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试述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三农”的理论探索

2014年06月05日09:5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福建党史月刊》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中国是一个以农为主的国家,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过程中,对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这些可贵的探索与设想,是我们必须加以珍惜的宝贵遗产,值得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认真借鉴。

一、确立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把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是中国人民的长期夙愿,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工业化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生产力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国家的工业化道路,是十分艰难的任务。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按照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次序安排国民经济的基本方针,这是党在总结中国工业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探索逐渐形成的。

中国共产党关于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思想,实际上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已经萌芽了。早在中央苏区时期,我们党根据苏区农业经济的特点和艰苦激烈的战争环境,提出了发展农业的思想。毛泽东多次指出:“农业生产是我们经济建设工作的第一位。它不但需要解决最重要的粮食问题,而且需要解决衣服、砂糖、纸张等项日常用品的原料即棉、麻、蔗、竹等的供应问题。森林的培养、畜产的增值,也是农业的重要部分”。〔1〕这一思想,完全符合当时的政治条件和经济规律。苏区处在农村环境,只有首先发展农业,才能保障革命战争的粮食供应,才能为其他各项经济建设事业提供前提,并为军民生活改善、巩固工农联盟和革命根据地提供物质基础。在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更为明确地指出,旧中国的经济十分落后,现代性的工业只占国民经济总量的10%左右,而分散的个体的农业和手工业却占90%左右。这是在中国革命的时期内和在革命胜利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这就要求全党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并积极地促进农业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又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有所深化。1949年12月22日,周恩来对参加全国农业会议、钢铁会议、航务会议的人员发表讲话,他在谈到怎样认识城乡关系时曾明确指出:“我们必须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工业,在工业的领导下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没有农业的基础,工业不能前进;没有工业领导,农业就无法发展。这个辩证的正确的方针是毛泽东思想在工农业关系、城乡关系上的运用。”〔2〕当时周恩来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主要是强调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是其他各行业恢复和发展的先决条件,还尚未把它提高到一般经济规律的高度来认识。与此同时,刘少奇也指出,工业农业都要发展,现在首先还是要恢复和发展农业。因为农业是工业的基础,没有很好的农业,工业就没有基础〔3〕。1951年陈云也曾指出:发展农业是头等大事〔4〕。

从经济规律的高度来认识农业的基础地位并多次加以强调的是毛泽东。1953年3月19日,毛泽东提出:“农业生产是农村中压倒一切的工作,农村中其他工作都是围绕农业生产而为它服务的”。〔5〕1957年1月27日,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全党一定要重视农业。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极大。”。〔6〕在农业中,毛泽东尤其重视粮食生产。他告诫全党:“要注意,不抓粮食很危险。不抓粮食,总有一天要天下大乱”。〔7〕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毛泽东曾做过许多重要论述。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毛泽东精辟地阐述了农业的重要性以及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指出,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要求在抓好重工业发展的同时,注意抓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他说:“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8〕1957年2月,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再次强调:“如果我们的农业能够有更大的发展,使轻工业相应地有更多的发展,这对于整个国民经济会有好处。”〔9〕当时,毛泽东还未正式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这个命题,他明确提出这个思想是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在此,他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工作的经验教训,首次提出发展国民经济必须以农业为基础,安排国民经济要以农、轻、重为序。1960年8月10日中央发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民动手,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指示》中,明确地做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概括,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粮食生产是比工业生产还要费力的事情,粮食问题的解决,不仅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而且直接影响到工业的发展。因此,加强农业建设是全党的长期的首要任务。1962年3月,周恩来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要地位,按照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次序来安排经济计划”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10〕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提出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国民经济的思想,是对苏联经验的突破,是对中国国情的科学认识,是符合中国国情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合理选择。正是在这个总方针的指导下,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始终重视农业,大力发展农业,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也把大力发展农业作为主要的工作任务,使国民经济没有彻底崩溃。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思瑶、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