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在列宁小学的日子里

朱正平

2014年04月25日09:1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党史文苑》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1931年下半年,中共修水中心县委和修水县苏维埃政府为了提高苏区人民的文化水平,培养人才,根据湘鄂赣省苏文化部的指示,决定在东皋勘下冷氏祠堂(现古市镇月塘村“一圣娘娘”殿)创办一所列宁高级小学。当时湘鄂赣省管辖的20多个县中,只是在修水、万载这两个建有中心县委的县,开办一所这样的学校。学校原计划招4个班、200名学生,学制两年。

修水列宁小学分甲、乙两班,有一百零几名学生。我当时只有10岁,由四区一乡苏维埃介绍去这个学校,编在乙班。我们同学一是来自贫雇农的子弟,二是工人子弟,三是烈军属子弟,四是革命干部子弟。学生以修水籍的为主,毗邻的平江、通城也有人来这里读书。学校配老师5人,校长、总务各1人。学校开办时,县文化委员会派了副主任樊肖南来当校长。这个同志是个工农干部,工作虽积极肯干,对师生也十分关心,但不懂教学,打不开局面。不久,县委就把县委常委、秘书长马宗石调来接任校长,以便加强领导,把学校办好。樊肖南改当学校的总务。马校长来后,工作抓得有条不紊,不久就改变了面貌。

我们这些同学全在学校住宿、吃饭,不仅不要书籍费、学费,而且伙食也由公家供给。县苏维埃还计划为每个学生添置一身校服,后因环境恶劣,搞不到钱,每人只发了一顶红五角星的帽子、一条红领巾、一双青色绑腿。

学校是本着因陋就简的原则开办的。一所旧祠堂,既是我们的教室,又是寝室和食堂。祠堂挂的那些“五世同堂”“节孝流芳”等为封建伦理唱赞歌的大匾就成为了学生的床板,而那些大小祖牌则成为我们的课桌面和小黑板。课本不足,老师给学生誊抄,没有红墨水,就用红土水批改作业。

1932年上半年,黄龙山上的地主武装卢伯魁挨户团串通平江的常备队经常骚扰苏区。县委为了师生的安全,把学校迁到东山傅家祠堂。师生们就在这里读完了第二个学期。到了8月,学校已经发了第二学年的开学通知,可恨国民党正发动第四次“围剿”,敌第五十师侵占中共修水中心县委驻地渣津,修水苏区被切成两半,交通阻隔,学校安全得不到保障。在此种情况下,学校只得停办了。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思瑶、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