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一国两制”理论在香港的实践(1997—2002)

梁琨

2014年05月04日15:0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四、“一国两制”下特区“背靠内地,面向世界”,“明天会更好”

香港回归后,如何维护其国际经济中心尤其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促进香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繁荣,是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的问题。1997年10月8日,董建华发表了香港特区政府第一份施政报告,标题为《共创香港新纪元》。这是一份香港人自己制订的施政报告,详细介绍了香港特区政府的未来治港蓝图,表示要在“一国两制”的方针下,带领全体港人建设一个文明、富裕、安定、民主、充满生命力的香港。董建华强调:“香港的繁荣稳定是与祖国的繁荣和稳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香港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根本利益紧密相连。认识这一点,是香港特区政府制订长远发展策略的一个出发点。”[ 《香港回归十年志——1997年卷》,大公报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版,第309页。]

(一)香港金融保卫战

1997年香港回归伊始,亚洲金融危机爆发。7月中旬至1998年8月,国际金融炒家三度狙击港元,在汇市、股市和期指市场同时采取行动。他们利用金融期货手段,用3个月或6个月的港元期货合约买入港元,然后迅速抛空,致使港币利率急升,恒生指数暴跌,从中获取暴利。

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猖狂进攻,香港特区政府决定予以反击。1998年8月,香港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在股票和期货市场投入庞大资金,准备与之一决雌雄。28日是香港股市8月份恒生期货指数的结算日,特区政府与炒家爆发了大决战。面对排山倒海的卖盘,地毯式的轰炸,特区政府顶住了国际金融炒家空前的抛售压力,毅然全数买进,独立支撑托盘,最终挽救了股市,有力地捍卫了港元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保障了香港经济安全与稳定。

香港金融保卫战彻头彻尾是经济实力的较量。在保卫战爆发前夕,香港不仅自身拥有82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且身后还有中央政府128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两者相加超过日本的2080亿美元,居当年世界第一位。中央政府全力支持香港特区政府所采取的应对措施,特别是坚决支持香港特区政府维护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保持香港大局的稳定。1997年12月1日,江泽民接受墨西哥记者访问时说:香港实行联系汇率制度,中央政府是支持的。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关系十分密切,内地的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可以为香港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保证。如果香港特区政府认为有需要,中央政府是会支持的。[ 参见袁求实编著《香港回归以来大事记(1997—2002)》,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3年版,第52页。]1998年3月,朱镕基明确表态:“如果在特定情况下,万一特区需要中央帮助,只要特区政府向中央提出要求,中央将不惜一切代价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保护它的联系汇率制度。”[ 《人民日报》1998年3月20日。]7月1日,江泽民在香港回归祖国一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有余,人民币不会贬值”,强调“香港的命运从来就是同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联的”,“伟大的祖国是香港的坚强后盾”。[ 《人民日报》1998年7月2日。]中央政府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为香港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

1998年8月的香港金融保卫战,震动海内外,有人称之为世纪之战。香港金融保卫战的成功,不仅使自己化被动为主动,大大提高了抵御亚洲金融风暴的能力,而且香港敢对国际大鳄说不,要求金融正义,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自立自强、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树立了可贵的经验和范例,博得了海内外的赞许。

1999年11月21日,董建华前往北京向中央人民政府述职。朱镕基表示,这一年来香港的经济状况已有好转,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这表明董建华领导下的香港特区政府施政有方,香港能够经得起风浪的冲击,中央人民政府对此表示满意。“伟大的祖国永远是香港战胜困难和风险、长期保持稳定繁荣的坚强后盾,中央对香港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人民日报》1999年11月22日。]

(二)“背靠内地,面向世界”,“明天会更好”

1998年10月,董建华在立法会发表1998年施政报告《群策群力,转危为安》。他回溯了香港回归以来的经济形势,心情不无沉重地说:“今年的《施政报告》,是在香港处于逆境时发表的”,“过去一年,对于香港来说是备受挑战和考验的一年。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整个区域,香港的经济因此出现逆转”,“目前香港的经济正经历艰难的调整期”。同时又指出:“祖国内地历来是香港经济增长的一个动力来源。香港一直扮演着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桥梁角色”,“国家的政治稳定、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为香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董建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施政报告——群策群力,转危为机》(1998年10月7日),香港特区政府网站http://sc.info.gov.hk/gb/www.policyaddress.gov.hk/pa98/chinese/speechc.htm。]正是基于上述清醒认识,特区政府明确提出香港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要借新世纪全球化和中国内地和平崛起的大势“青云直上”,“背靠内地,面向世界”,在与内地的区域经济合作和对外的国际经济合作中,建立和巩固自己的经济优势和特色地位。

对于香港特区政府将香港定位为社会主义的中国内地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之间发生和发展经济联系的窗口、桥梁和国际通道而提出的“背靠内地,面向世界”的经济发展战略,中央政府和内地是倾全力支持和配合的。2001年12月,董建华上京述职时,向中央领导人提出有关加强内地与香港经贸合作的建议,中央政府非常重视这个建议,表示积极研究和支持。2002年1月25日,外经贸部副部长安民在北京会见了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就建立两地更密切经贸关系达成五大磋商原则。2002年2月11日是农历大年三十,董建华通过香港电台、电视台发表农历新年贺词,一再强调说:“香港最大的优势是有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国家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新机遇。”中央同意放宽内地旅客来港,近期内地居民大量来香港旅游;香港与内地建立更加密切经贸关系的商谈,也有了非常良好的开始。这些都会帮助香港经济成功转型,帮助香港经济复苏,帮助香港市民增加就业和发展机会。“一个国家,一个地方要成功,有几项必需的要素:稳定的政治局势,健全的法治,完善的社会经济制度,良好的营商环境等。香港已经拥有这一切要素,目前最需要的是要有信心,有信心就有斗志、有韧力,就有克服困难的力量。”[ 《人民日报》2002年2月12日。]

正是在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下,香港特区政府依照基本法施政,为促进香港经济复苏,推行了一系列措施;为促进香港与内地及国际的交流合作,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为加强社会管理、发展教育事业和帮助弱势社群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保持了香港社会的稳定繁荣。至1999年,出口开始增长,海外资金大量入市,本地生产总值全年实现了3.1%的增长。2000年,全年本地生产总值增幅高达10.5%,为1987年以来的最高增长率。[ 参见香港《文汇报》2002年6月24日。]特区政府的励精图治,赢得了香港市民和工商界人士的信任和支持。在第二届行政长官选举时,董建华得以连任就是一个有力证明。

2002年7月1日,香港举行了回归五周年盛大庆典,江泽民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香港回归祖国以来的五年,是‘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为生动现实的五年,也是董建华先生领导特别行政区政府团结香港各界人士不断克服困难、奋力前进的五年。香港回归后不久,就遇到了亚洲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不利影响。在中央政府的有力支持下,特别行政区政府沉着应对,香港各界人士携手努力,妥善处理了一系列社会和经济问题,保持了香港大局的稳定。今天的香港,‘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得到全面落实,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保持不变,广大居民继续以自己习惯的方式生活。香港仍然保持着自由港的特色和国际贸易、金融、航运中心的地位,继续被公认为亚洲乃至全球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事实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是完全行得通的,董建华先生及其领导的特别行政区政府是具有驾驭复杂局势的智慧和能力的,香港人是完全能够治理好香港的。”“中央政府将继续支持和帮助香港恢复和发展经济。我相信,只要香港同胞发扬长期以来艰苦创业、勇于拼搏的优良传统,香港经济就一定能够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就始终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 《人民日报》2002年7月2日。]

2002年的香港,在过去五年奠定的基础上,依靠自强不息、能屈能伸、勇猛进取、灵活应变、刻苦耐劳、永不言败的香港精神,背靠祖国内地和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发挥香港固有的优势,经济已经开始走出困境,政治得到稳步发展。笔者总体上认为:五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是有生命力的,在香港也是成功的。五年中“一国两制”探索中逐步成型、成熟,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实习生、谢磊)
相关专题
· 图书连载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