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邹韬奋:以笔为剑战而不屈

(北京)刘火雄

2014年04月08日10:0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拒绝生活书店与正中书局“联合”

邹韬奋刚出狱,又在上海创办了《抗战》三日刊,该刊随后与柳湜主编的《全民》周刊合并,更名为《全民抗战》。与此同时,当局对邹韬奋出版言论的压制也更加严厉。

1938 年,当局颁布《战时图书杂志原稿审查办法》和《修正抗战期间图书杂志审查标准》,要求所有出版物须重新送“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审查,发给审查证,印在封底上,才能出版。根据其规定,除了“本党及各级党政机关之出版物”之外,都不能“原稿审查手续”。针对这些倒行逆施,邹韬奋接连在《全民抗战》上发表了《审查书报原稿的严重性》等文,明确指出:“采取审查原稿的办法,对于舆论的反映及文化的开展实有莫大的妨碍”,“我们所诚恳希望的是在三民主义最高原则下,予耳目以相当范围视听的自由,而不加以过于严厉的限制与束缚。”

在国民党参政会上,作为参政员,邹韬奋接连提出“请撤销图书杂志原稿审查办法”相关议案,但当局并未采纳。“重庆市图书杂志审查会”刚成立的时候,邹韬奋一度亲自造访,与审查会负责人理论,并“抢救”出一些被当局认为“应予免登”的文章。后来邹韬奋再去“抢救”稿子的时候,遇到的却总是蛮不讲理的总干事,对于邹韬奋的正当要求,对方每次都官腔十足,百般刁难。邹韬奋不得不“实行了战略上的自动撤退”。

1939 年重庆遭日军大轰炸后,邹韬奋从冉家巷搬到学田湾衡舍,和国民党“CC 系”代表陈果夫毗邻而居。有友人问他为何如此安排。邹韬奋颇有感慨地说,一来合适的房子难找,二来可以让这类老爷们亲眼看到我们每天都忙着干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韬奋在反动派的诽谤面前,是心怀坦荡、无所畏惧的。”而在大轰炸期间,邹韬奋带到防空洞的随身物品,除了读者来信,往往就是作者稿件。

时局动荡,生活书店的境遇也越来越险峻。1939 年4 月,西安生活书店被当局查封,财物、现款等被洗劫,有店员遭逮捕。此后,各地生活书店遭搜捕的事件不断发生。邹韬奋一再向当局文化主管部门负责人交涉,都推说是“地方事件,不是中央政策”。在交涉过程中,国民党特务头目徐恩曾、戴笠都找邹韬奋谈话,劝他加入国民党,均遭到了拒绝。

1940 年6 月,国民党派出3 个会计专家突然来书店总管理处查账,检查是否领取共产党津贴,结果毫无所获。来人不甘心,第二天又找生活书店同事谈话,邹韬奋义正词严地指出:“书店的事情一概由我负责,有什么问题尽管问我。在这里服务的同事,我有责任保护他们,不能随便找他们谈话。”对方只好退却。黔驴技穷之时,国民党主管文化出版的刘百闵出面,提出生活书店应与国民党办的正中书局、独立出版社“联合”或“合并”,成立总管理处,请邹韬奋主持,管理所属3 个出版机构,各店对外的名称保持不变。但邹韬奋表示,所谓联合与合并,不过是消灭与吞并的别名罢了,绝对不能接受。刘百闵还想以投资入股的方式打入生活书店,并派两个人挂个空职“监督”,让政府放心。此议同样遭到拒绝后,刘百闵摊牌说,这是蒋总裁本人的主意,不能违反,还是接受为利,否则到时将“全部消灭”。邹韬奋毫不退让:“我认为失去店格就是灭亡,与其失去店格而灭亡,还不如保全店格而灭亡。我的主意已决: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谈判就此破裂。最终,生活书店只剩重庆等地分店仅存,其余50 多家分店均遭封闭。

“皖南事变”社论被禁,开“天窗”抗议当局1941 年1 月,“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在《新华日报》头版头条发表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邹韬奋也为《全民抗战》撰写了社论,指出事变并不是单纯“军令”、“政令”问题,不能否认在实质上是党派斗争,要解决这一问题,要求“从根本上加强民主政治,巩固抗日党派的精诚团结与合作”,国难当头,发生这种事件,只能使“亲者痛,仇者快”。

该社论在送审时被“国民党审查判了‘免于刊登’的死刑,送进了棺材,只好开个天窗”,以示抗议。夏衍曾在《韬奋永生》一文中写道:邹韬奋办刊物的特点是抓“一头一尾”,头就是社论,尾就是“读者问答”。他主编《大众生活》的时候,每一期的社论几乎都是亲自执笔,并在写作前后在编委会上听取编委们的意见,还广泛咨询不同领域的专家,如国际问题求教乔冠华,经济问题听取千家驹意见等。在邹韬奋看来,“刊物没有社论,等于一个人不讲话,要讲话,那么既不能讲错话,也不该讲得含糊不清。”至于读者来信,“他每一封都看,看了之后挑出一些有代表性的来亲自作答。”

面对刊物屡遭封杀,失望之余,邹韬奋经与周恩来等人商议,决定再次转移阵地,转道桂林坐飞机去香港,继续出版事业。邹韬奋所乘飞机起飞后两小时,蒋介石“坚决挽留”的密令就到了。然而,随之爆发的太平洋战争,致使香港被日军侵占,邹韬奋的出版理想再次被击碎。在东江游击队的保护下,邹韬奋与柳亚子等文化名人混在汹涌的难民潮中离开香港,暂时潜伏于广东山区。此后,国民党特务在广东四处活动,蒋介石的密令内容也变更为“就地承办,格杀勿论”。最终,出于安全考虑,邹韬奋只得避走新四军苏北抗日根据地,开始了新环境下的斗争生活。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思瑶、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