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第九章 云淡风清

2014年05月14日10:5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公开要求邓小平复出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公开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就是“两个凡是”。华国锋推行“两个凡是”,先是要求“继续批邓”,以后又一再重申1976年清明纪念周恩来的群众运动的“天安门事件”是“反革命事件”。

3月10日至22日,中央召开了工作会议。会上,华国锋宣扬“两个凡是”,极力阻挠邓小平出来工作,阻挠为天安门事件平反。

此时,多年来一直被排斥在中央核心领导集体之外的陈云,以中央委员的身份出席了这次中央工作会议。

粉碎“四人帮”已有近半年时间,可是党内“左”的思潮仍然强大,使国家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没有能尽快恢复正常。陈云发现,在这次这么重要的党的会议上,它不是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却大搞“两个凡是”,如果不打破这种局面,国家前途堪忧。

自“文化大革命”受到冲击以来,陈云这位党的资深领导人在政治上几乎一直保持着沉默,在这关系国家是否能促进形势进一步向好的方向发展的重要关头,他没有考虑个人的政治风险,站出来了,打破了沉默。人们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这位老一辈革命家。

会前,陈云从全党、全国的利益出发,同王震、胡耀邦、耿飚、王铮等人分头相约,要在会上就有关问题发言,并把发言字斟句酌地写了出来。

会议开始后,面对高压气氛,仍按会前写好的稿子,一字不落地在小组会上做了《粉碎“四人帮”后面临的两件大事》的发言,郑重地提出恢复邓小平工作和为天安门事件平反的意见。

陈云明确表示:“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胜利,对中国革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对‘天安门事件’的看法:一是当时绝大多数群众是为了悼念周总理。二是尤其关心周恩来同志逝世后党的接班人是谁。三是至于混在群众中的坏人是极少数。四、需要查一查‘四人帮’是否插手,是否有诡计。因为天安门事件是群众关心的事,而且当时在全国也有类似事件。”

这一点,是对华国锋“两个凡是”论调的公开挑战。因为天安门事件是毛泽东画了圈的,华国锋又一再重申过,“天安门事件”是“反革命事件”。这个问题可以提出,那么过去的其他事件,即使是毛泽东画过圈的,也可以重新认识。

刚刚粉碎“四人帮”之际,在庆贺“英明领袖”华主席“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的时候,依然喊出“继续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口号。所谓“继续反击右倾翻案风”,也就是要继续批判邓小平。在叶剑英、李先念等的支持下,陈云重新参加了领导工作。邓小平能否出来重新参加领导工作呢?围绕这个问题,在中央展开了一场尖锐的斗争。

华国锋在会上说:“要高高举起和坚决维护毛主席的伟大旗帜,中央对于解决邓小平的问题和平反‘天安门事件’问题,是坚决地站在维护毛主席的伟大旗帜这个根本立足点上的,如果不这样做,就会发生有损我们旗帜的问题,‘文化大革命’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如不这样看,就会有损我们的旗帜。”

汪东兴也说:“现在,有人提出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搞错了,要把邓小平请出来,还要让他当总理,说他如何如何能干。邓小平这个人我是熟悉的,讲能力他是有一点,但错误更多。……”

这次中央工作会议上,陈云公开提出要让邓小平重新参加党中央的领导工作。他在书面发言中态度鲜明地支持邓小平:“邓小平同志与‘天安门事件’是无关的。为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需要,听说中央有些同志提出让邓小平同志重新参加党中央的领导工作,是完全正确、完全必要的,我完全拥护。”

王震也对阻挠为“天安门事件”平反、让邓小平复出的人大加抨击,他在会上说:“邓小平政治思想强,人才难得,这是毛主席讲的、周总理传达的。1975年他主持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他是同‘四人帮’作斗争的先锋。‘四人帮’千方百计地、卑鄙地陷害他。天安门事件是广大人民群众反对‘四人帮’的强大抗议活动,是我们民族的骄傲,谁不承认‘天安门事件’的本质和主流,实际上就是替‘四人帮’辩护。”陈云、王震的意见,在会上得到许多人的支持。

陈云的这篇发言稿很短,连同标点符号总共300多个字符。然而会议简报组却秉承华国锋、汪东兴的意图,将它改成面目全非的“摘要”,删去了要求为“天安门事件”平反和恢复邓小平工作的话,送陈云过目,要他点头。陈云看后问:“为什么要搞这样的摘要?”对方答:“因为有些话同华主席讲话口径不一致。”陈云说:“要登就全文登,搞摘要不行。你们认为不符合‘两个凡是’的精神,不登!”结果,这个发言竟未能在会议简报上刊登。

虽说在中央会议上,陈云、王震等的意见未获通过,但是关于邓小平复出问题,仍是当时中共内部斗争的一大焦点。

当时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叶剑英,也支持邓小平复出。叶剑英多次找华国锋谈话,提出请邓小平出来参加中共中央领导工作。叶剑英对华国锋说:“小平同志是我们党内难得的人才。现在,党内、军内绝大多数同志,全国的人民群众都要求小平同志出来工作,我们应该顺应民心,顺应潮流。”

李先念等许多老同志也支持邓小平复出。

华国锋有点被动了。他深知粉碎“四人帮”之后,这些身经百战的元老在中国政坛上的分量和巨大的影响力。在形势的压力下,华国锋在讲话中谈到了邓小平问题。

他说,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决定的,批是必要的。“四人帮”批邓另搞一套,对邓小平进行诬陷打击,是他们篡党夺权阴谋的组成部分。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央决定继续批邓,是经过反复考虑的。这样做,就从根本上打掉了“四人帮”及其余党利用这个问题进行反革命煽动的任何借口,从而有利于稳定局势。至于邓小平过去的功过,毛主席早有全面的评价。1973年邓小平同志重新工作后,是有成绩的,也犯有错误。经过5个多月揭批“四人帮”的斗争,解决邓小平同志的问题,条件逐步成熟。要做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关于“天安门事件”。华国锋说,在“四人帮”迫害周总理,压制群众进行悼念活动的情况下,群众在清明节到天安门去表示自己对周总理的悼念之情,是合乎情理的。但是,确有少数反革命分子把矛头指向伟大领袖毛主席,乘机进行反革命破坏活动,制造了天安门广场反革命事件。我们的同志应该警惕“四人帮”余党和反革命分子的阴谋,不要在“天安门事件”这样一些问题上再争论了。

华国锋在讲话中有了一些松动,这是他面临巨大压力不得不做出的一点让步。华国锋感到自己阻挡不住邓小平的复出了。但是,他附加了一个苛刻条件,就是让邓小平对“两个凡是”表态,对“天安门事件”表态。

于是,他派中央办公厅的两位负责人汪东兴、李鑫专程找邓小平谈话,提出要邓小平出来之前写个东西,写明“‘天安门事件’是反革命事件”。邓小平断然拒绝了这个要求,说:“‘两个凡是’不行。我出不出来没有关系,但‘天安门事件’是革命行动。”“按照‘两个凡是’就说不通为我平反的问题,也说不通肯定1976年广大群众在天安门广场的活动‘合乎情理’的问题。”

4月10日,邓小平在尚未恢复领导职务的情况下,就“两报一刊”所发表的那篇社论给中共中央写信,从理论上反对“两个凡是”。信中说:“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什么是“准确的、完整的”?邓小平说,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同志在这一个时间,这一个条件,对某一个问题所讲的话是正确的,在另外一个时间,另外一个条件,对同样的问题讲的话也是正确的;但是在不同的时间、条件对同样的问题讲的话,有时分寸不同,着重点不同,甚至一些提法也不同。所以我们不能够只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而必须从毛泽东思想的整个体系去获得正确的理解。邓小平还指出:毛泽东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这就是“准确的、完整的”。这就驳斥了“两个凡是”。

不久,中共中央向全党转发了邓小平的这封信,肯定了邓小平的正确意见。

邓小平的讲话,在党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为批评“两个凡是”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经过上下结合反复激烈的斗争,党心民心终于占了上风。

经过陈云、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反复工作,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强烈要求邓小平出来工作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于7月16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了十届三中全会。全会终于做出决定,恢复邓小平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务。

已经很久没有公开发表文章的陈云,会后在《人民日报》发表了长达近万字的文章《坚持实事求是的革命作风》。文章指出:“实事求是,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作风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根本思想路线问题。在‘四人帮’横行的日子里,唯心主义泛滥,形而上学猖獗。他们和他们的追随者说假话,做假案,耍反革命两面派,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他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进行疯狂的歪曲、割裂、篡改和伪造,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片言只语当作法宝来到处压人、害人、害党、害国。他们严重地破坏了毛主席长期培育的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毛泽东从来反对离开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实际的教条主义,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

陈云对“两个凡是”的有力批评和关于坚持实事求是的论述,极大地促进了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摆脱“左”倾错误思想的束缚,成为全国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先导之一。

8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前,邓小平、李先念等多次提出补选陈云进政治局,但未能如愿。陈云的名字虽然出现在222名主席团成员名单之中,但是仍只是中共中央委员。

同年9月,陈云应邀两次去中国革命博物馆审查党史陈列,边看边谈,澄清了很多历史问题。当看到说明词中关于刘少奇的“和平民主新阶段”问题时,他说:“这句话不要再提了,这是见之于文件的,‘文化大革命’中对此批得很厉害,我查文件,发现东北局‘七七决议’也有这句话。这个决议是我起草的,但我不可能发明创造这句话。后来问总理,他说这是1946年1月17日停战令上的话。”他还说:“林彪没有垮台前,四野很吃香,尾巴翘到天上。林彪垮台后,四野有点抬不起头来,其实,四野还不是关里派去的部队,还不是党的军队?林彪是林彪,四野是四野。”

1978年1月3日,陈云致信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转送胡耀邦关于王鹤寿历史问题的来信,并指出:王是1937年7月国共合作时我党从国民党监狱中要出来的。在审查党的七大代表资格时,从当时的所有材料看,他的历史是清楚的。建议由中组部把他的材料再审查一次,并把他调回北京治病。事后,王鹤寿被从外地接回北京,解除监护,恢复了党的组织生活。

4月24日,陈云又致信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转交曾志关于陶铸历史问题的来信,指出:陶是国共合作后由我党从监牢中向国民党要出来的。此案涉及一大批省部级干部,弄清陶铸问题非常必要。建议由中组部主持,会同专案组,将全部案卷和有关人员都调到北京,再审查一次。

9月11日,陈云就徐懋庸的问题致信胡耀邦,证明毛主席确实讲过徐给鲁迅的信是错误的,但说他还可以教书,而且确实被安排到抗大当了教员;从来没有听毛主席说过30年代上海文艺界两个口号的论争是革命与反革命的论争,也没有听毛说过国防文学是反革命口号。信中建议中组部、中宣部对这类问题作出实事求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评价,作评价时必须把他们的是非功过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考察。信中还说,这件工作今年就做,因为知道情况的人年龄都老了,再不动手就迟了。

堆积如山的冤案要昭雪,错案要平反,假案要纠正。这是当时摆在中组部面前的最为迫切的任务。主政中组部的胡耀邦在邓小平、陈云等老同志的支持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冲破重重阻力,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并向纵深发展。

与此同时,在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积极领导和热情支持下,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大较量真正变成了全国性的、新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通过讨论,广大干部和群众对于“两个凡是”的反马列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实质,都已有所认识,思想也得到很大解放。人们迫切要求彻底纠正“两个凡是”的“左”倾错误,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和毛泽东晚年的“左”倾错误,加快拨乱反正的步伐,尽快地实现新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思瑶、谢磊)
相关专题
· 图书连载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