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任弼时的长征岁月·西征篇

宋毅军

2014年04月21日16:4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这些指责不符合战场实际,又和军委4天前的火急电令自相矛盾,反映了李德控制下的军委在指挥上的混乱。10日24时,军委以朱德的名义给任弼时、萧克、王震的电令中说:湘敌十九师已逼近城步、江头、梅溪一带,可能向红六军团追击、堵截,红六军团“抵丹口后,如因山大,给养困难,不便久停,应即于明(十一日)在丹口以西山地准备伏击追敌”。红六军团的行动方向没有违背军委的电令。至于来电所说的绥宁、靖县、通道的三角地带,敌人正严阵以待,红军不宜硬攻。

原来这时候,中央红军即将从江西南下,开始长征,何键感到湖南东西两面都将受到红军的威胁:西面,红六军团有向城步、绥宁地区进出与黔东北的红军会合之可能;东面,中央红军行将从赣南入湘。何键当即调整部署,抽调主力固守赣江及长岳铁路,而把“追剿”红六军团的任务交给了桂军第三追击军代理军长廖磊,由廖统一“指挥调遣”湘桂边的部队。廖磊即制定“追击计划”,12日令湘军李觉师向绥宁急进,13日又令向靖县截击,胡达旅开绥宁;绥宁至通道的要隘由湘桂两军的一个师一个旅防堵,廖本人则向靖县方向截击;贵州的国民党军正向黔东地区频繁调动。如果红六军团按中革军委电令进入绥宁、靖县、通道三角地带,敌人前截后追,南北夹击,不但无法北上与红三军会合,且必然陷入腹背受敌的死胡同中。

为争取主动,任弼时等决定离开城步、绥宁地区,由通道向黔东南兼程前进,并向中革军委报告。9月18日,进到通道西北的新厂地区时,湘军两个团追来。他们以为“疲困已极”的红军不敢应战,因此孤军突出。红六军团领导决定集中兵力,杀一个回马枪,消灭这股敌人,争取行动自由再向贵州转移。于是,激战一日,给追敌以歼灭性的打击,这支湘军只得退回靖县,红军缴获甚丰。这就是红军入黔第一战——新厂战斗。这时,军委才同意红六军团入黔,但又限定:“缩短行程”;“不应让敌人将我们压迫到所规定前进路线以西的地域”。

新厂战斗后,红六军团进入贵州的清水江流域。清水江流域是苗、侗两族人民聚居的地区。长期以来,他们受反动政府和军队的欺凌,仇恨很深,每当反动军队进村,他们手持利器,扼守山寨,防被洗劫。任弼时严令部队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尊重兄弟民族的风俗习惯,军行所至,沿途张贴布告,散发传单,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当时任军事裁判员的何辉回忆道:

部队在贵州苗族地区时,有一次师部通讯连押送来一个老太婆,五十来岁,虽然用绳子捆着手,但毫不示弱,说一口土话,可惜我们听不懂。据通讯连的报告和来人说,她不让红军在村里宿营,还想用刀砍杀红军战士。说着,来人将一把苗族人砍柴的刀递交给我。这刀长柄,钩头,非常锋利,是苗民上山劳动必带的工具。看来持刀行凶,人证物证俱在。如何处理?我去请示弼时同志。他看了报告,听了我的汇报后说:“少数民族人民受了国民党的欺骗宣传,对我们不了解,我们不能简单化处理!”他考虑半晌,说:“把人放了,刀还给她,向她表示红军是保护少数民族的,经过这里是过路,不侵犯他们的利益。”我照他的意思把老太太的绑松了,用手示意表示红军和他们是兄弟,把砍刀交还到她手里,准备送老太太回山寨。这一来,苗族老太太脸上表情突然变化,不像押来时那样气势汹汹充满着对抗情绪。

何辉至今还说:“任政委给我上了一堂民族政策的课!”

进入贵州以后,红六军团行军作战处处被动,不像在湘南时那样机动灵活、有声有色。固然是由于“地无三尺平”的贵州,山高路少,指挥机关又没有详细的军用地图,而中革军委来电所规定的行军路线又很具体,有些小地名在普通地图上根本找不到,问当地居民,他们久居山寨,二三十里外的村寨道路就说不清楚。因此,任弼时曾电告中革军委:“希望以后布置行动时的小地名(要)指明其所靠近的大地名。”更主要的方面是,被彭德怀称为“只知道图上作业的战略家”李德,往往根据不可靠的情报或在地图上画直线规定部队行动路线,而且不准改变。这就使得在湘桂黔3省被敌人围追堵截的红六军团大大削弱了机动性和灵活性,甚至几番与敌人遭遇,陷于被动。对李德的指挥,陈云在《英勇的西征》文中写道:

我们总是按照纸上画好的直线笔直前进。结果到处都遇着敌人迎击,因为他们老早从地图上知道了我们将经过何地,走向何方。于是我们自己不能取得主动地位去袭击敌人,反而变成了敌人袭击的对象。我们本应以更快的速度前进,以更快的速度占领地点,而我们却要在不利的条件之下搏战才夺取了这些地方。敌人有汽车及其他转运工具,而我们则走直路,坚持不肯改变方向,可是地图上往往画得不对,于是我们常常陷于绝境,而不得不重新折回。

文章所说的,虽然是中央红军行动时的情况,其实也是红六军团转战湘桂黔边时的写照。9月20日,任弼时等接到以朱德名义发来的电报说:“甲、据尚未证实的情报,我二军团的部队已占领思南、印江、清江并向石阡前进。乙、为取得协同动作,依据我们8日的训令不变。而我们的前进路线特确定:由现地域经清江、青骆、思县到达省溪、铜仁、江口地域。然后设法与二军团首长取得联络。在前进中将要渡过两道河……”

两道河,一道是清水江,一道是 阳江,均在黔东镇远以南地域,来电规定了渡河地点,强调渡 阳江时,向北不得过镇远。这是一份内容极为混乱的电令。第一,“尚未证实的情报”其实是错误的。这时,红三军既没有占领印江,更没有占领思南;相反,黔军5个团正从印江向黔东根据地大举进犯,企图把红三军挤出根据地。贺龙、关向应等已转到外线作战,直到9月底,贺龙率第七师方在印江县的木黄村组织突围。第二,从黎平到江口的北上路线走的是一条地图直线,沿途要渡过清水江和 阳江,行程虽短,但部队进入两水之间必将陷入被动。第三,镇远以南,清、 两水间正是国民党军企图围歼红六军团的地域。特别是镇远,是黔东门户,扼荆楚上游,据湘黔要道,山川险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黔军早已调兵设防。按这条路线北上,红六军团便接二连三地与敌遭遇,处处被动。

三次遭遇战部队损失严重并且陷于重围。任弼时坚定地说:“哪怕牺牲一点也要突出去。”“我们都是为土地革命出来的,要同生死、共患难,坚决打出去。前面就是贺龙的部队,打出去就是胜利。”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思瑶、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