初的创建到最后游击战争的全过程,这样一个革命女性在您眼中是怎样一个展现呢?
石仲泉:应该说非常杰出。
主持人:非常杰出,一个很高的评价。
石仲泉:非常杰出。在整个土地革命战争里都有一些出色的女性,好多重要的领导人和家属都到那边去,还有其他的根据地,包括湘鄂赣这种杰出的女性,比如“双芙蓉”这是很突出的,相当不容易。他奶奶这样的女性应该说把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质很集中的展现出来了,2011年习近平还是国家副主席的时候,纪念苏区精神八十周年的时候,他有一个重要的讲话,对苏区精神,这不仅是对苏区,实际上是涵盖全国和苏区的精神内涵做了一个表述。这个表述有28个字、7句话,一个是坚定信念,二个是求真务实,三个是要一心为民,四个是要勤政廉洁,五个是艰苦奋斗,六个是争创一流,最后就是无私奉献。这句话后面还有一个“等”,不仅是七句话,还有,很多,内涵很丰富。就从这七句话来说,他的奶奶都充分的体现出来了
主持人:在她身上都具备了。
石仲泉:都具备了,所以是很完整的、很全面的体现了苏区精神。他的奶奶,包括他爷爷,那是整个中国共产党人苏区精神杰出的光荣代表。
主持人:很典型的一个代表。
石仲泉:很典型。没有坚定的信念,像他奶奶那样出生入死,都是提着脑袋去革命。骑着马要通过封锁线的时候,他奶奶是倒在马的肚子下面冲过去。
主持人:在马腿中间那个位置。
石仲泉:就是腹部,上面的目标很大,躲在在马腹上,就冲过去了,这就要一点本事。
主持人:尤其是一个女性,大家觉得都是一个弱者,在那种大环境的复杂紧张氛围中,又加上在马背上奔跑起来的颠簸,这个大家是可以想象的。
石仲泉:就这样冲过去。有时候要通过很多敌人的封锁线,带领一个游击队,那时候有好多人都牺牲了,他奶奶就跑到河沟里头去藏起来了,最后才跑出来,这都要有一种出生入死的坚定的革命信念,否则没有这种信念,坚持不下来,这个相当不容易。
主持人:石老师提到奶奶相当不容易,由衷的这种感情就出来了。
石仲泉:还有湘鄂赣、鄂东南那里,我过去了解过,他们干部干工作那都是跟老百姓同甘共苦的,苏区赣南的好作风在全国流传的很广,在阳新也有一句话“吃的是金丝汤”,什么是金丝汤呢?红薯,红薯是金丝汤。穿的是金丝鞋?什么是金丝鞋呢?都是草鞋,黄色的。睡的是金丝床,也是稻草铺的,下面垫的也是稻草,这不就是床嘛。
主持人:在当时那种艰苦环境下大家还是自娱自乐的精神来鼓舞。
石仲泉:就在这样一种环境之下,来进行革命的,很不容易啊。所以它不像现在我们当干部的条件很好了,当时是这种情况,那就是一种很好的艰苦服务的作风。
主持人:那时候真是奉献精神。
石仲泉:奉献,没有奉献做不了的,这样的话群众才拥护你,才跟着一起闹革命的。所以在他奶奶、爷爷身上充分体现了这种苏区精神。七句话、28个字,展现无疑。
主持人:七句话,28个字,苏区精神,这是石老师对爷爷奶奶的评价。说到爷爷奶奶,在当时社会当中人们自由恋爱是很难得的,爷爷奶奶是怎么走到一起的?这中间有没有小故事?
潘平:这里面我奶奶也讲过多次,他说认识我爷爷的时候是在鄂东南红三师认识的,我爷爷在红三师是一个文书参谋,他有文化,外表比较秀美,很腼腆,很儒雅,比较女性化,外号叫涛姐。我奶奶当时没有把他放在眼里,我奶奶当时都是战斗英雄,打完胜仗回来敲锣打鼓欢迎她,很厉害的。我爷爷心里也有点不舒服,他就去参加革命,上前线,从排长、连长、营长干起,证明他自己能打仗,在打仗过程当中他就向我奶奶学习,我奶奶教给他实践的游击战术,这样两个人相处机会就比较多,这是产生感情的一个基础,真正让我奶奶喜欢我爷爷的是,是我爷爷写得一手好字,就是他的毛笔字,当时据我奶奶说,那个时候的毛笔字字帖就是他写的。
主持人:开始临摹他的字体。
潘平:对,他的学问非常深,这样两人产生了恋情。一个是我爷爷教我奶奶写字,奶奶没有读书,教她写字,教她识文化。我奶奶教他战场实践战术。
主持人:两个人正好互补了。
潘平:对,正好互补。这样两个人产生一种感情,我奶奶说我爷爷他战争当中还是有很多缺点,我奶奶打仗喜欢打游击战、伏击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我爷爷不一样,他就是剩下一个人也要打,我是军人,我到战死为止。但是我奶奶就不同,所以当时都称我奶奶为土匪婆子,抓不到她嘛,一打她,就跑了,山上躲起来,半个月不见面,等国民党驻扎下来,她就去偷袭。
主持人:松懈下来的时候,她突然又出现了。
潘平:对,这样的话她俩虽说是聚少离多,但是他们俩个有共同坚定的革命信仰,从来没有退缩过革命,然后真正做到一个是抛头颅,一个是洒热血。
主持人:虽然潘老师说爷爷奶奶之间聚少离多,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两人之间的感情还是很密切的,我们也了解到在1940年孩子刚刚出生满一个月的时候,爷爷就牺牲了。
潘平:对。
主持人:能不能给我们回顾这一段历史。
潘平:这一段历史比较惨痛,我奶奶讲起来以后经常是非常伤心。当时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国共两党合作了,一致抗日,南方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被改编为新四军,中央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我爷爷在新四军下面当大队长,当时我奶奶怀孕了,组织上考虑她怀孕在身,在监狱里面受过严刑拷问,身体受过严重摧残,组织上派我奶奶回阳新县新四军通讯处做一些情报工作。我爷爷带着游击队去向湖北嘉鱼这一带抗击日本鬼子,据我奶奶回忆,爷爷跟日本人激战了五天五夜,把日本军给打退了,但是自己的游击队也损失了2/3。如果我奶奶在的话,会主动提出来转移,但是我爷爷就不转移,那天晚上驻扎在附近的几个民房里面,日本人很狡猾,学会了偷袭,半夜三四点来偷袭,偷袭以后整个游击队全军覆没,警卫员送情报之后回来看到驻扎地里面火光冲天,我爷爷的部队已经全军覆没了,我爷爷的头被日本人砍下来了,警卫员把他的怀表、钢笔拿过来给我奶奶报信。当地的村民看我爷爷这种惨烈的状况,就把他的头颅取下来,头颅被日本人吊在树上半个多月,取下来以后和身体一起放在简易的棺材里面,日本人又赶回来了,把棺材和我爷爷的头颅全部捅烂,然后丢到河里面去了,尸骨无存。我奶奶听说这个事情以后,我太爷爷就伤心的不得了,唯一的一个儿子牺牲了,每天清晨在农村的茅房里面蹲着哭,他不敢对我奶奶哭。
主持人:害怕她心里更脆弱。
潘平:对,每天早上去哭,哭了3个多月,被我奶奶知道了,我奶奶就教训他,那么多革命同志都牺牲了,你儿子就不能牺牲啊,我都准备随时牺牲,革命就是要死人的,吓得我太爷爷以后他都不敢哭了。
主持人:所以当时奶奶在当时这个女性真不容易。
潘平:特别坚强。
![]() | ![]() |
相关专题 |
· 红色访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